书赞小说>耽美小说>[红楼] 彪悍红楼【完结】>第245章 第二百四十五章

  迎春的婚事没几天就订了下来, 钦天监合过八字,又扶乩请神旨,允许他们在热孝过后即可成亲, 两家才正式开始过礼。

  皇上借着神旨, 给前东陵亲王的另外两个庶子和三个庶女也指了人家, 命他们尽快完成终身大事, 好让逝者得到安息。

  在皇上看来, 这只是处理掉伯父留下来的麻烦, 但落实到个人身上, 却是关乎一生的大事。

  现任东陵亲王是个心善之人, 特意请了五天假, 帮助庶弟庶妹操持婚事。

  因司徒沫的身份和爵位最高, 迎娶的又是一等将军的嫡女,五公主的赞善, 东陵亲王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他和贾家大房身上。

  皇上也分了东陵亲王府旁边的五进大宅作为子爵府,权当是对伯父有个交待了。

  在纳采和问名两礼走完后,东陵亲王特意选了一天摆酒请客,邀请指婚的几家姻亲到王府相互认识,也让订了亲事的男女双方见上一面。

  黛玉和司徒澈被请来当陪客,引导迎春和司徒沫在水边亭子里碰面。

  迎春温柔恬静, 相貌性格没得挑,司徒沫英俊帅气, 带着些少年人的跳脱和不羁, 是很得小女生喜欢的那种类型。

  两人在宫里曾见过几面, 虽从未说过话, 对彼此也很有好感,订了亲反倒不好意思起来, 看到彼此脸就红到不行,被黛玉和司徒澈拽着又走不开,坐在凉亭里垂着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黛玉和司徒澈相视坏笑,正想打趣两人几句,就听到亭外响起了略带刻意的惊呼声。

  亭子里的人寻声望去,就见一个美艳少妇扶着个丫头站在亭外,不是宝钗和莺儿又是谁。

  宝钗之前被送进了东陵亲王府,以她审时度势的本事和美貌,很快就搭上了世子的二儿子。

  经过几次打击她也认清了自己的身份,世子的两个嫡子身边都有世子妃的眼线盯着,靠过去的风险太大。

  二少爷是庶子,不仅死了亲娘,身边也没有几个得用的,她很顺利的靠了过去,并成功上位成为良妾。

  听说黛玉和迎春今天会来亲王府,她早早就安排人盯着了,听说四人在亭子里相聚,就假装路过此地,企图借着旧情跟迎春套个交情,求她说服黛玉和二皇子,给二少爷在皇家作坊谋个差事。

  她打算借着这个功劳进一步抓住二少爷的心,亭子里的四人却不打算按她的剧本走。

  司徒沫之前也在这府里住着,自然是见过宝钗的,看到她在亭子下站着,皱眉道,“之前嬷嬷应该通知过吧,今天有外客前来,各房女眷都要留在院子里。

  老二越来越没个成算了,连屋里的妾室都看不住,到处乱窜成何体统。”

  宝钗没想到自己还没开口,就被申斥了一顿,她正不知如何找补,司徒澈笑道,

  “我们走吧,我记得大爷爷之前有个斗鸡园,据说还有暹罗国进贡的鸡,不知现在还有没有了。”

  司徒沫笑道,“应该被分得差不多了吧,我是不喜欢那东西,三更天叫声就连成一片,吵得人根本睡不着。”

  四人说着话走远了,没人再回头看宝钗一眼,薛家跟林家和贾家大房只是远亲,她的亲表姐妹是宜妃和探春,不与黛玉和迎春相干,如今双方身份更加悬殊,没有再结交的必要。

  黛玉看过斗鸡又重新入席听戏,直到席散了才各自乘车回家。

  司徒澈坐在车上感慨道,“两位东陵亲王都是能生的,大爷爷留下庶子十七人,庶女九人,七叔是嫡子两个,庶子七个,庶女十六个,聚在一起乌泱乌泱的,看着都闹心。

  师姐,我们以后无论男女只要两个好不好?孩子多了太讨厌了。”

  黛玉赞同道,“就这么定了,我也不想多生,疼死人了,要两个都是女儿,我们就从太子长成的儿子里挑个老实的过继就行了。

  司徒澈坏笑,“我们想到一块儿去了,让太子多生几个就是,犯不着麻烦自己。”

  黛玉也笑了,“可不是么,孩子多了连起名字都是件麻烦事,司徒沫明明是叔叔辈的,名字却跟你这辈一样是水字旁,八成是起名字时糊涂了。”

  司徒澈哈哈笑道,“师姐不说我还没注意到,沫叔是大爷爷五十多了才得的,虽是老来得子,也不算多重视,能起个不难听的名字已经很难得了。”

  黛玉回到家,跟从荣国府回来的探春同时进了府,在垂花门外下了马车,捂着脸的探春看到黛玉就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黛玉被她吓了一跳,拉下捂着脸的手才发现她脸上有个清晰的巴掌印。

  黛玉顿时就怒了,“是谁敢打你?二舅舅和贾王氏疯了不成?”

  探春哽咽道,“是老爷,他听说二姐姐跟皇家的子爵订了亲,就嚷嚷着让我去跟牛家退亲,也找个皇室的爵爷嫁了。

  我说二姐姐之所以能被指给子爵,是因为她的父亲是一等将军,自身也是公主赞善,才能被皇室相中,我即便退了牛家的亲,也嫁不进皇室。

  老爷立时就恼了,打了我一巴掌,还说我在拿话排宣他,指责他这个父亲没本事。”

  黛玉看着探春已经肿起来的脸,拉着她往祖母的房里走,不放心的问道,“你挨了打就回来了?二舅舅要是跑出去胡说可如何是好?”

  探春摇头,“我是等到大老爷和琏二哥过去,才回来的,他们把老爷按住,说他得了疯病,必须要关起来。

  我,我一时也没了主意,就回来问两位姑姑如何是好。”

  黛玉都服了,贾政那人干正事的能力约等于零,捣乱的本事倒是不差,要是被他跑到牛家嚷嚷着退亲,探春这辈子算是毁了。

  命人把娘亲和三姨请到祖母房里,听了贾二老爷的糟心事,贾敏和三姨急忙命人备车往荣国府赶。

  她们跟贾政是亲兄妹,他要是疯了,她们能有什么好名声不成。

  还会连累家人也跟着抬不起头来,贾敏想到女儿的亲事就心急如焚,皇子妃的亲娘舅成了疯子,这亲事还能保住么。

  两人来到荣国府,就看到老太太和王夫人在贾政院子的外间抱头痛哭,凤姐儿坐在一边两眼发直,看到贾敏和三姨来了才站起来。

  不待两人问话,凤姐儿就把发生的事讲了一遍,“二老爷不知为何发起狂来,大老爷过来打算把人按住再请太医,谁知他突然又不动了,太医正在里面诊脉,也不知结果如何了。”

  贾敏和三姨面面相觑,不知贾政又要闹哪一出,他要是能一直不动也挺好的,只要能维持到家里几个孩子大婚就行。

  两人坐下来,跟凤姐儿一起等待太医诊脉的结果,至于老太太和王夫人,哭累了她们自然会停下来,还是不要去触霉头了。

  他们等不多时,太医就从里面出来了,老太太立马收了泪,请太医上前询问诊脉结果。

  太医见几位贵妇并没有回避的意思,做过礼后不敢抬头,简单回答道,“贵府二老爷得的是中风之症,脑中淤血导致神智不清,淤血面积过大又影响到了肢体活动,老夫行过针后已然清醒,只是一侧身体已经不能动了,还失去了语言能力。”

  老太太听说最疼爱的小儿子成了废人,当即就晕了过去,贾敏和三姨忙跟丫头把人扶住。

  王夫人只当没看见,只一门心思的追问太医,“二老爷可有医好的可能么?”

  贾政的生死关系着她在贾家的地位,看李纨就知道了,节妇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太医只回了一句很难说,就走过来抢救老太太,用银针扎了几下才把人救醒。

  老太太醒来后就拽着太医,请他救救自己的儿子,要多少银子都无所谓。

  太医心说要是银子能解决问题,还要大夫做什么,他只得宽慰几句,扯过袖子夺路而逃。

  老太太又向贾敏求助,想请林江给儿子看病。

  贾敏嘴上答应着,还是亲眼看到了口不能言,右边身体也不能动的贾政,才放心回到家中。

  林江也听说荣国府的事了,看过贾政的情况就说病情严重,只能尽力而为,接下来的治疗中,十分力他只出到三分,生怕贾政恢复过来以后继续闹幺蛾子。

  贾政倒下,荣国府也彻底老实了,林家也恢复了平常生活,探春是未出阁的姑娘,不好与病中的父亲接触太多,每天回去请个安就行,多数时间还是留在林家,随贾敏学习打理家务。

  三姨那边也忙着,九月初柳湘莲要参加武科乡试,月底是瑞娘的及笄礼,十一月两人就要成亲了,三姨和柳家都忙到飞起。

  乡试考过了是武举人,已经可以到军营卫所当个尉官了,家里有门路的还能送进禁卫军,或是成为三百龙禁尉中的一员。

  柳湘莲今年十七了,这几年跟着胡将军习武,进步速度迅猛,柳大人一心指望着儿子也能像吴彧那样成为武状元,根本没往走门路上头考虑过。

  九月中旬也是琉璃作坊开工的日子,黛玉和司徒澈每天要往通州跑,根本没时间在家里帮忙,只得请探春多受累。

  开工前三天,新挖的河道已经疏通完毕,用大船将老作坊的家当和工人全部运到新作坊,安排工人住进住宅区。

  开工当天忠顺亲王和东陵亲王带队,二十几艘大船浩浩荡荡从护城河码头出发,直达通州的新琉璃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