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穿越重生>倾世毒妃不好惹>第14章 针锋相对
这样看着池朝,只见他剑眉星目,气质俊朗,两世相处,她还是不得不承认,池朝确实长得蛊惑人心。 “回来了?”没等陆锦言开口,池朝慵懒地微微抬眼看她。 这幅情景竟像是年轻貌美的娇妻在家中等待夫君归来,让陆锦言感到有些滑稽,嘴角止不住地上扬。 陆锦言欺近池朝,弯腰去看他,却被池朝一把拉入怀中,也顺势半卧在了软榻上。 “阿言笑什么呀?今日如此劳累,却也这般高兴?”池朝拥着她,正好用臂弯将她环住,陆锦言被姿势所迫只得正视,却见他眸中笑意盈盈,情深意重。 池朝真是个顶极端的人,他表达爱你的时候,满心满眼都是你;而当他怀疑猜忌你时,你就是他口中的猎物,随时都有可能被他咬死,一命呜呼。 “是啊,能为殿下做些事情,再累也是高兴的。”陆锦言凑到池朝耳旁,声线轻轻,如空谷幽兰勾人心弦。 这一举动一下子使二人周身的空气变热了,不知是否是池朝有意而为,这间房里只有角落里一支昏暗的红烛在寂静燃烧,暧昧的氛围氤氲,陆锦言感到池朝在缓缓的靠近她。 就在二人唇瓣将要相交之际,池朝身后却响起令人不寒而栗的声音:“拜见三皇子殿下。” “谁?”池朝警惕地扭头问道,因为二人距离极近,所以陆锦言能看到他脸上凸起的青筋,这是他在隐忍怒气的表现。 那说话人没有作答语,死一般沉寂的环境令人害怕,陆锦言觉得池朝都在就像一头警觉的蓄势待发的猛兽,只等敌人靠近便会扑上去大杀四方。 那人从怀中取出了什么,似是油灯,手上动作一番,周围昏暗的环境便被油灯的灯光照亮了。 陆锦言这才看清来人,竟是那程靖!他怎么会找到这里来? 池朝眉头一皱,起身走近程靖,正要张口训斥,却听见程靖说:“臣是奉二皇子之名来恭贺醉红楼开业的。” 说着摆出一副恭敬的姿态一福身,便向外面走去。 陆锦言觉察到了什么,追着跟过去,隔着楼梯上的栏杆,看见大厅一片歌舞升平中,当朝二皇子池旭好整以暇地端着酒杯,带着挑衅的神情,向着她和池朝的方向举杯。 那程靖已是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了,池朝冷笑一声:“我的好皇兄,终于来了。” “二皇子殿下恐怕是来宣战的呢,毕竟我们这醉红楼,是他柳絮院的一大对手啊。”陆锦言轻轻挽住池朝的右臂。 “该来的总会来,该开始的也快要开始了。”池朝留下这样一番话,迅速离去。 陆锦言也明白,这尚且只是池旭池朝二人斗争的序幕,这接下来的京城,怕是要掀起一场腥风血雨了…… 在二楼楼梯口,陆锦言看到了一位眼熟的官员,显然是醉得狠了,跌跌撞撞地扶着下人向门外走去,看来玩得很是尽兴。 陆锦言一面盯着大厅的情况,一面又在叮嘱手下人些什么,很难分神注意到其他人。 一个神色匆忙的小丫头擦过陆锦言身边,结结实实地撞了她一下。那小丫头低头讨饶,她没有多加在意,挥挥手便算作罢。 可她没有注意到的是,那小丫头却擦眼疾手快地往她的荷包里塞进了些什么,旋即迅速地离开了。 一日劳累结束,陆锦言回到三皇子府,遣怜星去准备热水,自己想要好好地沐浴以除疲惫,却在宽衣解带时发现自己随身佩戴的小荷包里不知何时被塞的鼓鼓囊囊。 她平素只在小荷包里装小个的香囊,何时这小荷包变得这样鼓胀? 打开这荷包,却见里面塞着一封全须全尾的信笺,上书:“若想拿回玉佩,务必亲自与我会面,此事切莫令他人知晓,否则自负后果。” 落款是“程靖”二字。 这个程靖还真是二皇子身边的一条好狗,忠心耿耿,打都打不怕,又想设局引她现身,挑拨她与池朝?好打算啊,那她便将计就计,打得程靖再不敢出洞。 信的背面写好了时间地点,正是京郊的竹林。那是一处城内的公子千金们在夏日纳凉解暑的好去处。 但夜晚却是因为大燕朝有宵禁,因此罕有人烟,恐怕程靖将她约在这里也是费心打算好的。 她拈起那封偷偷塞进她荷包的信笺,径直走到池朝的书房,她猜的没错,池朝果然回来了。 陆锦言走到池朝面前,将这封信笺展开在他面前,说到:“这程靖贼心不死,还要约我见面,我不知该做何处理,便想了个将计就计的法子,不知殿下意下如何?” “阿言,别傻站着,坐下说话。”池朝还未细看信笺内容,拍拍自己身旁难的座椅,示意陆锦言坐下。 陆锦言听话乖乖坐下。 “看来你记住了为夫的话,很乖,既然你已经决定好了要去,便要做好打算。程靖此人上次被我羞辱,此时定是怀恨在心。”池朝伸手抚了抚她一头青丝,面带笑意。 “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到时由我一人先去,怜星等人隐在暗处,将程靖擒获。勾引皇子侍妾,这可是个不小的罪名呢。” 看着陆锦言像一只得意的小狐狸一般的模样,池朝心下动了动,什么程靖,什么算计,一并被他抛在了脑后。 “是,阿言说得都对。到时候让怜星带人就是。”池朝不知自己居然也有为美色所惑的一天。 他伸手揽过陆锦言,让她坐在自己怀中 “那好呀。”见池朝一副应付她的模样,她便顺着他的意凑过去,二人目光交接鼻息交换,陆锦言灵巧地偏头轻啄了一下池朝的脸颊。 池朝脸上绽开笑容,眉目舒展,清隽雅朗,他反攻为守,含住了陆锦言的樱唇。 太阳早已落下山头,暮色四合,怜星烧好的热水因为无人使用渐渐散去了热气,没有人靠近书房,因为下人们听到一些声响,都懂事地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