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时迟,那时快。

其实从混乱开始,也不过一分钟的时间。

伴随着这声惨叫声的响起,打斗声停止。

门从外面推开,光线重新照了进来,老板终于赶到,将房间灯打开。

当看见屋内的情况后,在场的所有人,都是一惊。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摊腥红的血液。

啥?

在桌脚旁,卧着一个人,他的后腰上,插着一把刀柄。

呻吟声随着鲜血的流出,“啊,啊,救命,救命”是那样的刺耳。

出事了!

老板头大了,在呆了几秒后猛然醒悟过来,赶紧拨打了救护和报警电话。

闹事的一群人眼见闯了祸,下意识的就想要溜人,却被餐厅老板招呼着厨子服务员拦下。

发生了这样的事,餐厅多多少少有些责任。

在官方没来人之前,现场最好一个人都别放走,好撇清关系。

张家伟头“嗡”的一下,被吓懵了。

只知道麻三在下套坑叶川,但真没猜到是这样的方式。

此刻,知晓一定内情的他,联想到那把水果刀,终于明白了麻三的套,就是要将伤人的罪责,“嫁祸”给叶川。

只是以自家小弟受伤为代价,这是老大?怎么和他理解的江湖不一样呢。

嘿!说好一起到白头,你却偷偷焗了油。

叶川看见倒地男子露在身体外的刀柄时,神色凝重。饭前聊天削苹果时的那一幕,立即浮现在眼前。

心中像闪电一样劈过,联想到今晚的种种,不觉遍体生寒。

有些你以为的偶遇,其实都是处心积虑。

一切的一切,极可能就是冲着他来的。

转身,眼睛像刀子一样盯着那个高高瘦瘦的张家伟。

而此时的张家伟,丝毫没注意到叶川的眼神,而是像个傻子一样,嘴中不知道在喃喃着什么。

只一眼,叶川就知道这个张家伟只是个棋子。

脑中却在高速运转,如何才能洗脱嫌疑,尽可能将今晚发生的事,影响降到最低。

刀柄肯定是有他的指纹,但刀是张家伟递来的,也有他的指纹。

而且他有记忆,肯定后来还有人触摸过那把削苹果的刀。

这样看来,似乎他的嫌疑还不是最大,毕竟当时所有人都能证实他削过苹果。

但对方这样处心积虑设计的局,会这样简单吗?

一念至此,叶川走到屋子的角落,掏出了手机。

趁现在警察还没到,赶紧打电话向沐玲说明了此刻的情况,以免后续调查陷于被动。

餐厅乱作一团,很多吃饭的客人,不少都跑来看热闹。

当看见有人倒在血泊中时,“哇”的一下,纷纷跑出了餐厅。

至于结没结账,这些细枝末节,此刻的老板,哪有心思关注。

不到几分钟,叶川刚和沐玲沟通完,警车和救护车几乎同时赶到。

经现场出诊医生检查后,伤者伤势较重,第一时间被送往医院抢救。

而房间内的相关人等,包括老板,全部都被带往警局。

餐厅外的麻三,看着远去的警车,露出了阴险的笑容。

成了?应该没跑了。

只要是有重伤者,那么这事就小不了。

伤人的刀柄上,留有那叶川的指纹,这是最有力的物证。

这一刀是在房间熄灯后捅的,没有目击者,物证就是最强的证据。

至于真正伤人者,或者那个赌徒学生,没胆子说出真相的。

这两人都是被他拿捏住的人,他们甚至愿意去顶罪,也不愿说出他这个幕后者。

即便是他们开口乱说也不怕,这事也牵扯不到自己头上,该做的工作早就做到位了。

况且警察办案,首重证据,谁愿意听他们瞎叨叨啊。

叶川这帮学生,还有闹事的那帮人,一带进警局,就被分开安置了。

根据现场来看,这事是刑案的可能性极大,至于大到什么程度,得根据伤者的伤势来定。

接手此案的陈警官,在初步了解案情后,就知道这事是由普通的口角纠纷引发的,不觉一阵头大。

根据餐厅老板陈述,过错方显然不是这帮学生。只是现在出现了伤者,案件很可能就会由普通的治安纠纷,上升到刑事案件。

他也只能祈祷,那一刀别伤及内脏,更不希望是出于这帮学生。

。。。。。。。。。。。。

当沐玲接到叶川电话时,正准备和蒋沁几人一起出去吃晚饭。

吃饭喝酒引发斗殴,这事不稀奇。

但听叶川缓缓的说出自己的猜测时,心中顿生警惕。

尤其是听说有伤者倒在血泊中,情况不明时,立即取消了聚餐。

沐玲没有立即赶往现场,而是首先是打电话给了办理过沐家凶案的张警官,咨询这类事情一般由哪个单位处理,相关人会带往哪里。

“什么,叶川怎么了?”

张警官听后也是一愣,他对沐家大小姐和叶川,印象比较深。

沐玲简单说了下事情,得到相关信息后,又打电话给公司的法务,叫安排相关律师前去了解情况。

而她,则亲自赶往了张警官所说的,抢救伤者的医院。

伤者,伤者的伤势才是重点。

晚上十点,医院传回消息。

刀从后腰刺入8.5cm,伤及肾脏。刺入后有外力扭转,造成失血过多,伤者仍在抢救。

而刀,被法证方面的人作为物证带回检测。

这就预示着,此次事件,有人将会为此负上法律责任。

“呼”,陈警官懊恼的出了口气,事情变糟了。

此次案件有学生群体,尽管都满了18岁,但还是相对敏感。

他向领导汇报了此次案件后,走进了办案区,连夜办理案件。

一个小时过去了。

两个小时过去了。

除了两三人还没做好笔录,但也已经整理出了十多份笔录。

每人所陈述的内容大体一致。

从语言冲突,到拳脚相加,房间灯突然熄灭,然后有人被刺呼救。

没有人看见行凶者,也没有人愿意承认,那一刀是自己刺的。

但根据老板及大厅就餐人员的陈述,可以肯定那一刀,就是在房间内的某人刺的。

案件看起来比较简单,只要能提取到刀上的指纹,就可以认定行凶者。

但这个熄灯,还是引起了陈警官的注意。

为何被刺是在熄灯后呢?

熄灯?被刺?

偶然还是预谋?

这是此次案件的核心,也涉及到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