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药品交给大队长陈庆国之后, 这件事就被况叶暂时放到了一边,如今正是五月,是一年中极为忙碌的时节。

  每天上工都忙的不得了,他也分不出太多的心思持续关注此事。

  如今地里的农活颇多, 水田准备好之后, 插秧的活也陆续展开。况叶和简修文几人, 也跟着队员们插秧。

  忙活许久把水稻种下去, 又马不停蹄的忙着其它的活。

  油菜已经在他们插秧的时候, 其他队员忙着收获上来。这空闲出来的土地,得尽快的翻整好, 为下一波作物的种植做准备。

  红薯、玉米等作物需要田地种植。

  而在这个时候,还有一项重要的农事,那就是收小麦。

  经过近半年的生长,麦穗也逐渐变得金黄,到了一年一度的收获时节。

  这个时代收小麦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无论是收割还是脱粒几乎都是靠人工。

  五月的天气又是变化无常的,一场雨就可能使的小麦减产。要是雨再下久一点,甚至绝收都是有可能的。

  收小麦就如同打仗一般,趁着天气好,队员们得尽快的把地里的小麦收割上来。

  况叶拿着镰刀蹲在地里, 手臂机械的挥舞收割着一茬又一茬的小麦。

  同时也要把这些小麦打成小捆,之后把它们聚集在一起捆成打捆,由另外的队员把这小麦挑到晒坝。

  小麦的脱粒工作, 就得看麦穗的情况,如果湿度太高, 还得晾晒一两天才能进行。

  如今小麦脱粒的机器少见,农村大部分依然采取传统的方法。

  一般由驴子、骡子这些牲畜拉着石碾子, 在铺开的麦秸秆上碾压,进行脱粒的工作。

  但队上的牲畜有限,为了尽早把小麦归仓,队员们自己上手的也不少。

  五月份几乎每个队员都不得空闲,收获、播种、养蚕等等占据了每个人的时间。

  况叶这段时间,白天在外面忙碌,晚上空间中的活都减少了些,要不然就算他有蕴养丸这种东西,都感觉有些顶不住。

  好在空间中如今的活不多,他每天巡视一遍田地,更多的时间是消耗在书房和工作间。

  就这样忙到五月下旬初的时候,地里的农活终于轻松不少,队员们也有闲心关注些其他事。

  这天况叶和简修文他们上工的时候,听着队员闲聊,得知了一个消息。

  大队上的医疗站要重开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况叶心下一愣,看来陈繁仪行医这件事已经办妥。

  对于医疗站要重开的事,队员们都相当的关注,听到消息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把目光转向带来这个消息的队员。

  “繁军,这事你从哪听来的?”

  “我之前去找庆国叔,正好遇到他和庆方叔他们说这件事,所以才知道的。”陈繁军看众人好奇,他也不隐瞒消息的来源。

  这件事陈庆国和陈庆方并不打算隐瞒,而且医疗站重开这件事,得参考队员们的意见。

  陈繁军正好遇上,他们还简单的给他解释了一番,有借他之口让这件事提前透底的意思。

  “医疗站重开,但我们队上也没医生啊?”有队员对这事有疑虑。

  前些年大队上不是没有建立医疗站,那个时候受“共产风”的影响,几乎每个大队都有医疗站。

  这医疗站是建起来了,但人员根本就跟不上。

  一些医疗站基本上就是空壳子,里面除了有些常用药,能够治病救人的医生却少有。

  队员们看病仍然需要去公社,或者趁着医生下乡轮诊。

  医疗站也因此在六二年的大面积的撤销。

  如今要重开医疗站,怎么也得有医生才行,要不然还是和之前一样,怕是开不了多久。

  “有医生,三队上庆志叔家不是来了个堂侄女么,她就是医生。”陈繁军见队员们疑惑,笑着说道。

  “陈知青,她会医?”

  “会的,庆国叔还带着她去了趟公社卫生院,那边的医生都考核过的。”

  陈繁军把从陈庆国那听来的消息说给队员们听,看着队员们露出惊讶的表情,不由的一笑。他当时听到这消息的时候,惊讶的情绪也不比队员们少。

  惊讶过后,队员们的心思就开始活络起来,队里有了医生,一些头疼脑热也可以不那么忍着,可以就近求医。

  听着队员们讨论或打听陈繁仪的情况,况叶也不由的想到他自己的事。

  之前他去找大队长陈庆国,时间已经差不多过了二十天。

  陈繁仪这边已经有了动静,想来他委托的事,也应该快有动静。

  事情也果然如他猜想的那般,很快陈庆国这边就找上了他。

  队里医疗站要重开的事传开后,大队长陈庆国就召集了队员们,说起这件事,同时也征求了一下众人的意见。

  毕竟这医疗站建起来,是要花钱的,这钱的来源自然是大队上集体的钱。

  同时也介绍一下陈繁仪,讲述一下她之后的工作安排。

  对于医疗站重开的事情,大部分队员都是赞成的,毕竟他们之前看病最近的地点就是公社卫生院。

  陈繁仪的医术得到了卫生院医生的肯定,那么医疗站的建设对队员们有益无害。

  加上陈繁仪虽然是知青,但怎么也是陈家人,九大队近五个大队的都是陈姓人家,这支持就有多了一分。

  这事确定好后,众人也逐渐散场,而陈庆国叫住了况叶。

  “庆国叔。”

  “况知青,我们到里面说话。”陈庆国指了指刚刚收拾出来的屋子,现在外面已经是傍晚十分,待会儿就得点灯照亮,屋内说话要方便些。

  而这间刚刚收拾出来屋子,就是以前医疗站的旧址,它就在二小队仓库的旁边。如今里面除了座椅板凳,就还有个空柜子,其余的药品什么的都没有。

  刚刚确定好医疗站要重开,众位队员们热情的现场就把屋子收拾了出来。

  况叶和简修文他们说了一句,让他们先回去,就跟着陈庆国走进屋子,此时屋子里还有大队上的会计陈庆方,以及刚刚的主角陈繁仪。

  “况知青,你之前拿来的那些药,我们这段时间试了试,都是不错的药品。”招呼况叶坐下,陈庆国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

  况叶之前拿的那十种药品,除了四种外用的药,内服的药品陈庆国并没有第一时间就莽撞的试用。

  而是在带着陈繁仪去公社卫生院的时候,把这些药品全部带过去,让卫生院的医生掌掌眼。

  丰水公社的卫生院的医生,也就两名,其中一位是中医,另外一位是西医。

  他们的医术也就平常,在考核陈繁仪的时候,到最后成了医术的探讨会,对于陈繁仪倒是非常的赞赏。

  甚至当场带着她出诊,甚至想让陈繁仪来卫生院这边上班。

  丰水公社下辖二十四个生产大队,但卫生院的医生就这么两个,再加上中药铺的徐医生也就三个。

  但负责的范围太广了,他们几乎是忙不过来,因为除了丰水公社,他们有时候还要去其他公社。

  原因就是现在的医生稀缺,丰水公社有三名医生,已经是附近难得的高配置。

  对于陈庆国带来的药品,卫生院的中医到能分辨一二,得出的结论和陈繁仪差不多。

  如果要更具体的检验效果,还得找更专业的药师才行,不过显然陈庆国没有这个打算。

  主要是如今安琼县的药师就几位,都在县城的医院或者卫生局任职,陈庆国就算想找也没有门路。

  不过药品有了卫生院医生的认可,陈庆国到没有了疑虑,准备之后试试。

  但事情就这么巧合,这药没等陈庆国自己找人试,它就被用上了。

  丰水场镇临近的二大队,有队员被毒蛇咬伤,被急急忙忙的送到卫生院。

  卫生院的医生对被咬伤的队员,做了紧急的处理,但这个时代公社的卫生院很少能有抗毒蛇血清的,就算是县城的医院都很少。

  虽然做了紧急处理,被咬伤的队员却没有脱离危险,眼看人就快要不行。

  为生院的医生想起陈庆国带来的解毒丸,说明书上的疗效正好对症毒蛇咬伤。

  因此也顾不了太多,征求了咬伤队员家人的同意后,就按照说明的书给出的服用方法,给人喂了两粒,同时碾碎一粒敷在毒蛇咬伤的位置。

  这药用下去不久,咬伤的队员情况就有了好转。

  看着人有了好转,卫生院的医生没有掉以轻心,询问了其家属的意见,要不要把人送到县城医院救治。

  被咬伤的队员是家中的劳壮力,其家属自然选择救人。

  之后这名被咬伤的队员被急急忙忙的送到县城,咬伤他的毒蛇毒性很强,况叶制作的解毒丸只有缓解的作用,卫生院的医生显然也明白这一点。

  在送走这名队员的时候,还让其家属带上了几粒解毒丸,让其在去县城的途中,每隔一个小时让人服一粒。

  靠着这解毒丸,被咬伤的队员坚持到县城的医院,最终被抢救过来。

  陈庆国后面也了解到队员的情况,对况叶拿出来的这解毒丸的药效,也有了直观的感受。

  那么剩下的药,效用自然也不用说。

  卫生院的医生也对这药效非常吃惊,甚至想把陈庆国带来的这些药留下来,当然也不白拿,按照卫生院购药的规矩来。

  卫生院的购药,一般有专门的部门是统一采购的,这种情况并不是卫生院的医生说了就算数的。

  于是这件事就找到了公社书记。

  陈庆国想起况叶的打算,也就趁此询问了卖药登记办理证件的事情。

  从书记和卫生院医生那打听到具体程序后,陈庆国趁着今天商讨医疗站的事找到况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