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游戏竞技>重生之谁说不氪金玩不了明日之后>第十四章 这同学很厉害!

老翁突然停下了,他感觉自己刚才看到了一坨黑影,有点怀疑自己眼花了。

看着电脑屏幕旁边改卷记录,最近20份都是0分。

出于职业素养,他调回去查看那一坨黑影,想确认一下。

回批。

加载中。

loading......

刷!一片马赛克,但可以看见有一位同学写满了倒一。

很快,电脑把图像处理好,清晰的答题卡扫描界面出现。

“我去!”老翁不由得爆出一句粗口。他扫了一眼第一题。

第一小题,二分之根号三加一。没有一点问题!

第二小题,跟标答一模一样的作答刚刚出现,老翁便看出这位同学绝对不是乱写,赶忙激动地看后续作答。

每一步证明都足够严谨,除了有一些地方显得有些暴力之外,没有瑕疵!

如果是严格按照高考的标准改题,这样的答案可能会被扣上一分,但在高一,这一点瑕疵根本不算什么!

怀着激动的心情,老翁放大了图像,开始看第三小题。

第一步还是和标答差不多!正确的因式分解和变型!

之后,消参和分类讨论。

再之后就是极其暴力的破解,放在其他同学身上暴力破解是“挣扎”的代名词。

可是,老翁看得出来这位同学绝对不是乱写!

他先看了看答案。十分之根号十四,完全正确。

然后,他扯过一张草稿纸,跟着同学的思路一步一步地求证。这位同学跳了一些步骤,所以有些难理解。

经过十分钟的验算,老翁严格证明了这位同学答案的正确性。

这个十分之根号十四不是乱写的,是经过计算算出来的。(虽然没有人会蒙这么奇怪的答案)

而这位同学又恰好踩到了每一个关键得分点,所以,这位同学能够拿到满分!

2+6+6,十四分全得。

比欧阳锋还高了一分。

能写出这道题的同学想必是个藏的很深的高手,估计是自己班的。他已经开始期待了。

与此同时,那位改倒二的老师起身打水泡茶,路过老翁的办公桌,转头看了一眼。

“老翁你的进度怎么才百分之八十五,我都快改完了。”

老翁有些迟钝,没反应过来。不等他解释,那位老师惊叫道:“这是14分?!”

要不是他带过一个校榜眼,见过大风大浪,他手中那个昂贵的进口保温杯就要殉职了。

老翁机械性的点头。

“这,这这这?!”

那老师一连说了四个这,才又说道:“这一届学生还能有人比欧阳锋更厉害的?不是说那个唐知瑶数学不如欧阳锋吗?”

老翁又是点头,才反应过来,答:“不,不是唐知瑶。我不知道这是哪位同学。”

此刻其他老师闻声赶来。这些老师大多是批改前面的小题的,却也被学生们千奇百怪的写法折磨的死去活来,听闻有位同学倒一拿了满分,都想来观看一番,回复一下活力。

“这同学很厉害,看来这一届学生里不只有一个欧阳锋啊!”

“这么厉害估计是实验班的吧!也不知道是哪个老师捡到宝了,培养培养将来必有大为啊!”

老翁捧着个保温杯乐呵呵地看着电脑屏幕,作为持有奥赛教练资格证的教师,怎么可能对这个苗子没有想法?

......

与此同时,语文组办公室。语文老师们加班加点已经改完了试卷,初步的成绩正在统计。

这一次考试只是在过程中模拟了高考的监考制度,实际改卷没有那么严格。每道题由专门的老师批改,只会改一次,没有二评三评。

当然在出成绩之后,还要经过一轮复批,把一些出了问题的卷子,比如某道题拿了超低分或者是总分太高或太低,都要调出来重新查证,看看是不是错批。

一中的设备很好,电脑仅用了十几分钟就按照预设算法将成绩制作成excel表格,然后标记出需要复批的试卷。

标红需要复批的试卷很多,老师习以为常。按照惯例,老师们查看了一下初步统计的数据,了解这一届学生的情况。

“年段平均分107.54,主要还是因为这一次题型偏怪,还是可以的。”

“实验班平均分114.07,不错了。”

几个老师随口评论着成绩,讨论着讨论着,老师们翻看起了问题卷的表格。

“唐知瑶143,作文58,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中考语文状元吧?好像是考了145?”

“看看欧阳锋吧,不知道中考榜单上那些孩子们考多少?”

接着老师们就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名字:苏辰。

苏辰,(准考证号),142,(小题得分详情),作文:56

“这是谁?好像没怎么听说过?”

“确实没听说过,不知道是哪里来的黑马。要不看一看?”

于是老师们翻阅了苏辰的卷子,确认了苏辰分数的货真价实。

苏辰的分数集中在阅读题和古诗文言文,除了有些难题被扣了一分半分,完全是标答级别的作答。

毕竟苏辰刚刚经历过高三的集中素养训练,就算他前世语文高考只有120分左右的水准,做高一卷字还是得心应手。写完全卷他甚至还剩下了半小时时间。

阅读题选择题全对。这一次考试难度不高,但让学生很恶心很难受,纯纯搞心态。能排除三个干扰项选到正确选项,必然是“专业”的。

作文就是标准的高考考场议论文。如果严格按照高考的标准,这篇文章也能踩到平均分线之上。

换算成初高中衔接的标准,56分完全不会偏高。甚至有老师觉得苏辰文采还不错,引经据典,思路清晰。

的确,苏辰引用了前世高二高三之后常备的文案,在这个时间线写出这些东西完全是杀鸡用牛刀,也难怪他拿到这么高的分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