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历史军事>大明之最逍遥太子>第35章 别夸,我会害羞!

见到两人对大棚充满好奇,朱厚照便引导他们进入参观。

大棚内,土豆刚刚萌发出嫩绿的新芽,朱厚照如珍宝般仔细观察,并向一旁的老农打听其他大棚的生长状况。

钱梦竹被朱厚照的行为搞得一头雾水,两小时前他还与自己谈论百万银子的目标,此刻却专注研究起农耕,难道这里真的种着什么稀世珍品?

钱梦竹按捺不住好奇心,问道:“朱公子,这里种的是什么?”

朱厚照一边照料土豆苗,一边回答:“土豆,一种外来的作物,成熟后请你们品尝。”

听到是外国货,钱梦竹心中猜测八九不离十,果然与珍稀之物有关,于是追问:“很罕见吗?”

朱厚照想了想,土豆未来会普及,现在知之者甚少,于是答道:“目前算罕见吧,味道相当好,成熟时请你们尝尝鲜。”

钱梦竹认为朱厚照在谦虚,只说味道好,但珍稀之物的关键难道不在于其独特之处吗?

“有什么特别的功效吗?”

“特别功效?可以作为主食,也可当作菜肴。”

朱厚照曾听说土豆能减肥、治病,但他并不相信这些,毕竟土豆就是一种普通的农作物。

“呃,真的只是普通的作物吗?”钱梦竹仍不死心地问。

“没错!你怎么想的?”

“那你为何不惜重金用这么多玻璃来种粮食?”

钱梦竹难以置信,你们家还会缺粮食?光是这些大棚用的玻璃就够你享用一生了,何况是普通的粮食,朱公子为何亲自耕作,这让钱梦竹感到十分困惑。

朱厚照站起身,拍掉手上的泥土,说道:“这不是一般的粮食。”

钱梦竹听见这番话,心中暗道,果真此作物非同寻常,绝非一般的谷物所能比拟。

“它有何独特之处?”

朱厚照一脸严肃地回答:“此物不挑土壤,哪怕在贫瘠之地也能茁壮成长,而且单位面积产量极高。”

钱梦竹未曾料到会有如此答复,她心想,你这不是开玩笑吗?就算能在贫瘠之地生长又如何?产量再高又如何?田间再多的粮食也抵不过售卖镜子和玻璃的利润啊。

唐伯虎踏入温室后,一直好奇地打量着顶上的玻璃。那种似冰如玉的材质奇妙无比,竟然能如此清澈透明,必定价值连城,用在温室顶部未免太过奢华了。

唐伯虎见过世面,接触过的富贵子弟不在少数,见识过挥霍无度的,但没见过如此挥金如土的。这位朱家小弟的浪费程度简直达到了新的境界。

唐伯虎从朱厚照和钱梦竹的交谈中似乎悟出了什么,原来这位朱公子的喜好竟是耕种,为了耕种才建造了这样一座奢华的温室。

看着困惑的两人,朱厚照解释道:“你们难道还没意识到它的价值所在?它不侵占肥沃的农田,又有极高的产量,若在全国推广,普天之下百姓都将不再挨饿。”

钱梦竹忽然感到羞愧,自己的视野太狭窄了,只考虑如何赚钱,却忽视了将这种作物推向全国的益处。朱公子胸怀天下,这般胸襟和格局,令她自愧不如。

唐伯虎也被朱厚照的话语所震撼,刚才他还以为这位小兄弟是个败家子,没想到他却有如此壮志雄心,开口闭口都是国家和人民,我唐寅真是不及这位小兄弟啊。

士农工商,唐伯虎是士人,钱梦竹是商人,难怪他们没有将土豆与惠泽天下的关联联想起来。就连帮忙照料温室的老农也没想到要推广土豆全国,毕竟他们的位置没那么高,很少有人会去想那么长远的事情。

土豆和玉米可能在明朝就已经传入中国,却无人推广普及。

钱梦竹觉得眼前的朱厚照变得高大起来,如此出众且胸怀壮志的人实属罕见,令人仰慕不已。

唐伯虎直接向朱厚照鞠躬,表达他对朱厚照的敬意。老哥我服了,跟朱老弟一比,我就是个只会写诗画画、流连青楼的无用之人,我有什么资格天天自怨自艾,有什么资格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朱老弟才是真正的旷世奇才。

“叮,因为你震撼了钱梦竹,浪值+100。”

“叮,因为你震撼了唐伯虎,浪值+500。”

呃,朱厚照心想,带他们来温室并非为了刷浪值,只是想分享自己的成果给朋友看看,唐伯虎怎么还行起礼来了呢。

“唐兄,你这是何故?快别这样。”

“唐寅对朱老弟深感敬佩,你的才华令人赞叹。”

朱厚照表示不必如此,别再夸了,他会害羞的!

三人继续讨论着关于土豆和玉米的话题,直到朱厚照引领他们参观了工厂,展示那些已完成的玻璃样品。面对满屋璀璨夺目的玻璃制品,两位古代的客人目瞪口呆,瞬间被眼前的景象迷住了。

\"提示:你的惊人之举令钱梦竹震惊,浪值增加100。\"

\"提示:你的惊人之举令唐伯虎震惊,浪值增加500。\"

......

朱厚照决定暂时关闭系统提示,让两位眼界大开的古人有时间消化一下。唐伯虎终于理解为何朱厚照敢于用玻璃建造温室,原来背后有雄厚的资源支持。

钱梦竹一会儿注视着玻璃杯,一会儿又盯着玻璃装饰品,对每一件都爱不释手。

\"二位随意挑选,这些都是不值一提的小玩意儿。\"

\"朱老弟真是慷慨,这些物品每一件都价值连城啊。\"

\"目前它们是稀罕物,但一旦普及,就不再珍贵了。我哪里阔绰,建厂的资金是从家父那里借来的,再加上四处筹措才得以实现。如今家父那边急需一百万两银子,你们能否帮我出出主意,怎样快速赚到这笔钱?\"

钱梦竹早就知道朱厚照急需资金,很愿意帮忙。他盯着满屋的玻璃制品,努力思考如何迅速赚得一百万两。

\"朱公子,我们可以模仿寿宁侯,举办一场拍卖会。\"

\"不妥当,拍卖确实能迅速获利,但我不宜公开主持,而且我不希望长期将玻璃制品视为珍宝高价出售。计划逐渐推广,让更多人受益岂不更好?等到镜子大批量上市,价格降低,那时找寿宁侯麻烦的人定会不少,我不想招惹麻烦。\"

寿宁侯可以为镜子的事情担责,但拍卖玻璃制品虽然赚钱快,后续麻烦也会接踵而至。朱厚照并不畏惧,只是觉得没有必要。还是稳扎稳打为好。

唐伯虎沉思片刻,问道:\"朱老弟,你的玻璃制品是否也能像瓷器那样,塑造各种形状?\"

\"正是,制作模具并不复杂。\"

\"愚兄倒有一个既能快速赚钱又不太麻烦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