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历史军事>大宁第一衙内>第一百四十九章 突如其来的任命
    回到虞城郡的赵敦赵太守次日就将亲朋好友邀请到府上,将自己获得了甲上的好消息公布了出去,亲戚们自然不知道这甲上代表什么,但依然觉得应该还厉害。

    赵太守因为高兴就多喝了几杯,酒后还即兴作了一首打油诗,让整个家庭聚会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有的亲戚自然就发问了,你这什么时候能高升啊,眼看都要五十五了,再不抓紧时间可就要退休了。

    说到这个,赵太守也是满心的着急,皇上的圣旨就不能随着考评一起发下来吗?

    这一日,赵太守如往常一般在值房里无聊的看着《石头记》,正看到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他忽然就打了个冷战,他仔细看了看这里面的人物叫贾雨村。

    还好还好,不是赵敦,可为什么这情节这么像?赵太守的后背上还是湿了一片。

    要说葫芦案,赵太守这辈子可是没少判,可是这个时候的大宁,哪个官员不是如此。

    或许官员们看到这一回都会觉得是在影射自己。

    “大人……”

    “你特么吓死我了!”赵太守被长随的一声呼唤吓了一跳。

    长随委屈道:“小的不是故意的,是有要事要通禀。”

    赵太守合上书页,对长随不耐烦的说:“有话快说有屁快放!”

    “外面来了圣旨,您快去接旨吧。”

    赵太守一脚踹在那长随的屁股上,怒道:“费这么多话,不早点说。”

    随后赵太守便是赶紧整理了整理冠服,与那长随出了值房往衙门的大堂而去。

    大堂前的空地上已经准备好了宣旨的仪仗,十几名手持金瓜骨朵的大内侍卫分列两旁,十名开道锣手手提金锣,还有若干持角号的号手。

    赵太守定睛一看今日宣旨的是位公公,便明白这是大事了。

    大宁的惯例,圣旨可以由宫中派出内侍前去宣读也可由当地官员宣读,但一般大事急事都是由宫中的内侍亲自来宣读。

    “公公,辛苦了!”赵敦对着那太监拱手见礼道。

    那太监微微一笑道:“赵太守,你还不认得咱家吧?”

    赵太守赶忙问道:“敢问公公贵姓?”

    “咱家是太极宫的内侍,姓黄。”

    “哎呀,真是失敬失敬,能在太极宫的可都是皇上的红人啊。”赵敦自然知道太极宫是泰安帝修道的地方,能在那里当差自然都是泰安帝最为宠信的人。

    黄公公也不谦虚,他对赵太守道:“还有一个人呢?怎么没来?”

    “还有哪位?”赵太守一时摸不着头脑,这郡府衙门自己就是最高长官了啊。

    “朱东志啊,也有他的圣旨。”

    “快,速去昌兴县把朱县丞请来!”赵太守赶忙安排长随前去送信。

    ……

    此时的朱东志正在袍坊视察工作,如今昌兴县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织机、纺机都飞速转动,工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车车棉纱运出纺纱厂进入织布厂,一船船布匹从码头运出。

    操着各地口音的商人们在大街上来来往往。由于流动人口的增多,昌兴县的其他产业也跟着发达了起来,比如小吃业比如客栈业。

    袍坊的百姓们簇拥着朱东志,向他们爱戴的县丞大人投来崇拜的目光。

    “朱大人,您真是说到做到,之前您搬家的时候向我们承诺一定建设好袍坊,这才半年而已,袍坊已经大变样了。”

    “可不是嘛,以前的袍坊就是本县最被人看不起的地方,现在可是人人都想挤进来的地方了。”

    朱东志对着大家拱拱手道:“这是本官应该做的,你们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

    “朱大人,袍坊以你为荣!”

    “朱大人,昌兴有你未来可期!”

    朱东志享受着袍坊的百姓最高的敬意,陪同的钱主簿和宋攒典也觉得与有荣焉。

    “老爷,老爷!圣旨!”

    朱东志远远看到老胡带着一个生面孔往这边跑来。

    “什么圣旨?”朱东志疑惑的问。

    那生面孔对朱东志施礼道:“朱大人,小的是赵太守的长随,请您马上到郡府衙门去接旨。”

    “这……按大宁律法本官没有命令不得擅离职守啊。”朱东志迟疑道。

    钱主簿在一旁道:“大人,这圣旨不比任何命令都管用啊?”

    “有理,本官这就随你们去,备船!”朱东志赶忙吩咐左右。

    钱主簿道:“都这时候了还坐什么船,骑马去吧。”

    ……

    “来了,来了!”赵太守的长随拉着朱东志从衙门的大门口飞奔着进了府衙。

    这时黄公公和赵太守正在大堂上用茶,看到人回来了,黄公公便是决定先把正事办了再说。

    于是仪仗重新准备好,赵太守和朱东志立在堂下,黄公公独自站在大堂的长案前尖声尖气的问:“下面可是赵敦和朱东志?”

    “正是。”

    “正是。”

    “那好,赵敦、朱东志接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泰安二十七年春夏之交为考察官员任用贤能罢黜庸奸,特行大察一次,经考评虞城郡太守赵敦品行端正政绩斐然,获评甲上,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着赵敦任越州刺史。昌兴县县丞朱东志治理昌兴县以来屡出奇招,使昌兴县繁荣数倍,州郡褒奖,百姓称赞,今特改昌兴县为大县,着朱东志任昌兴县县令,钦此。”

    赵敦听完眼泪都流了出来,他翘首以待的任命终于到来,虽然朱庭隆早就推测到这个结果,但是当幸福来临的时候,那冲击感仍然把赵太守冲击的无所适从。

    朱东志则是愣在了当场,因为赵太守回来的时候还给他说这次没能让他获评甲上,没有擢升的机会,这让朱东志还是着实意外了一把。

    不过朱东志先冷静了下来,他拱手问黄公公:“公公,按照我的品评我最高只能做八品官,可这县令是七品啊。”

    朱东志的言外之意是不是朝廷弄错了,可黄公公诡异的笑了笑道:“那你得谢谢咱们王大中正了,要不是他你可没这机会。”

    “王大人?”朱东志疑惑道。

    “正是呢,他为了让你能升官,专门向朝廷上本,要求将中品和下品的官职品级上限提高了一品,所以你才能升七品官啊。”黄公公笑眯眯的说道。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