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玄幻奇幻>大安伏妖录>第223章 案件还在进行(2)
  当初赵湛提出这件事之后,皇帝还下令让钦天监的人尽快找到能够找出混进人族的妖族。

  皇帝很聪明,如今赵湛重新提起这件事,其实就是想告诉皇帝并非他玩忽职守,而是那些妖族仗着特殊的方法,躲过了守夜人的监察,况且他也早已提前将此事告知了皇帝。

  如果这件事真的要找一个背锅的人,那也只能埋怨钦天监的人办事不力,都过去这么久了,竟然还没有找到办法。

  大家都是聪明人,话点到为止就行。

  所以皇帝并没有过多的责难赵湛,只是告诫他这段时间要严密守备京城,虽不能查出谁是妖族,但也决不能在出现昨晚那样大规模妖族放火伤人的事情。

  “父皇,赵大人的话也不无道理,如果没有区别妖族和人族的办法,咱们始终处在被动的位置,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我看一日无法区别出妖族和人族,咱们京中便一日不得安宁。”李元庆无不担忧地说道。

  这道理大家都懂,可问题是钦天监到现在也没找到方法,那还能怎么办?总不能把他们都杀了吧?

  皇帝只好再召见钦天监监正褚天罡。

  褚天罡解释道并非是钦天监无能,而是他们手上没有样本,关于妖族利用舍利可以幻化成人的事情全都是赵湛自己说的,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接触到一个例子。

  这时太子便提到了当初杀死冯峰的那个可以幻化成人的八眼蜘蛛。

  不过褚天罡还是有自己的解释,他说当时那件事情并没有直接的证据可以证明八眼蜘蛛是利用舍利幻化成人的,或许他是用了其他的办法。

  不过无论妖族到底用了什么办法幻化成人,目前钦天监手上的确没有一个例子可以进行对比。

  所以褚天罡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他希望守夜人衙门能尽快给他们抓到至少一个可以幻化成人的妖族。

  而赵湛则反驳道:“没有办法可以区分人族和妖族,我们守夜人又怎么去抓它们?即便是抓到了也可能是抓错了。”

  这下众人都沉默了,这件事情就像是一个死循环,守夜人无法辨别出可以幻化成人的妖族,所以需要钦天监帮他们研制出一种可以辨别它们的工具。

  而钦天监要想研制出辨别它们的工具,首先就得搞清楚它们是如何利用舍利的,所以需要活着的样本。

  因此这个样本需要专门和妖族打交道的守夜人衙门提供,而守夜人衙门如果想要抓住这种可以利用舍利幻化成人的妖族,首先就得有能够辨别出他们的方法......

  最后太子提出一个建议,那就是让守夜人衙门和钦天监各自抽调出一些人单独组成一个临时的新衙门,直到找到可以破解出识别妖族的方法为止。

  众人都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但是关于谁主管这个衙门又犯起了难。

  让守夜人主管,钦天监的人肯定不答应。

  让钦天监的人主管,守夜人衙门肯定也不乐意。

  于是皇帝最后拍板决定让太子李元庆暂时主管这个新衙门。

  太子趁机向赵湛把叶三年要了过来。

  赵湛倒也没回绝,毕竟能和太子多接触,对于叶三年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

  蒋丹的案子很快就定性,这家伙为非作歹,贪污纳贿,死罪一条,秋后问斩。

  而那个神秘人则依然守口如瓶,众人都想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可以让他如此坚守信念。

  李元庆告诉了叶三年守夜人衙门和钦天监合作的事情,而叶三年自然会配合太子。

  同时他也向李元庆提及了前工部侍郎钱昌盛。

  李元庆听到这件事情的时候,眉头一皱,便问叶三年是从哪听到的这件事情。

  于是叶三年便把玉儿的事情说了出来。

  李元庆说他对钱昌盛有些印象,虽然六年前李元庆也不过才十来岁,但是却依然记得钱昌盛是个表情很严肃的人。

  当时他经常弹劾同僚贪污纳贿,中饱私囊。

  可没想到最后他竟然是因为贪污死在狱中,真是讽刺啊!

  而叶三年却问道:“当时钱昌盛死后,从他家里抄出来多少银子?”

  李元庆叹了一口气,怅然道:“这也是我对他有印象的一个原因,当时他被人弹劾贪污,可是抄家的时候,一共也就抄出来十两不到!

  当时他的妻女身上穿的都是带着补丁的衣服,真是让人难以想象,一个堂堂的工部侍郎竟然过得这么清贫。

  不过当时以王林甫为首的楚党却坚持说钱昌盛这是把家财全都藏起来了,因为他们手上有钱昌盛贪污的账本。

  后来他死在狱中,这案子也就定性了!”

  叶三年托着下巴沉思道:“这么说来玉儿告诉我的情况没有任何偏颇,她家中的确很清贫。

  如此看来钱昌盛要么是无辜的,要么就是演技高超。

  但是不得不说,这案子似乎有很多疑点。

  你说一个贪污的高官,虽说不想因为挥霍而被人注意,但是也没必要搞得如此清贫吧?

  而且你刚才提到这个钱昌盛经常弹劾别人贪污,那就更不合理了,按理说一个贪污的人,怎么会这么热衷于弹劾别人贪污呢?”

  李元庆以前还比较小,从来没有想过这么多,如今听到叶三年这番话,的确觉得这里面有猫腻。

  可问题是这么明显的漏洞,为什么当初就没有人提出异议呢?

  对此叶三年给了一个合理的解释:“钱昌盛得罪的人太多,估计在朝堂中没有朋友,所以他遇难的时候,几乎不会有人愿意为了他招惹麻烦。”

  “可是父皇难道也不知情?”李元庆还是想不明白。

  叶三年却说道:“皇帝未必知情这件事。”

  “此话怎讲?”李元庆刚问出这话,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

  那就是内阁!

  朝中之事,内阁先行票拟,然后呈交给皇帝抉择。

  这其中内阁的建议就非常重要,而且当初是楚党针对钱昌盛,而恰好王林甫是首辅。

  如果他要是在奏折和票拟上做些手脚,皇帝未必能知此事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