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历史军事>楚杰周娥儿>第516章 张学书的担忧
  就像岳州的知府,通判,都因为城破被抓,死活不投降,还大骂襄王反贼,当众都被砍头了。

  投降的不少,但是没投降的也同样不少,虽然他们平时贪污,吃喝玩乐的,但是到了真正的大是大非面前,还是有读书人的气节的,毕竟如果投降了,那可是千古骂名,天下读书人都会戳他们脊梁骨的。

  “哎,如果是以往,升官的话,爹爹我倒是开心,但是经过十年牢狱之后,想过很多,还有你能平安,爹爹就心满意足了。”

  “就想着回归故里,过上悠闲生活,每天与相邻为伴,耕读过活,无忧无虑,岂不是更好?”

  “还可以帮族内的孩子们多识字,学习,多培养几个读书种子。让我张家发扬光大。”

  他说的还是很向往的,当官太累了。

  其实他心里还是有些不干的,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真的说放下就放下了?他也觉得亏啊。

  新月提起来族内就生气:“还提张家呢,爹爹当初就是为了救张家,才有了这牢狱之灾,不然只你的开仓救济灾民,根本不算什么事,而你还运粮跨府给了张家,才导致你有这十年受苦。”

  张学书苦笑:“爹爹知道,但是爹爹毕竟是张家人,当年我能考中进士,族内也是给了很大的支持,不可能眼睁睁看着族内饿死人而不管吧?”

  “想让你爹爹被说成忘恩负义之辈么?”

  一个是恩情,一个是国法,他当时冒险这样干,救济族内,可以说,下了死决心的。

  其实这种事,真的不算什么,他还只是走公账了。

  至于有的官员,直接都把粮仓给贪污了,连灾民都不管,而他只是在粮仓里面抽走了一部分,别的都给灾民了。

  可以说做的够清官了,不过按照张学书的说法,国法就是国法,不得有任何的熟读。

  当然如果只是开仓救治百姓,不管谁主政,顶多判他个私自开仓,或者是降低职位,或者说是罢官。

  要说被关押十几年,几乎不可能,当时东南洪水滔天,百姓死伤无数。

  全天下都知道,开仓放粮的多了,不开仓那可是都会造反的。

  可是谁让他得罪的人多了,甚至当地的大户都被他得罪了一个遍。

  就那百石粮食,把他的一生彻底给毁了。

  自己县衙内的粮食都不够,你还支援那么远,你那么伟大,不收拾你收拾谁。

  新月气呼呼的道:“当年爹爹被抓,我才七岁,母亲带着我去求他们那些叔叔伯伯,一个个的都把我们赶出来,这事新月可是记得呢,母亲重病,连药钱都没,他们一分钱不借,甚至一口吃的不帮,还说我们是会给张家带来厄运,硬生生把我们母女给赶走了,我母亲就因为重病缠身,死在了路上。”

  “要不是,要不是我师父帮我母亲安葬......”

  新月提起来往事,心里难受的很,张家她恨透了。

  父亲因为张家,才入狱的,你们不帮忙算了,但是还赶走她们母女,害的母亲没钱看病,病死路上。

  张学书也是低着头感慨:“爹爹对不起你们母女。”

  “这不怪爹爹。”新月拉着他道:“新月可还记得,爹爹没入狱时,对我们母女都呵护有加,也从来不纳妾,更是请来夫子教新月读书,新月当时调皮,没少惹父亲生气。”

  张学书对她们母女真的很好,不然新月也不会十年了老想着救他。

  只是这让他心里难受,要说后悔吧,没什么后悔的,算是还张家恩情了。

  唯一对不住的就是她们母女了,而发妻也因此而丧命,所以他出来之后,连给老丈人家里写封信都不敢写。

  没脸,把人家女儿给害死了,人家不骂他都不错了。

  “爹爹,只是你这知府为什么不做啊,难道你还怕有人害你?这个你放心,有相公在,不会让让小人作怪的。”

  张学书看看她,深吸口气苦笑:“爹爹这样也是为了你。”

  “为了我?”新月不明白:“新月以后日子会更好,在说了,就算是跟相公去京城,不能侍奉爹爹,但是也不至于让爹爹为难吧?”

  “到时候要不过两年让朝廷调爹爹去京城,我们父女还不是可以照常见面?”

  她想的挺好的,有相公和爹爹在身边,时不时的和爹爹聚会多好。

  张学书看看自己这傻女儿,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看書溂

  他何尝不想让女儿经常在身边,就算不是去招上门女婿,但是那也可以在附近吧,时常能团聚。

  但是女儿的男人是皇帝,甚至已经失身给了皇帝,自己能怎么说?想反悔都没地方反悔去。

  其实如果有可能,他真的不想让自己女儿进宫,可是看女儿这样,满脑子都是皇帝,还开口闭口把皇帝当成相公。

  他也没办法说什么,只能顺其自然。

  不过想了想还是解释:“后宫不得干政,这是铁律,从太祖时期都规定,皇亲国戚不得任重要军政职位,你以后是做皇妃的,你觉得爹爹作为皇亲,还能去随意当知府?”

  “那怎么了。”新月不满:“知府是文官,又不是手握大军的武将,难道还怕爹爹造反不成?”

  这丫头啊,什么话都说的出来,张学书只好跟她普及普及,皇亲国戚,特别是皇帝女人的亲生父亲,更不能有高职位。

  这就是为了避免后宫干政,为了不让新月以后遭受把柄,就只好自己放弃仕途。

  新月:“不至于吧,相公都亲自点名,而且丞相不是都通过了?难道你这个知府还当不得了?”

  张学书:“如果老夫猜的不错,这个知府是陛下跟朝中妥协得来的,正好可以几年知府之后,洗刷老夫的罪名,几年后荣归故里,那也是面子上好看很多,不可能在有升迁。”

  他也是很明白这个道理的,当了几年知府在回去,就是不一样,那是自己退休的,不管到哪,都会受到尊敬。

  还是皇亲,更是光荣,只是他怕给女儿招来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