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仙侠武侠>异能少年穿越录>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一玄坛
  雅僧独孤寺主大约二十八九岁,长身玉立,眉目如画,温文尔雅,举止有度。善于辨经析义,口才极佳,加上精通琴棋书画,从平城到洛阳,一直活跃在后魏都城,结交文人雅士和王公大臣。

  塔读@^>

  陶真人说:“福生无量天尊!六十年前,寇天师开启图讖残册,南天师道祖师陆修静陆先生有在现场。今日机缘巧合,贫道若是有幸能一睹图讖预言,此生无憾!”

  司马神瑶再看看宝志大士,见他双目低垂自顾掐珠念佛。

  这种图讖术数预言天机之事是天师道除了皇帝登基以及新任天师问世接受符箓之外最隆重的事。所谓讖言如果没有释道两教高人的见证,那就是“谣言”和“妖言”。既然“玄空阁”两教博弈,道教获胜,按照约定,佛教不能预言天机,只由道教发布,但是佛教最少也要有宗师在场见证,所发布的讖言才更具权威性。

  她思忖片刻,点头说:“既然中原和江左释道两教高人都在场,可作见证,是时候开启图讖残册,预言六十年天机了。”

  随即命张婉玲去请崇虚寺三十六位法师八位真人,准备在天师殿搭设醮坛。她则在眉儿陪同下去沐浴更衣。

  道坛内撞响洪钟,不多时,道众鱼贯而入聚于大殿。掌管天下道教的崇虚寺定员一百零六人,其中天师以下还有八位真人三十六位大法师。

  天师道醮坛,称为“正一龙虎玄坛”,此次搭建了前坛和后坛两个法坛。前坛案桌上摆着张道陵老祖天师画像,供奉檀香红烛,又有净水盆、法简、令牌、木鱼、黄纸、图讖残册等法器,又用五升米斗盛满白米,米堆中插线香和法剑、令旗,以供执法时驭风引雷使用。后坛上方悬吊“八宝琉璃灯”,神龛内张贴三清神像,也用香烛供奉着。

  “正一龙虎玄坛”搭建好后,殿内响起高雅迢远的“华夏颂”音韵。司马神瑶头戴宝冠、身穿法服、脚踏云履、手持玉如意,正是“金似衣裳玉似身,眼如秋水鬓似云”,就如九天玄女下凡一般,率着众法师鱼贯入场。看書喇

  她身为天师,法服是天师圣主之服,和皇帝龙袍同色。当初,魏主元宏制定皇帝法服时,因按五行始终说,魏承晋业,晋朝是金德,金生水,魏朝就是水德,水德崇尚玄色,因此皇帝龙袍是黑衣红裙。天师法服同样是霞帔黑褐红裙,尽显庄重威严,和后世的天师黄袍区别。

  她以天师身份自领高功大法师,由李姚李真人担任都讲法师,另有洪真人为表白法师,其余真人和大法师都各有安排。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陶弘景陶真人是南天师道领袖、宝志大士为南朝高僧、独孤寺主为魏国沙门统,吴畏名不见经传也有幸和他们一起作为观礼贵宾。

  司马神瑶虽然年轻,但修道不问年龄,主持道场也是从容不迫,有条不紊。此时伴奏的器乐音韵变成了舒缓悠扬宛如众仙飘渺步行虚空的“步虚辞”,她发符上表、迎神召将,脚踏罡步,绕坛散花,吟诵韵词,自有天师气势。

  陶弘景见了不由捻须点头,心中暗暗赞叹。

  “”弥勒下生,白衣金刀……?”

  雅僧的姓氏“独孤”,本来出自刘姓,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后代。刘秀的后裔刘进伯为度辽将军,在攻打匈奴时失败被俘,囚禁于独山之下。他在匈奴繁衍了后代。其中的尸利单于,是为谷蠡王,号独孤部,传到第六世孙罗辰时,跟随魏主元宏迁居洛阳,以其部落名命姓,称为独孤氏。后来,元宏又将迁涉到洛阳的独孤氏恢复汉姓为刘,而留在原部落的继续姓独孤。这独孤寺主虽然自幼丧父,家道中落,也并非佛教领袖人物,但他背后有个极为强大的家族,元宏最看重的就是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