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耽美小说>西瓜味的风和你【完结番外】>第31章 所谓素质

  今年的秋天似乎来得有些早,九月上旬,桂花就有要开的趋势了,陶抒苒背着书包走在放学的路上,稍稍仰头就能看到那树梢被沉甸甸的花苞压弯了枝头。

  都说由奢入俭难,陶抒苒一个人慢慢地走着,百无聊赖地垂着头,微风阵阵,但她并没有觉得有多开心。

  高二开学,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个,是高考改革。

  新生新政策,老生老政策。这一年高一入学的学生,不再区分文理科,而是采用3+1的形式,语数外三门指定科目+六选一中的一门科目,但排名依旧区分文理科,各自根据百分比调整原分数后再排名。

  班主任在班上提到的时候,教室里此起彼伏地响起了艳羡的叹息,虽然去年就有传闻说要改革了,但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还刚好被他们错过了。

  陶抒苒倒是并不惊讶的,毕竟市高考改革对于教育局来说是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了,早几年的时候她妈就开始参与相关工作,几年来,大大小小的会议也开了上百个了。

  不管怎么说,作为高二老生,这件事情跟他们也没多大的关系,而第二件事,则是陶抒苒个人的私事了,也是她现在这么沮丧的原因。

  文理科的重点班分班结束后,人员便不再变动,加上陶抒苒最近成绩不错,看起来高中学习也步入正轨了,陶父陶母素质教育的心思又动起来了。

  素质教育这个东西,当它和应试教育处于对立面的时候,是一个听起来非常先进的词汇;但当它和应试教育并行时,无疑就是学生的噩梦。

  和大部分父母一样,遵循着“要给孩子最好的”、“再穷不能穷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等一系列宗旨,陶抒苒的父母紧握着素质教育的“圣经”,从幼儿园就开始,利用放学和周末时间,一趟一趟地赶场。

  作为一对高级知识分子,且是拥有一定财力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目光更长远、目标也更宏大。

  早在十几年前少年宫大热的时候,就开始给陶抒苒请一对一私教了,并且在每一次她贪玩、坏脾气发作时,总能巧妙地从餐桌的抽屉里取出一份长长的账单,末尾是一个格外刺眼的总金额,利用一番语重心长的话术,让她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最终平静地继续接受着一天晚上三节小课的安排。

  上的课,也是经过精心考量的。

  首先,琴棋书画,棋直接划掉,原因很简单。

  这玩意儿很难展示出来,你学了唱歌跳舞,还能给人表演一个,书法和绘画嘛,也能挂出来给人品一品。

  这下棋,作为一对一社交活动,哪方面都讨不了巧,偏偏难度还很高,参加竞赛、帮助升学方面都难到效率低下,于是直接不作考虑。

  乐器方面,最开始选择的是钢琴。

  陶抒苒还没上小学的时候,钢琴课的宣传就铺天盖地地来来,说什么十指连心,生长发育的时候锻炼手指可以让大脑更聪明,再加上钢琴的音色是普适性的好听,无疑就成为了最佳选择。

  陶母大手一挥,第二周,一架四角钢琴就被抬进了书房。

  签收的时候陶抒苒也在边上,她签完字把账单交给了陶抒苒,教她仔仔细细地看一遍,然后叹息道:“小苒啊,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但爸妈绝不会委屈了你的,再贵也要给你买。”

  三岁的陶抒苒还是个肉肉的包子脸,黑葡萄似的圆眼睛眨了眨,她大概听明白了妈妈的意思,点了点头,把账单收进了她保存至今的一个小方盒里,然后塞回了床底下。

  结果,学到三年级,两位家长就发现事情不妙了:怎么这年头,是个孩子都会弹钢琴呢?

  尤其是在听说某某同事的孩子六年级就拿到了十级证书后,餐桌上的气氛,凝重了起来。

  “小苒,你也学了五年多了,怎么还只考到了六级呢?现在就开始偷懒了,以后你怎么学?级别越往上,难度跨度是越大的,别人六年级已经考完十级了,你觉得按照你现在的努力程度,你可以吗?这些年,爸爸妈妈工作再忙都会去接你下课,再贵的学费咬咬牙也付了,这是多少孩子都羡慕不来的,你怎么就不知道珍惜呢?”

  九岁的陶抒苒还是不爱说话的样子,只知道闷着头吃饭,眼泪时不时就滚下来一颗,混在饭里,咸咸的,不好吃。

  这时候的陶抒苒还有精力哭,没过多久,陶母就得知了一个消息:想要进国际化乐团,起码要会两门乐器。虽然进不进什么乐团不重要,但钢琴确实太普遍了,想要有竞争力,起码要再学一门。

  父母二人就“应当专精西乐还是中西兼并”的话题讨论了一个晚上。

  打电话咨询了一下,说提琴这种乐器啊还是从小就开始学比较好,你家小姑娘九岁这年纪太大了点,又说长笛确实是可以学的,但好像令嫒这个身高上不太合适。

  最终只好敲定为汉族传统弦乐。

  于是,陶抒苒学了一半的素描课被取消了,改成了古筝课。

  同期一直在上的第三门小课,是舞蹈方面的。

  最开始,陶母托关系花重金让她进了一个知名舞团开设的拉丁小班,学到了五年级,偶然听说,这小班里有两个十岁出头的小朋友居然看对眼了,还逃课出去约会。

  这下陶母就坐不住了,思考良久,把拉丁课停掉了,改成了芭蕾,尽管也是学了一年多就没再继续,但陶抒苒至今走路姿势还是微微有点外八。

  五年级那年,陶抒苒顺利拿到了钢琴十级证书,虽然是业余的,但起码在少儿素质教育这条路上,也算是一个丰厚的里程碑了。

  一条路走到了尽头,陶母马上安排了下一条路——二外。

  申城其他方面不敢说,学生外语水平绝对是全国范围内领先的,陶抒苒从四岁就开始跟着外教校准语音语调,一口伦敦音算不上十成十地像,却也优雅别致,唬人足够了。

  但自从她父母开始为她筹备下个学年的英语竞赛时,四处打听了一下才知道,这年头,哪有人只学一门外语啊,英语多简单,这没个二外在手等于没有竞争力。

  要学肯定要学西方语:

  法语么,不行,某某同事家学的也是法语;德语更不可以,早年胡教授就是去德国进修的,突击学了半年,一口德语,语音语调稀巴烂、语法更是错漏百出,还偏偏爱炫耀。

  最后选择的是西班牙语,于是,从五年级开始,陶抒苒每日晨读就多了一门功课,对着窗口学习机关枪扫射、练大舌音。

  五年级结束的那个暑假,陶抒苒第一次离开了申城,直接踏上了去往异国的旅途。

  在欧洲游历的半个月里,她每天的游玩目标就是拿着本子记下所到景点,每晚回去查阅资料并做整理,一路上吃力地给爸爸妈妈做着翻译,在陶母的威逼下红着眼眶去和外国人交流,从哆哆嗦嗦抽噎着说话到面不改色一万个变位错误,反正听不懂的陶母才终于满意地点了点头。

  初中后,奥林匹克竞赛突然就来到了面前。

  初一的时候,陶母意志很坚定:别人能学,我们也学啊。

  尤其是英语竞赛和计算机获奖后,这份意志达到了顶峰。

  从此,芭蕾课改成了奥数课,每天泡在题海里的陶抒苒反复在挫败感中死去活来。

  因而,当初三后,为了专注中考而取消了除古筝外一切兴趣班的陶抒苒反而松了一口气。

  那段日子里,她只用负责应试就好,每周十个小时的练琴时间都成了娱乐,纯白的时光就这样从指尖溜过,单调的日子枯燥得宛如消遣。

  初三毕业,人生新的阶段到来了。

  去年暑假,陶抒苒上了高一预习班,是市里数一数二的重点班名师出来开的班。

  陶抒苒去上了数理化三门,听着老师把几个月后的课程原封不动地讲一遍,该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

  每晚的兴趣活动时间,则是茶艺和国画课。

  古筝十级的证书拿到后,她每晚只需要跟着老师泡茶品茶做做样子,学些基础写意画工再交上两幅作业就算成功。

  陶抒苒很享受那些静谧的夜晚。

  高一开学后,九门功课齐头并进,学习方式也被强行转变,陶父陶母考虑到顺应孩子的天性,给她放了一年的假,根据学习成果来看,他们的决定果然没错。

  于是,高二一开学,新的兴趣班接踵而至。

  一个就是之前被断掉的西班牙语,陶抒苒把落灰的课本拍拍捡起来继续学;另一个,则是备战奥林匹克竞赛,考虑到陶抒苒属实没有数学物理方面的天赋,陶母给她联系了化学和生物的竞赛老师,每天放学后带着她学。

  为了养精蓄锐,每天和姜寒栖的晨练和早自习都被取消,放学也不能一起回家,只能中午和她一起在食堂迅速解决掉中饭,然后蹬上自行车去隔壁学校上化学竞赛的午课。

  姜寒栖本身并不赞成这么多沉重的课业,父母付钱的时候确实肉疼,但往往都是拍拍脑门就做了决定,完全不知道孩子的辛酸。

  成年人有劳动保护法说每周工作四十小时,虽然执不执行是一回事,但他们反倒忘了孩子也该有个学习保护法,规定一下每周学习不得超过多少小时云云。

  何况,苒苒本身就不需要过这么累的生活。

  想想女孩染上疲惫的眉眼和日渐稀少的笑脸,姜寒栖叹了口气,坐在校外最近的咖啡厅里,在笔记本上,新开了一个文档。

  年龄带来的无力感是压倒性的,陶抒苒尚处于有义务听从监护人的年纪,她就算再反对,也无济于事,毕竟是别人的家事,也只能尽自己所能,让苒苒轻松一点了。

  生化竞赛和数理竞赛的不同在于,只要把逻辑框架构建好,剩下的就是记忆方面的东西了。

  很多资料都是现成的,甚至不需要学生去理解,考试时全看谁背的知识点更多,很是无趣,所以姜寒栖打从一开始就没有想参加。

  而现在,她把考纲快速浏览过一遍后,依旧保持着原先的观点:快速而牢固的记忆才是重点。

  姜寒栖握在手头的水笔在草稿纸上轻轻磕了磕,点出了三两个墨点,选择了用考题类型加例题的形式来做总结。

  窗外,灯火通明、霓虹闪烁,校园里空寂寥落、月明星稀,而她的小姑娘还在上课,或是撇着眉头、聚精会神得浑身发热,或是耷拉着眼皮、在与困意负隅顽抗。

  她却不能陪着她。

  --------------------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一段主要是在写苒苒的性格形成,就是既叛逆(想玩的天性)又懂事(爸妈的道德绑架),既外向(强迫与人交流)又内向(需求个人空间),既柔弱(受到挫折需要发泄)又坚强(哭有什么用只会挨打)的感觉=w=

  我读书那会儿流行的还是文学艺术熏陶,现在都喜欢搞编程啊手工制作啊创新项目啊啥的,个人感觉要实用多了哈哈哈。现在孩子真的好苦好苦啊,问了一下同事家的,很多学校虽然说是八点上课,但他们一般五点多起床,去上补习班,然后下了课去学校的路上吃个早饭。孩子累家长也累(老师早起开班也累),我是没办法理解的。

  btw文案里的学制架空主要指的这里00应该没有任何一个省的考试制度是这样的吧哈哈哈哈,我这边是实行了十几年的3+1了,然后前几年改成了3+3,因为对3+3完全不了解所以没法写,分文理科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了叭(暗戳戳:还是3+1好,只学四门不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