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耽美小说>西瓜味的风和你【完结番外】>第34章 猪和老虎

  颇为可惜的是,姜寒栖的计划并没有“得逞”。

  陶抒苒的两个竞赛老师,都跟的是外校的,姜寒栖稍一打听,就去分别联系了他们。

  邻校的生物老师是一个惯常板着脸的老教师,这位理着寸头、身着深色棉质polo衫的知名骨干老师,端坐在办公桌上,双手交握,浑身上下都点满了严肃,缓缓开口:“你说你想学生物竞赛?”

  “是。吴老师带了十几年的竞赛了,每年都能带回丰厚的奖项,如果有机会跟着您学习,一定能受益匪浅。”姜寒栖一脸谦逊。

  听了这话,生物老师的严肃的脸上有了一丝裂痕。

  姜寒栖的名字,他是知道的,好歹是连续拿下全区第一的学生,按理说没有老师会不喜欢。

  尤其是他一早就听说,这位物理国一选手,今年还拿下了计算机国一。

  这个时候来找他学生物竞赛,想必是要冲击明年的生物奥林匹克国奖了。

  但好在,他还是留了个心眼的。

  也不能这么说,每当有学生来找他带竞赛时,他都会习惯于事先让对方做一套竞赛卷子。

  过去,一直都是为了考察学生的生物基础如何,再决定收不收,而这次……

  他看了看桌面上姜寒栖刚刚写完的漂亮卷面:客观题做得极快,几乎是不假思索,扫一眼题目当即就填下了答案;主观题思路正确、条理清晰、知识点全面,他自己研究竞赛多年,经验极为丰富,却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教学教学,有得教才有得学,生物老师是个颇有原则的人:“我带的生物竞赛,说是拔高,其实还是以打基础为主,姜同学,不太适合你。”

  被生物竞赛拒绝的姜寒栖,在化学面前也吃了闭门羹。

  化学竞赛老师是邻校外国语附中的老师,年纪轻轻就评选上了骨干教师,性格温婉、脾气极好,在学生中颇受欢迎。

  姜寒栖进办公室的时候,她正被一群学生围着讲题目。姜寒栖等了一会儿,抱着一叠教案的杜老师终于笑眯眯地坐下了,朝姜寒栖招了招手,示意她靠近点。

  杜老师一张鹅蛋脸保养得很好,只是因为爱笑,眼角的皱纹多了些,她取下了绑在腰上的小蜜蜂,柔柔开口:“你是姜寒栖对吧,我知道你,你可有名了。”

  有了上一次的经验,这回姜寒栖毫不客气地直接送上高帽:“您别这么说,我就是慕名来求学的学生,咱们区的高中生想在化学竞赛中拿点成绩,哪能不来求杜老师指点一二呢?”

  杜老师有些不好意思地又笑了笑,姜寒栖说的倒也是大实话,很多学生即使不跟着她的班上课,拿着问题来寻求答疑,她也都会尽心帮忙的。

  只是……

  杜老师一直知道自己的毛病,她学不会发脾气,教学时,难免会碰到不听话的学生,扰乱课堂秩序,可她再生气,也不知道怎么开口骂人,每次都只能无奈地笑笑,心里憋得慌。

  姜寒栖每次区统考,化学都是满分,她也去隔壁打听过——听说,是个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孩子,脑瓜子很聪明,但就是不听课也不做作业,喜欢搞自己的一套。

  这个评价让她心里直打鼓。

  课内教到的学生不听话,她是无可奈何的,可自己带的小班,还是有选择权的。

  杜老师只是稍稍思考了一下,就笑着顺着她的话说下去了:“嗯,没问题呀,你以后如果碰到什么不会的题,尽管来问我就好,我平时不在办公室,一般就在教室里,晚上会待到八点钟。”

  “老师,我的意思是……”说错话的姜寒栖试图补救。

  “那就这样噢。”杜老师满脸笑容地打断了她,抱起教案朝她挥挥手就往外走,“姜同学,加油噢。”

  “……”

  周一上午借口和省队联系的姜寒栖,最后只能无功而返,同时错过了语文课上,班主任发的新通知。

  申城高中生,除了在最基础的学业上有分数,为了贯彻素质教育,还有额外的德育分。这个分体现在五中,就是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都是班级的集体出行,说是研学,其实一般就是寒暑假选个时间选个地点出去玩几天,学生在家里都是父母的宝,老师也不敢真让他们干些什么,一般最终能形成调研报告就没问题了。

  比起这样的水课,实践活动就要更重要点了,想要拿到这个必修分,全靠学生自己去联络,最后提交的报告,一般都是要社区或者公益组织盖章的。如果不做社会实践,而是选择了走访调查,那么也要提供各环节的原始资料作为证据。

  实践活动要求4-8人一组,自行组队,最后不光要提交个人报告,还要汇总成团体报告,在学年末进行展示,每个学校要选出三名优胜组参加区里的评比。

  班主任说注意事项的时候,班上同学已经有些骚动了起来,或传着纸条或窃窃低语,询问周边人和朋友的组队意向。

  陶抒苒自顾自地写着作业,没有什么想法,却感觉胳膊被戳了戳,她一扭头,右后方的女生低声询问她:“小苒,要不要组队呀?”

  陶抒苒眨眨眼睛,小脸上写满了认真,低声答复道:“我要问问姜寒栖嗳,她今天没来上课,晚点回复你可以吗?”

  她想了想,又加上了一句:“我应该还会和齐雯雯一组,她这学期出国了,线下活动会缺席,你介意吗?”

  听了这话,女生犹豫了一下,迟疑地回道:“那……那再看吧。”

  就是算了吧的意思了。

  陶抒苒点点头,继续埋回草稿纸中进行演算。

  她觉得,组队这种事情,对她来说就没什么好考虑的,她肯定和姜寒栖一组;然后齐雯雯不在,那部分工作她就帮着弄了,唔,如果袁笙柔愿意给齐雯雯当老婆的话,那袁笙柔那部分她就也一起做了。

  这样一来就已经凑够人数了,晚上回去打个电话问问,再拉个群讨论一下,差不多就可以直接定课题了。

  果然,中午吃饭的时候,姜寒栖并无异议,借用姜寒栖的手机联系了一下夜猫子齐雯雯,她表示明天和袁笙柔商量一下再给她答复,顺便揶揄了好友一番。

  挂断了电话,陶抒苒面色如常地把手机还给了姜寒栖,低下头就开始扒饭。

  她每天中午的进餐时间只有十五分钟,因为去隔壁学校上课要走上一段路,稍微晚点就会迟到。

  陶抒苒昨天只当姜寒栖的话是在安慰她,自然不知道她因为学术态度不端正被老师拒之门外的事情。

  想想过去和姜寒栖一起吃中饭之后,还能聊聊天,一起看会儿书,现在有时候吃完还需要姜寒栖帮她收碗,自己火急火燎就抛下她走了,这行为似乎挺渣的。

  陶抒苒咬着筷子,犹豫了一下:“姜寒栖,对不起啊,这段时间都没怎么陪你。”一句话说的很是诚恳,也没有觉得有哪里不对。

  姜寒栖也没听出什么不对,轻笑了一下:“苒苒怎么可以这么说呢,明明是你学习那么辛苦,我还拉着你一起吃饭。”

  两人就这么墨迹了几句,陶抒苒吃完饭赶忙收拾了东西就走了,心情也轻快了一点。

  倒是坐在隔壁桌的陌生同学听得不禁皱紧了脸。

  他们原本是想坐得离大学霸近一点的,听一听有没有什么学习妙计,结果吧,——噫,学校中午的红烧肉做得好腻啊。

  晚十一点,陶抒苒吹干了头发从浴室走出来,直接扑倒在了床上。

  现在的课业难度都不算大,竞赛课在打基础,学业方面又有姜寒栖给做好了预习,只是一整天从早七点到晚十点地连轴转,难免会觉得疲惫。

  她现在和父母的关系还不错,开学后妈妈也没有没收她的手机,估摸着也是知道她连消遣的力气都没有了吧。

  放在床头的手机亮了亮,陶抒苒摸了过来,解锁一看,齐雯雯的动作倒是快得很,四人群直接拉了起来。

  陶抒苒啧啧了两声,算算时间那边快中午了,于是直接拨了个电话过去。

  “可以呀齐雯雯,她同意当你老婆了?”现在只有八卦能让她来点精神了。

  齐雯雯一听这话,差点要跳起来,连忙捂住了手机,和袁笙柔打了个招呼,就去一旁接电话了。

  陶抒苒听见她弱弱地说了句“我去接个电话噢”,然后顿了两秒就凶神恶煞地对着她吼了起来:“陶抒苒你要死啦,她就在我边上你别乱说话!”

  “齐雯雯,这是报应。”陶抒苒语重心长道,之前她和姜寒栖在一块的时候,这位可没少瞎起哄。

  两人聊了十分钟,全在说些没营养的瞎话,你嘲一下我、我嘲一下你地,然后互相对了一下恋爱进度,噢,全都为零。

  说着说着就听齐雯雯说到家了、要和袁笙柔一起去做午饭,陶抒苒皱着鼻子酸了一会儿,就挂了电话,完全忘了这通电话的初衷是为了讨论做什么主题。

  地球另一边,小情侣恩恩爱爱做起饭来了,这边自己连早饭都不能和姜寒栖吃。

  陶抒苒撇撇嘴,觉得自己太惨了点,忍不住手指往下滑,点开了姜寒栖的对话框,她想了想,还是问点正事比较好:

  “实践活动你想做哪种呀?”

  姜寒栖回复得很快:“我都可以。”

  陶抒苒是一个喜欢想太多的人,不光光是为自己的事,还很容易就脑补出其他人的情况。

  就比如,她一直觉得姜寒栖是避世人格,所以就会尽量去避免让姜寒栖负责社交工作。

  尽管姜寒栖表现得完全不是如此,可以主持晚会、可以组队竞赛、可以上台演讲,和人交涉起来也游刃有余,但她从不会主动去做这些事情,所以陶抒苒觉得是因为她不喜欢,既然不喜欢,那就应当避开。

  若是姜寒栖知道了她心中所想,一定会哭笑不得,可惜陶抒苒一直隐藏得很好,好到在齐雯雯看起来,姜寒栖就是个妻管严……嗯,当然,这是后话了。

  总之,因为这个原因,陶抒苒为了这个实践活动,可谓是绞尽脑汁。

  首先,社会实践就直接不用考虑了,社区志愿者、小实习生这样的工作肯定不适合姜寒栖。

  去做义务家教当然也不行,姜寒栖是她一个人的家教,不是,她的意思是,姜寒栖讲解的知识对于小朋友来说都太过高深了一点,不太适合。

  那就只能由四个人合作一个课题了。

  这种情况下,四个人可以合理分工,还能利用地理优势,让课题的调研结果更全面,齐雯雯两人负责国外部分,她们俩负责国内部分。

  这样一来,最后的报告能写的方向就多了很多,写起来应该会轻松不少。

  其次,内部分工的话,姜寒栖可以负责网上调研和后期总结,问卷发放和走访等需要交际的活动就交给陶抒苒来做,既能避免让姜寒栖做不喜欢的事情,又可以充分发挥大佬出色的信息检索能力。

  陶抒苒先是打着字和姜寒栖商量,后来嫌打字太慢,就直接拨了电话过去。

  姜寒栖一如既往地好说话,陶抒苒说什么都说好,一边听还一边在电脑上做着分工表,活动形式就这样敲定了。

  接下来就是主题了,两人正讨论着申城有什么主题比较契合国际化的概念,方便齐雯雯她们在国外的调研时,房间的门被猛然推开了。

  循着声音进来的陶母看到躺在床上打电话的陶抒苒,一脸不悦:“你看看现在几点了?你到底知不知道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你现在是成绩还不错,要是你……”

  在陶母说出更过分的话前,陶抒苒直接掐断了电话,把手机往床头柜上一放,被子一卷就躺好了。

  陶抒苒在心里反复告诉自己“不跟她计较不跟她计较”,待情绪调节完毕后,乖乖地开口解释:“妈妈,我们今年有个实践活动要交,我平时在学校没机会参加小组会,刚刚组员给我打电话在询问我的意见,一时没注意时间,对不起呀。”

  从陶抒苒挺小的时候开始,父母偶尔就会带上她去参加一些小型饭局,也不能说耳濡目染,但她确实要比同龄孩子要精一点。

  只不过因为长了一张懵懂无知的脸,加上声音又甜又软,不露锋芒的时候,别人很难注意得到,而她自己也懒得去搞那么多弯弯绕绕的罢了。

  和爸妈吵到了高二了,叛逆期早就过了,陶抒苒长大了点,也更能摸到门道了,此时半真半假地说起话来,套着标准的认错模板,一点都不会脸红。

  果然,陶母听得一愣,叹了口气,便关上了门。

  --------------------

  作者有话要说:

  说话,是门艺术……(其实怎么说并不重要,该拒绝还是要拒绝的

  所以说,大佬自己把名声搞坏了,怪得了谁呢(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