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从东边升起, 已经和文昭殿屋檐持平,秋天的浓雾还没有散尽,整个繁都仿佛仙境一般, 东市、西市人声鼎沸, 人来人往。

  因为今天殿试免朝的大臣们总算可以多睡一会,这会才陆陆续续涌入大承门内各衙门开始办公。

  位于繁都最中心的皇城,即称内城, 也称皇宫,华高祖决定定都于此之后才开始建造的, 直到太宗登基才竣工搬入。

  整个繁都包括皇宫, 是由当时的一代名臣设计, 主干道纵横交错, 还按阶级、功能和模块进行合理布局, 因为华高祖要求, 各重大衙门都设在了承天门和大承门之间,中间大理石干道两边, 称中景。

  中景位于皇宫护城河内,属于皇宫最前沿, 但人们一般说的皇宫并不包含中景, 而是指皇家居住的内宫, 中景与皇宫仅一墙之隔,大承门为中景唯一出入口,承天门则是陛下召见或者上朝才能入。

  无论是大承门还是承天门都守备森严, 与中景相隔之墙下更是五步一岗, 一天十二个时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有内禁军把守,大臣想翻墙入宫基本不可能, 而且被抓到就是刺杀重罪,没有人会这么明目张胆的把自己玩完。

  庄严肃穆的殿试考场已经进行了半个时辰,三十名考生都在认真的书写文章,宫侍、内禁军各司其职,石忞则端坐于上批阅奏疏。

  没过多久,坐于最末端的步千雪书写速度开始慢下来,对于如何充盈国库这件事,她真的没什么好的想法,增加赋税苦的是老百姓,她没写。

  所以另辟蹊径写了一篇文章,这会已经写完,可看到其他人都还在写,她又不好意思放笔,所以另外抽了一张纸装模作样的乱写。

  眼睛却时不时的到处乱瞟,刚入宫时那种心情仿佛还历历在目,还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皇宫比她想的还要宏伟壮观,但却没有她想的那么华丽,红墙紫瓦,宫殿巍峨,内禁军全副武装,严阵以待,宫侍来往规规矩矩,给人肃穆庄严之感,让人从心里肃然起敬。

  和她一起进来的考生都穿着纯色秀简单花纹的圆领长袍,以黑、灰两色居多,她是唯一穿赤色的,胸前和后背绣了朵简单的牡丹,袖子绣了祥云。

  不是她想这样穿,而是朝廷规定的进士服饰就是这样,圆领长袍可绣简单花纹,陛下未正式授予官职前出席正式场合必须穿,好在颜色可以自选,绣的花纹除了不能绣的也可自选。

  她考中秀才后,她娘就亲手给了她缝制了这套秀才服饰,纯赤色圆领长袍,后来她考中举人,就在两边袖子加绣了祥云图案,得知她中了进士,连夜又加绣了前后两朵牡丹。

  她娘以为她会很感动,表面上她也很感动,可心里却忍不住想她们家有这么穷吗?!她母亲好歹也是一个正六品的繁都府通判啊!

  而且其他考生穿的衣服绣的花、鸟都比她的绣的好,唯一让她庆幸的是她的发簪够简朴,身高也不高不矮,完全不会太显眼。

  整个文昭殿目光所能及之处,除了紫色身影那里,步千雪都偷着细细看了一遍,大殿内算不上富丽堂皇,却大气、庄严,精雕细琢。

  端坐正上方批阅奏疏的石忞时不时看一下下面,从未玩过手机的眼睛眼力特别好,步千雪的小动作全看在了眼里,看着她的时候,甚至连她想什么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因为和考试没什么关系,她也没多看。

  对于这个有点像仙女姐姐的步千雪,于她而言不过是印象尚可的泛泛之交,却没想到这么有缘,难免有些注意。

  越是身居高位日久,石忞越是深刻明白,中国古代皇帝之所以多重用宗室、外戚和与他有关系的人,不是他们非要任人唯亲,而是在同等条件下,一个知根知底且熟悉,一个完全和陌生人无疑,只要皇帝想掌控局势,一般都会选熟悉的那个。

  同理可用在殿试或其他情况下,今科前三十名考生她只认识步千雪,那放在她身上的注意力相比较而言,自然也就会比别人多一些。

  殿试时间结束的时候,路关初恭敬的走到石忞身边俯身低语道:“陛下,时辰到了”,“恩,朕知道了”石忞看了看下面,已经有不少考生已停笔。

  石忞将看了一半的奏疏合上,站起来走下阶梯,“今天殿试到此结束,明日早朝宣布结果,退下吧”。

  没想到陛下会突然走下来的考生们,闻言不得不停笔,全部即惊喜又紧张的站了起来,脸上更多的是兴奋,就是没人敢抬头直视凤颜,站在最后面最角落的步千雪倒是想看,可惜前面有个高个子把她挡住了,想看都看不了。

  “是,皇上,学生等告退”考生行礼后有序退出了文昭殿。

  送他们出大承门外的是喜夏和另外两名宫侍,并交代他们明天一早同一时间在此等候。

  殿试一结束,石忞就带着收上来的考卷和奏疏去了文宣殿,并安排路关初传口谕给文渊,让她通知乙榜考生明日也在大承门外等候宣召。

  她一到文宣殿就分别召见了吏部尚书段云洁、礼部尚书马杰、右督御史颜一诺、大理御承和丞相轩辕墨,安排妥当之后才开始批阅试卷。

  第二天早朝,文武百官像往日一样分文武左右站于各自的位置上,昨晚改卷到很晚的石忞却比往常来晚了一点。

  大臣们别说多站一会,就是多站一个时辰也不敢有怨言,他们知道当今圣上比先帝宽厚、善纳言,但也不敢轻易尝试皇帝一怒的后果。

  大臣们外的考生们已经被凡秋和两名宫侍接到了承天门外,只等口谕到就带他们进去。

  吸取昨天的教训,步千雪今天起了个大早,看到今天来的考生远比昨天多,问了前面的高个子才知道是乙榜的人,也是奉招待宣的。

  秋天更深露重,坐在轿子里的时候没什么感觉,下了轿子又从大承门走到承天门,她才觉得有点凉飕飕的,要是以后能在陛下面前说的上话,她一定建议早朝时间推迟一点,好歹等天亮啊!

  承天殿内早朝已经开始,负责主审考题买卖案的吏部尚书段云洁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将案件情况进行了汇报。

  原主考官黄大学士买卖考题证据确凿,而且已经供认不讳,两位副考官亦参与其中,甚至还查出负责考场安全、巡逻的官员涉嫌受贿。

  段云洁按《华律》建议判黄大学士监斩后、罚没家产、家属遣回原籍,两位副考官流放东沙、罚没家产、家属遣回原籍,其余受贿较小的官员罚没家产,□□3年到十年不等。

  “就依爱卿所奏,…另外所有犯官家属都给予二十两银子安遣费”石忞紧皱眉头,犹豫了几秒,还是加上了后面一句。

  穿到华国已经十一年,她受过十多年的现代教育,也受过近十年的古代帝王教育,在这里待的越久,她越觉得现代的一切像一场华丽的梦幻,但对她的影响却是深远的,比如犯官犯罪,家属若不是同犯不因受牵连。

  若是他们的家属有老人和孩子,那罚没家产、遣回原籍相当于断了他们的活路,还让他们长途跋涉,她于心不忍,他们也是她的子民,她想给他们一条活路。

  “皇上圣明”黄大学士买卖考题的罪行也就比叛国罪轻两级,家属没受牵连,再想到昨天陛下召见他们,大臣们这声恭维更多的是发自内心。

  整个华国的官员没有上万也有七八千,今日黄大学士他们的下场,未必不是他们以后的下场,毕竟真正敢说自己两袖清风的恐怕凤毛麟角。

  大臣们心里的想法,石忞随机挑选几个看了一下,还真是清官难觅!算了,在封建体制内想要杜绝贪官是不可能的,她早已看开。

  “科举是大事,是为国选才,更是我华国之根基,不是你们谋取私利的工具,华国官员务必以此为戒,谁要是再犯一律以叛国罪论处”石忞提高音量,一字一顿,说的缓慢而稳重。

  “谨遵皇上教诲”本来思想有一丝丝松懈的大臣们没想到陛下留有后招,贪了的,准备回去就善后,没贪的更加不敢出手。

  站在最前面的轩辕墨算是和石忞相处最久,了解最多的人之一,开始只是觉得她是个好学生,以后会是个守成的皇帝,仅此而已。

  可随着陛下登基日久,轩辕墨发现她错了,她曾经的学生现在的陛下,有当明君的潜质,无论是继位前的平叛,还是继位后的平乱,都早有准备,迅速果断的拨乱反正。

  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后,也没有像她担忧的那样做劳民伤财的大举动,反而懂的与民休养生息,就算现在也任然以此为主,普及标点符号便利天下所有读书人的同时,又不花国库一分钱。

  还自创殿试环节,从根本上杜绝了科举制形成以来的师生关系进而衍生的利益团体,这是对国家,对考生都有好处的事,而且不劳民,也不伤财。

  除了这些之外,陛下还于近期下令遣散部分宫侍,缩减宫中开支,也是大大的利国利民之举,身为丞相,国库匮乏,轩辕墨也是知道的,所以打心里赞成和支持。

  对于大臣们的建议,当今陛下也都会酌情采纳,今天的处罚更是严中透着仁厚,虽然隔着冕旒看不清陛下的表情,但从她的语气中,轩辕墨能感觉到她的犹豫和克制。

  “宣今科甲榜考生进殿”路关初喊的时候脸上都带着微笑。

  已经提前被带到承天殿外等候的甲榜考生们满脸兴奋,昂首挺胸,有序的排成三排进入承天殿,走到轩辕墨身后的位置方才停下行礼道:“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谁是江河畅”深知书面文章不能完全作数的石忞并没有将名次定下来,而是拟出了六个人选,准备一一问答后再决定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