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耽美小说>某个郑可心【完结番外】>第63章 又一年

  前些年林城轰轰烈烈搞起新城建设,说是要把城区南移,一口气拆了十几个村子建楼,又划分了好些地块建造商区和公园。

  然而林城格局安稳了几十年,不是那么好改建的,新上任的领导班子大刀阔斧轰轰烈烈忙活了两年多,留下一堆烂尾工程和几条半死不活的商业街,以及至今没有开门的,传说拥有XXL号游泳馆的运动中心。

  林城年轻一辈都去了华安市里,老一辈不信精致消费那一套,一看那些弯弯绕绕的英文品牌名字就头疼。

  商场活不下去,影院上座率提不上来,各种管理不到位,拆迁分配的小区野草疯长……市政府来了好几拨人,想尽办法垂死挣扎,又是做活动又是写文章,到了这几年已经没什么动静了。

  郑可心爷爷留下来的老宅子就在新城的边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又挨着一众小区,所以也没什么人租住。到如今已经荒废了,推门人都进不去,院子里的荒草就着两场雨,窜了足有半米高。

  老房子前后各两套屋子,中间一个不大的小院连着,郑可心和苏瑛玉先把后面那套屋子收拾了,把郑书培和盛芸明安顿好,又挥着镰刀把院里的草除了,铺了一层水泥地。

  这边常年没人来,门锁窗户都坏了,她们只好换锁买窗户,又把墙壁重新分刷了一遍,这才能住人。

  郑爷爷年轻时是个书香世家的公子,在当年那个文化知识还没全面普及的年代,他的见解品味秒杀十里八乡,虽然后半段家道中落,仍旧是个风骨俱佳的老爷子,祖上留用的家居摆件保存妥当,放到如今仍是顶好儿的品相。

  木材经年日久的形成了包浆,抹掉表面那层灰,露出自身温润的光泽,好看是好看的,只是家里摆了一圈贵妃榻太师椅,总让人觉得自己生活在博物馆里,脑袋上不罩个带顶灯的玻璃罩子都觉得融不进去。

  盛芸明哭闹过好一阵,觉得没有住到亲家家里的规矩,清醒时抹不开面子,糊涂时又疑心自己的“房”被苏瑛玉卖了去……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吊嗓子,不过现在也由不得她了。

  学校那边不急着上学,等家里收拾的差不多,郑可心开始帮着苏瑛玉忙早餐店的事情。

  店面租金是不用愁的,因为目标消费人群是附近几个施工单位的工人,也不用太过操心餐具和装修。

  郑可心根据能够使用的面积和客流量,自己到附近的建材市场扛了相应的桌椅板凳回来,又把前面那套屋子规划了一番,简单化分成点单区、取餐区和收纳区三块,点单区后面用剩下的水泥堆了个简单的斜坡,方便郑书培行动。

  之后的事情就是一些相关证件的办理,苏瑛玉手工活做的精细,但遇到这种书面内容立马一脸糊涂,平时去银行取钱都紧张,看见屏幕上的字手就抖,仿佛拿的不是自己的银行卡。

  现如今更是如此,她听一句漏半句,去哪里做什么全靠郑可心指挥,陪着办理证件这几天,郑可心最少一件事要嘱咐三四遍,初步理解了老师们死活教不会熊孩子时巴不得抹脖子的感受,累的天天九点上床,闭上眼就能睡着。

  然而让郑可心没想过的是,经营一家早点店居然这么艰难。

  店里卖粉丝丸子汤和水煎包,苏瑛玉手艺好,用料也实在,老百姓的嘴是很毒的,一尝就知道店家有没有糊弄人,小店不需要那些弯弯绕绕的宣传技巧,味道对了人气自然就有了。

  加上附近的早餐店都开在近旁的小区里,距离远价格高,没多长日子附近几个施工单位就把苏瑛玉这儿当成了食堂,生意出乎想象的红火。

  生意不用担心,工人们态度也都很好,能自己上手就不劳动苏瑛玉,不雇小工也完全忙得过来。

  然而依旧艰难,因为开早点店是真的太累了。

  工人们上班早,苏瑛玉三点就要起床熬汤剁馅揉面,稍微晚一点就跟不上卖。

  厨房里干活烟熏火燎的难免碰到火碰到油,她手上新上盖旧伤,总也等不及上药,全靠自愈。

  八九月天还热着,前面这层房没有空调,她身上衣服一件一件的换,又一件一件的湿,一两个月熬过去人瘦了一大圈,因为长时间被烟熏着总显得灰头土脸的,晚上把头发解开,白头发多了一倍。

  郑可心看的心惊肉跳,她怕她妈累着,怕她妈哪天跟她家楼下那位阿姨一样,躺在桌子上晒晒太阳,人就起不来了。

  然而郑可心看得出,苏瑛玉这段日子心情格外好,干劲也足,郑书培也渐渐不抽烟了,一早起来帮忙收钱,下午又忙着算账,实在也是没工夫。

  女儿女婿忙着干活,盛芸明找不到人闹,又不好在外人面前“扬家丑”,整日憋闷着没事做,被苏瑛玉塞了一袋子豆芽,天天在小院里帮忙剥择菜。

  ——苏瑛玉谢谢大家捧场,念着工人们干活辛苦,总是变着样儿的给大家做免费小菜。今天是辣白菜明天是炸黄豆,她还在院子里种了一排小香葱,惦着过段日子收成了让大家蘸酱吃。

  她时常说:“谁人这日子都不容易,能帮一把帮一把。”

  郑可心学校八点半下晚自习,她九点到家,帮着苏瑛玉干活干到晚睡,第二天一早五点爬起来“上菜”、收拾桌椅,等一切准备就绪,店门开了再去上学。

  她在学校没什么朋友,高三生闷头学习难有结交闲聊的欲望,好在她也没有什么需要倾诉的事情,宁致和安冀一周一个电话,足够她把话说干净了。

  成绩上也不用担心,徐高的凤脖子秒杀一众鸡头,郑可心空降新班级,斩获第一,凭本事让老师原谅了她课上偶尔犯困的症状。

  令她没想到的是,她居然在这里遇见了齐尧。

  齐尧离开徐中后来到这边上高二,他基础差的离谱,之前还能有学上全是看在他爸的面子上,然而钱权是砸不开大学的门的,他想要学出个门路先要还完之前欠的债。

  总之宁致料事如神,基本都猜中了别人都去上课间操了,他们两个拿着扫把在楼道里碰见,倚着栏杆聊了几句。

  齐尧满脸自知之明的笑,人沉稳了很多,绕着学生聊天的必经话题吐槽自己:“我英语差的太离谱,不放在心上的时候没觉得有什么,来了才发现自己连二十六个字母都没记全,气的老师天天点我去办公室——对了,我们班英语老师也姓王。”

  郑可心愣了愣,她如今最听不得的就是英语,就像她再也吃不下去面包片和荷包蛋一样,全是不敢回看,全是触景生情。

  而后才后知后觉的明白齐尧说了句多么匪夷所思的话,瞪大眼睛扭过头,一下活泼了些:“啊?”

  二十六个字母?你认真的?

  “多亏投胎投的好,不然早没学上了,之前我转学,好多人都说我去国外了吧……”齐尧坦然的笑了笑,“大家想多了。”

  现在和他们两个提起徐高的这些那些,听起来就像上辈子的事情。

  转眼就过了半年,这一年初春来了个假和尚,这年头遇见和尚化缘感觉和看见有人用大哥大差不多。

  郑可心记得自己上一次看见和尚还是十多年前,过年时他们跟着拜年的人进门出售“平安符”,小小一张金色的卡片,印着佛像和吉利话,二十一张,童叟无欺,公然抢钱。

  这些年过去了,时代在进步,假和尚也与时俱进修炼了一番,嘴皮子一动从劝说变成了索要,细细一看,发现他手里化缘的物件居然是个烟灰缸。

  苏瑛玉心善,管了这位的霸王餐,对方立刻顺坡下驴:“阿弥陀佛,施主博施济众、菩萨心肠,贫道所食不多,二笼包子即可。”

  有一必有二,假和尚得了一回好处,之后厚着脸成了常客,好在他并不挑客人多的时候捣乱,每次都等店要打烊才出现,吃喝都不挑,话也说的好听,苏瑛玉乐善好施对他一直很客气。

  老人家都信这些,盛芸明迷迷糊糊的,把他当大仙供着。

  假和尚混迹多年七窍玲珑,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得了苏瑛玉的照顾尽心尽责的给盛芸明答疑解惑指点迷津,同时夹带私货把她忽悠了一番,竟把盛芸明的疯病给治住了。

  盛芸明喜笑颜开,老和尚又讨巧的给她算了一卦:“老太太福寿绵长,东海南山都罩不住,能活到九十九。”

  郑可心听见淡淡的笑了下,被他看见喊来问:“小施主俊俏,是个遇贵人的福气命数,以后会有个好人家——小施主,能否再给添点咸菜?”

  作者有话要说:苏瑛玉手工活做的精细,但遇到这种书面内容立马一脸糊涂,平时去银行取钱都紧张,看见屏幕上的字手就抖,仿佛拿的不是自己的银行卡。

  ——我妈本人。

  店里卖粉丝丸子汤和水煎包,苏瑛玉手艺好,用料也实在,老百姓的嘴是很毒的,一尝就知道店家有没有糊弄人,小店不需要那些弯弯绕绕的宣传技巧,味道对了人气自然就有了。

  (预告,第七十章会很快乐)

  ——所以上学路上那家丸子汤店能从我上小学开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