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听到林爱国那有理有据的讲解后,都连连受教般的点头称是。

  林爱国继续说道:“我小时候,大概十岁左右。

  有幸见到过一次真品的这个鸡缸杯。

  那是一位富商,花千金从外地买回来,想送人用的。

  送人前,为了保险,专门过来求扬扬的爷爷再给掌掌眼。

  就是那时候,扬扬的爷爷手把手的教我如何鉴别这鸡缸杯的真假。

  唉,想想,这三十年过去了。

  可那真品拿在手上的感觉,以及视觉上宝气华光的冲击,可是这些后世的仿品所比拟不了的!”

  林悠扬听后,立即开口问道:“那,这杯子,怎么说也是康熙年的。

  有好几百年了,应该也能值点钱吧?”

  林爱国听后,沉吟了一下,回复说道:“嗯,怎么说呢。

  我记得我小时候,听你爷爷,我父亲说过,这鸡缸杯啊,清朝仿制的水平最高,最逼真的,是雍正时期。

  因雍正时期的瓷器以精细著称于世。

  其中斗彩工艺的高度发展,成为继明成化以来的第二个高峰期。

  这种成就不仅源于雍正帝对于艺术品“文雅精细”的审美风格。

  并且因他对于瓷器的烧造直接过问,更派出年希尧、唐英等一批督陶官亲力亲为的参与官窑瓷器的督导。

  从而形成了雍正一朝独特的斗彩工艺风格。

  雍正斗彩在康熙斗彩的基础上,无论从造型设计,还是从纹饰布局到色彩的配合,以及填彩工艺等制瓷技术,均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因此雍正时期仿制的成化鸡缸杯为清代的巅峰之作。

  且以绝佳之美学造诣,直追明成化,鬼斧巧夺,几可乱真。

  这要是雍正时期的,在过去,可以卖到至少1000块大洋!

  可是这是康熙的,估计也就最多500块大洋钱吧!”

  林悠扬听到价格后,吃惊的道:“500大洋?那也不少了!好多钱啊!”

  林爱国对自家闺女的知足常乐,感到非常开心:“哈哈哈!你们能看开就好!

  这东西现在是拿不出去,也卖不上价的。

  就只能先留好了,看看今后的社会变化吧!

  我估计,这些古董珍宝,总会有能重见光明的一天的!”

  林悠扬立即点头附和道:“对的!

  爸,你说的对!

  以后这些古董肯定会非常值钱的!

  我们不急着现在卖。

  就继续放着,坐等涨价了!

  嘿嘿嘿!”

  林悠扬说着,将鸡缸杯放回了架子上去。

  又忙跑去墙角处,抱起了那个缠枝牡丹图纹的青花瓷大肚罐子,递给她爸林爱国看。

  林爱国,立即上前接过来,定神仔细的看了一圈。

  爱不释手的抚摸着,并吧嗒吧嗒嘴说道:“这个罐子可是个好宝贝!”

  全家人一听林爱国这么说,忙都凑上前去听他怎么说。

  林爱国稀罕的摸够了,就开口解释说道:“这大罐,可是元代官窑的青花瓷器!

  这肇始于唐代的青花瓷,在元朝确立了形制后,马上就发展达到了顶峰。

  然而,有趣的是,元青花被国内整个的收藏界承认其存在,却是很晚的事情。

  以前,大家都一直认为明朝,才是成熟青花工艺的起点。

  甚至普遍的人都不知道元青花的存在,历史上对元青花也没有过任何的记载。

  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大概五岁左右吧。

  有一次,看到一个人拿了一对瓶底标注着“至正十一年”字样的象耳瓶青花瓷。

  到当时咱们这儿最大的一家老字号古玩店,请人帮忙鉴定。

  碰巧,当时我父亲也带着年幼的我在那,正与友人聊天。

  就听那位店里负责掌眼的老师傅嘲笑那个拿着瓶子来鉴定的人,说他是肯定被骗了。

  这历史流传下来的文字记载,元代根本没有青花瓷器,明代才有的!

  而且他这瓷器的颜色太蓝了,图案也太张扬,明显是有些异域的波斯风格。

  肯定是假的!

  当时,你爷爷听后,还暗自叹了口气。

  摸着我的头,说了句,“史书记录啊,哪有什么那么肯定的事儿呢!”

  哪知道,你爷爷说的这句话还真是应验成真了!

  没过几年,意外的因一座元代的贵人墓葬出土的瓷器,世人这才看到并承认了这元青花的存在。

  并且因其风格及颜色的独特,存世量稀少,而迅速的受到古玩爱好者和收藏家们的追捧。

  价格被炒作的那是一路飙升!

  因此元青花也就拥有了“瓷器之王”的美誉,充满了神秘感。

  这元青花之美啊,在于夺人。

  比起后世的青花,它的不同之处就在于那一抹蓝色。

  你们看,这元青花的蓝色非常鲜明,像蓝宝石一样附着于白玉一般的瓷胎上。

  仔细看看,是不是能感觉到仿佛这个罐子被这摸蓝色赋予了一种生命力?

  是不是美得惊心动魄,令人震惊?!”

  林悠扬这些人,被林爱国这声情并茂极富感情的讲解所感染,纷纷都觉得这个大罐子上的蓝色图案实在是太美了!

  太神秘吸引人了!

  林爱国看大家的情绪都被自己调动起来了,就继续往下讲解说道:“这种蓝色来源于一种产自西亚的含钴着色剂,被世人称为“苏麻离青”。

  这种来自西亚的苏麻离青,经过1300摄氏度左右的烧制。

  呈现出国产青料无法比拟的明艳之蓝,让人见之忘俗。

  因此元代官窑,特别是为贵族烧制的器物,几乎都采用苏麻离青着色。

  “苏料”也就成了官料的代名词。

  到了明朝永乐、仁宣年间,苏麻离青逐渐绝迹于中国的瓷器制造业。

  因为明宣德以后,随着海外贸易被禁锢,这种进口料就绝迹了。

  最后的绝响是郑和下西洋,带回了少量的进口料。

  因此在明代永宣年间,仍有官窑使用苏麻离青的记录。

  再之后,这种艳丽的颜色就如一股云烟般消逝而去。

  唉,纵观咱们的历史,元之前的朝代,很难接受如此张扬的蓝色。

  比起宋瓷的安静文雅,元青花的美丽就是另一个极端。

  它大胆而热情,似乎一夜之间就注入了另一种美学情趣。

  可惜啊可惜,就只昙花一现,消失的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要不是古墓里的发现,这元青花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被世人发现并认可呢!”

  林爱国有感而发,说到这里,情绪也有些低落了。

  只见他抬起手摸了摸那大罐子身上的花纹图案,他又瞬间变得兴奋的开口说道:“你们看!

  这元青花,无论是故事图案,还是这花纹装饰,在它的身上,始终洋溢着一种雄浑张扬的帝国气质。

  这在它之前和之后的瓷器中,都绝无仅有。

  这存世的元青花体态雄美、英姿勃勃,以型大、胎厚、体重为主流。

  只要得见一尊实物,属于游牧民族的阔达胸怀和广袤帝国的蓬勃生气就扑面而来,让人不得不心旌摇曳。

  你们看这罐子上张扬茂盛的纹饰、惟妙惟肖的图案、明艳夺人的色彩。

  虽与咱们本土的图案有极大差别,但它的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大千之美。

  而且,你们看这罐子底部的涩胎,泛瓦红色,留有明显的垫烧粘结高岭尾砂的痕迹。

  这可是元青花装烧工艺的重要特征。

  也因此,我断定,这个罐子是真的元青花缠枝牡丹图纹大肚罐!”

  林悠扬一群人被林爱国那涤荡起伏,喜欢突变的情绪给感染搅和的,都有些晕乎。

  但是,他最后的一句“是真的!”,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听得真真切切!

  林悠扬高兴的,立即帮忙问出来大伙最关心的问题:“那这个大罐子值多少钱?”

  ps:关于文中出现的所有有关鸡缸杯和元青花的文字描述及内容,均出自网上查阅到的相关百科资料及相关拍卖网站上的信息,请各位小可爱们放心愉快的看文。(。ˇε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