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历史军事>东周故事会>东周故事会之韩赵魏67 毛遂说服楚王
  平原君给楚考烈王讲‘合纵'抵抗秦国的好处。

  楚王说:“‘合纵'约定本意不错,赵国最先提出,经过张仪游说,各国诸侯结盟定约,可是不够牢固,很快就解散了。再后来,祖上楚怀王为‘纵约长',讨伐秦国没有成功;齐湣(mǐn)王又作为‘纵约长',最后诸侯又都背叛了他。直到今天,‘合纵'成了列国最忌讳的盟约,约成不久必散,如同一盘散沙,太不容易成功了。”

  平原君说:“自从苏秦倡导‘合纵'以后,六国在洹(huán)水结盟,约为兄弟,秦兵不敢出函谷关足足有十五年。其后,齐、魏受到公孙衍的欺骗,讨伐赵国;怀王受到张仪的蒙骗,讨伐齐国,所以“合纵”约定才逐渐解散。如果各国坚守洹水誓言,不被秦国欺骗,秦国能有什么作为?齐湣王打着‘合纵'的旗号,实际上是想吞并弱国,所以诸侯背叛了他,这些证明‘合纵'约定不是不好,而是列国不善于应用?”

  楚考烈王说:“当今天下,秦国强盛,列国都很弱小,只求自保尚且不足,哪里还谈得上相互帮助?”

  平原君说:“秦国虽然强盛,但他没有能力同时对付六国;六国虽然弱小,合起来对付秦国绰绰有余。如果只求自保,不考虑相互救助,一个强国一个弱国,胜负立时可见,恐怕各国会被秦国一个一个的消灭,秦国会越来越猖狂了。”

  楚王又说:“秦兵一战攻克上党十七城,坑杀赵军四十余万,韩、赵二国合力也打不过一个武安君。现在又进逼邯郸,我楚国地处偏远,能管得了这事吗?”

  平原君解释说:“长平之战,是我们国君任用将军不当,造成失败。现在,王陵、王龁(hé)率领二十余万秦军,攻打邯郸,先后一年多了,不能损伤赵国一丝一毫,如果救兵聚集,大挫秦军锐气,把他赶回函谷关,可以让中原各国得到数年的安稳。”看書喇

  楚考烈王有所顾虑,说道:“秦国不久与楚国通好,您想让寡人‘合纵'救赵,秦国必然迁怒于楚,这样,楚国会替代赵国受到秦国的攻打。”

  平原君说:“秦国与楚国通好,是为了安心对付韩、赵、魏三国,韩、赵、魏三国灭亡,楚国能够独自与秦国共存吗?”

  楚王沉默许久,始终因为担心秦国,犹豫不决。

  毛遂在殿外抬头看太阳已到正午,跨步走入殿内,对平原君说:“‘合纵'这件事,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如今从日出入朝,到了中午还没有结果,为什么?”

  楚王看此人毫无礼貌,怒斥道:“你是什么人?”

  平原君急忙解释:“这位是臣的门客毛遂。”

  楚考烈王说:“寡人与你主人议事,你不必多言。”

  他想把毛遂训斥走。

  毛遂不但没走,转身对楚王说:“‘合纵'是天下大事,天下人都可以评论,有我的主人在场,你为什么喝斥我?”

  毛遂正义凛然,言语恰当。

  楚考烈王脸色稍微缓和一些,问道:“先生有什么话要讲?”

  毛遂慷慨激昂:“楚国疆土方圆五千多里,自文、武称王以后,雄霸天下,号称盟主;可是,一旦秦人崛起,屡次打败楚军,楚怀王被囚禁至死,白起那家伙,一次次侵略楚国,鄢(yān)城、郢(yǐng)城尽归秦国,楚国被逼的迁到陈都。楚国对秦国的世代仇恨,三尺童子也感到羞耻,难道大王没有考虑吗?现在讨论‘合纵',是为了楚国,不是为了赵国。”

  这些话直指楚考烈王内心痛处,听得他呆呆发愣,口中回答:“是,是。”

  此时,毛遂追问:“大王决心同意“合纵”了吗?”

  楚王坚定地说:“寡人心意已决。”

  毛遂呼唤左右侍从:“取歃血盘来。”

  他俨然一副主人的样子。

  侍从目视楚王,楚王点头,歃血盘拿来,交给毛遂,毛遂手捧歃血盘跪在楚王面前说:“大王为‘纵约长',应当先歃,然后是我主人,再次是我毛遂。”

  就这样,“合纵”盟约结成。

  楚王命春申君黄歇率兵八万救赵。

  平原君回国以后,心中感叹:“毛先生凭三寸之舌,强过百万雄兵。我赵胜阅人无数,竟然没有发现毛先生英雄神武。从今之后不敢再说自己有识别贤能人士的能力了。”

  尊毛遂为上等门客。

  这时,魏安釐(lí)王派大将晋鄙率兵十万救赵。

  秦昭王得知诸侯起兵来救邯郸,亲自到邯郸前线督战。

  派人告诉魏安釐王:“秦国攻打邯郸,很快就要取得胜利。诸侯如果有敢来救的,拿下邯郸必定移兵先打他!”

  魏安釐王已经被秦国打怕了,就这么一吓唬,赶快派使者急追晋鄙,告诉晋鄙不要前进。

  晋鄙屯兵邺下不再往前走。

  春申君也屯兵在武关,观望不进。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