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历史军事>东周故事会>东周故事会之韩赵魏78燕王喜向赵国求和
  廉颇探知栗腹已经到了鄗(hào)城,就把精兵隐藏在铁山,用老弱士兵列营对阵。

  栗腹派出的探马回来报告:“赵军已到,全是老弱残兵列营。”看書喇

  栗腹咧着嘴,得意洋洋地说:“我就知道赵军已经没有了战斗力!”

  对廉颇毫不在意,命令燕军进攻鄗城。

  鄗城守将已经知道救兵已到,尽心坚守,燕军攻打了十五天没有进展。

  廉颇看燕军攻城不下,刚来的锐气已经消失,便率领大军来救,先用老弱士兵数千人挑战。

  栗腹留下乐乘攻城,亲自出阵,只一阵,赵军诈败,大败而走。

  栗腹指挥将士,追逐赵军,大约追出六七里,前后左右伏兵四起,迎面一员大将,驰车而出,大叫:“廉颇在此!来将早早受缚!”

  栗腹大怒,挥刀迎敌,廉颇手段高强,所领士兵全都是精挑细选的英勇战士,一个可以当一百个,再加上四处都是赵国伏兵,燕军心慌意乱,不知道赵军到底埋伏了多少人马,赵军一个冲锋上去,燕军大败,廉颇生擒栗腹。

  个别燕军逃回,乐乘得知主将被擒,召集燕军解围,准备撤走。

  老将廉颇派人联系乐乘,乐乘考虑到燕王喜没脑筋,自己的父亲就逃奔了赵国,自己也去吧,便投奔了赵军。

  那边李牧领兵救援代城也取得了胜利,斩了庆秦,派人向廉颇报捷。

  乐闲带领燕国败军退守清凉山,廉颇让乐乘去劝弟弟乐闲,乐闲也投降了赵国。

  燕王喜得知两路兵全部失败,害怕廉颇进兵讨伐,连夜逃回中都。

  廉颇探知燕军不敢战,率军长驱直入,围困中都。

  燕王派出使者求和。

  乐闲对廉颇说:“提出讨伐赵国的是栗腹,大夫将渠有先见之明,苦谏燕王不听,被羁押在牢狱之中,如果准许燕国求和,必须让燕王任命将渠为相国,并让将渠代表燕国来请和,才可同意,这样的话,燕、赵两国才会太平无事。”

  廉颇同意,向燕国使者提出条件。

  使者回禀燕王,燕王当初的英雄气概没有了,像是泄了气的皮球,无可奈何,从狱中请出老大夫将渠,授于相印。

  将渠推辞说:“老臣不幸猜中了结果,我不能从国家的失败中获得个人利益?”坚决推辞不接受。

  燕王喜说:“寡人没有听爱卿劝阻,自取失败的羞辱,现在向赵军请和,非爱卿不可。”将渠这才接受相印。

  将渠对燕王喜说:“乐乘、乐闲虽然投靠赵国,但是他们父亲对燕国有大功,大王应该送还他们的妻子家眷,让他们不忘燕国的恩德,这样,和议就可以顺利达成。”

  这时候燕王喜学乖了,将渠让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

  将渠来到赵国军中请求和谈,送还乐闲、乐乘家属,替燕王谢罪。

  乐乘、乐闲就连廉颇都很尊重老大人将渠.

  廉颇报告赵惠文王,准许燕国求和,斩掉栗腹,将栗腹尸首,连同庆秦的尸首交还燕国,当天便班师回赵。

  赵王封乐乘为武襄君,乐闲为昌国君如故。

  任命李牧为代城郡守。

  李牧,赵国最后一位能打的将军,可惜被奸臣陷害,赵国咎由自取,怪不得旁人。

  这时候,燕国大将剧辛镇守蓟(jì)州,燕王因为剧辛与乐毅共同辅佐过燕昭王,就让他写信召回二乐。

  乐乘、乐闲由于燕王不能听信忠言,执意留在赵国。

  将渠虽然被任命为相国,说话办事不和燕王的心意,提出很多治国方略得不到采纳,心中烦闷,没过半年,便借口有病辞掉交还相印,燕王任命剧辛为相国。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