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仙侠武侠>聊斋:我有一个剑仙娘子>第一百六十八章:进入龙宫
  死人饭里香火袅袅升起,但没有随风飘散。

  而是化作两股游蛇,尽数都被小孩布偶人吸食掉。

  就在三根线香燃完的那一刻。

  神秘的道门高手抬头望了眼夜色。

  不多不少,刚好子时,时辰已到。

  起尸!

  做法!

  准备楚河断流!

  两日前楚河断流过后,第二日便重新恢复了河水流动,只是天气却一日热过了一日。

  如今一种金华郡的高手准备下楚河,便要再次将楚河断流!

  在这叶怀安看来,有些像志异小说中的使用辟水珠,直接分开浩荡水流一样。

  很是霸道。

  也透着一种独属于修仙世界的玄妙手段,非人力所及。

  来自京城龙虎山的高手道士拿起法坛上的小孩布偶人,此时画在小孩布偶人身上的蜡烛油敕令符已经冷却变干。

  色泽鲜红,鲜红,比朱砂还鲜红,格外的刺眼。

  当高手道士拿着画了敕令符布偶人再次走到石椁边时,就着月光看到,填满糯米的石椁里,那具额头贴着镇尸符的闭眼小旱魃。

  居然发生了变化,腹部鼓鼓胀胀,像是刚吃饱了死人饭。

  高手道士口中念念有词,念了一段招魂咒语。

  “敕!”

  一声低喝。

  神奇一幕发生了,当高手道士抬起小孩布偶人左胳膊时,棺材里被镇尸符镇压着的一动不动闭眼小旱魃,居然也跟着自动抬起左胳膊。

  当小孩布偶人摆出盘腿端坐,五心朝天姿势时。

  棺材里额头贴着镇尸符的一动不动闭眼小旱魃,也跟着摆出盘腿端坐,五心朝天姿势。

  夜色沉沉。

  蓦然。

  “哇!”

  一声惊天动地的婴儿啼哭声,尖锐,刺耳,难听,阴风阵阵。

  振聋发聩。

  在河岸两边的山壁间形成回声,本就振聋发聩的婴儿啼哭声,再次拔高几个音节。

  “哇!”

  “哇!”

  “哇!”

  第一声婴儿啼哭声惊天动地。

  第二声婴儿啼哭声怒浪拍天。

  第三声婴儿啼哭声风云变化,头顶圆月变成毛月亮,天生异象。

  ……

  徐友贵世世代代住在楚河边。

  他家祖上都是靠河打渔为生的渔民,祖上手艺传到他这一代,他也是渔夫。

  虽然日子过得并不富裕。

  倒也充实。

  而徐友贵所在的这个小渔村里,家家户户都是世代打渔的,这些网来的鱼可不是留给自己吃的,而是卖给府城里的鱼贩子的。

  可以说,徐友贵就是看着楚河长大的。

  他也是从下听着滚滚河水声长大。

  徐友贵夜里睡得迷迷糊糊,被一泡尿给憋醒,黑暗里,他睁开眼,摸着黑走出屋子,想到院子里放泡水好回来继续睡觉。

  即便出门放水时,他还不忘嘟囔一句这天气真他娘的闷热。

  可徐友贵下地后,怎么都找不到自己的鞋,屋子里黑咕隆咚一片,别听有多暗了。

  “孩他爹,你怎么了,怎么一直听你在动来动去,把我都吵醒了。”

  徐友贵的媳妇儿不满抱怨一句。

  “孩子他娘,你帮我找找看,我找不到我鞋了……”

  “真是奇了怪了,今天外头好黑,连点月光都没有照进窗里,我找不到鞋子了……”

  徐友贵无奈说道,他还在低头弯腰找鞋。

  等屋里亮起灯油火光,勉强照亮屋子后,徐友贵才终于找到不小心被他踢远了的另右脚鞋子。

  然后去院子里放水。

  “我说呢,怎么今天这么黑,原来是月头被乌云遮住,今天是毛月亮。”

  徐友贵走到院子里,外头整个都是黑漆漆的,深夜的小渔村里,万籁俱静,家家户户都沉入熟睡梦乡。

  “今天不光是毛月亮,就连外头也好安静,居然连平时最热闹的青蛙叫声都听不到……”

  徐友贵一边拿起院子墙角的夜壶放水,一边扭头看看四周,院子里黑漆漆的,院子外也是幽深,寂静,伸手不见五指。

  院子里的唯一亮光,就是睡屋里亮着的朦朦胧胧灯油火光。

  深更半夜。

  周围沉寂无声。

  太过安静了。

  呼——

  一股夜风吹在徐友贵后脖颈,徐友贵猛然打了一个冷颤,尿到了手上、腿上、鞋上。

  “孩,孩子他娘,你,你有听到楚河…河水声吗?”

  徐友贵急得朝里屋大嚷一句。

  过不多久,这个靠河的小渔村,被一个惊慌失措的惊恐叫声,打破了半夜沉睡。

  “不好了!”

  “河水断流了!”

  “河水断流了!”

  原本深夜寂静的小渔村,瞬间点亮起许多灯火,鸡飞狗跳,很快响起凌乱脚步声,村里男女老少们手举火把,全都着急跑向村口的河岸边。

  河水声消失。

  河床干涸,只剩下最中心的浅浅一层河水。

  两岸常年淹没在河水下的山崖,暴露在世人眼前。

  岸边那些打渔的渔船,此时都搁浅在泥沙里。

  看着这非人力可为的景象,村民们恐慌,惊惧。

  “是龙王,龙王发怒,龙王要上岸了!”

  “龙王要上岸娶新的水神娘娘了!”

  村里老人跪地嚎啕大哭,祈求龙王息怒。

  此刻,干枯的河床与河岸上小渔村形成如深渊落差,仿佛是被鬼斧神工在人间劈斩出的天堑,洞穿了九幽黄泉,深不可测,无法坠到尽头。

  因为在地狱,还有十八层!

  ……

  楚河大拐口。

  龙王庙。

  龙王台。

  众人瞠目结舌看着眼前的鬼斧神工般景象,原本还滚滚怒河的河水,眨眼间就像是被神魔之手抹去。

  露出河下纵横交错的干涸河床,露出了再次重见天日的石洞。

  简直不可思议。

  不过,这小旱魃带来的楚河断流,并不彻底,跟上次的楚河断流有明显差别。

  因为这次的楚河断流,并非完全干涸。

  龙宫只露出一半,一半暴露,一半依旧被淹在阴冷河水中。

  可即便如此,依旧在世人心神中荡起巨大涟漪。

  “这就是旱魃吗?”

  “可这才是一头小旱魃就已经这么厉害了……”

  大家屏住呼吸,面色凝重。

  就连叶怀安也是目光沉吟的看着脚下干枯河床,连河水都能断流,这个世界还有多少个这样的强者?

  “诸位!”

  郑将军暗运内劲,声如一道闷雷,把众人心神重新拉回。

  “这楚河一夜断流,虽然是小旱魃的能力造成的,但诸位也无需太过高看小旱魃的能力,大家也都看到了,这次的楚河断流并不彻底。”

  “那旱魃,终归还是个还没成长起来的小旱魃,这楚河一夜断流,既有小旱魃的功劳,也是因为受到天地异数变化带来的影响。”

  郑将军这是在鼓舞士气。

  果然。

  听了郑将军的解释,这些民间驱魔人们的面色好看了些。

  “郑将军,我倒是不担心什么旱魃或小旱魃,我是只担心这楚河断流并不彻底,龙宫还有一半被水淹,并没有彻底露出来。”

  “龙宫即便被淹一半,我看依旧有二三人水深吧,我们要怎么进龙宫?”

  说话者是那名魁星踢斗的北方汉子。

  说话声音瓮声瓮气。

  看着性格大大咧咧,其实粗中有细,问出了大伙最关心的问题。

  龙宫,在这些真正懂行的人面前,指的便是楚河底下,断流时出现的大石窟。

  而并非传说中龙王爷居住的水晶宫。

  这时,一位乡下神婆,声音尖锐的说道“当初郑将军和郡守大人找到我们时,可没说过还要我们会水性,需要我们一路游进这龙宫里。”

  “这龙宫里是个什么情况,想必郑将军也很清楚吧,这水底下,是那些水尸的天下,进多少活人死多少活人。”

  “活人在水下可憋气不了多久。”

  “就算常年长在河边,在水下能憋气一炷香时间,可一身本事也要大受折损。”

  “郑将军你问那几位道长,他们可否能在水下施展符术?”

  “郑将军你再问那几位高僧,他们在水下怎么念释迦降魔法咒?”

  那神婆气势咄咄逼人。

  这些民间驱魔人,不是常年跟邪祟打交道,就是常年跟各种尸体打交道。

  说句难听的,他们接触死人的时间都比活人长。

  因此一个比一个脾气古怪。

  性格乖戾。

  尤其占着自身本领,这性格难免孤傲、傲慢,即便面对朝廷官员,也丝毫不客气。

  面对眼前这位乡下神婆的冲撞,郑将军并未动怒,他目光沉思:“这的确是我们考虑不周了。”

  “我们没想到这楚河断流会不彻底。”

  “但今晚准备了这么多,若要前功尽弃,对朝廷损失太大。”

  郑将军思考道:“这些小意外,并不难解决,我可以命守军就地取材,连夜为诸位打造木筏,这花不了太多时间。”

  “而且走水道速度反而更快,更省力,比起路上走路消耗的体力与时间,反而更省时省力。想必诸位也不愿意在洞窟里走上一天一夜吧?”

  郑将军的话,的确打动了大家。

  打造木筏,利用水道进龙宫的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然后,郑将军开始命手下那些兵卒、乡勇,热火朝天的伐木、打造木筏。

  好在这山里什么都缺,唯独最不缺的就是取之不尽的林木。

  人多就是好办事。看書喇

  木筏与临时码头,很快打造完毕。

  众人走下龙王台,下入临时码头。

  “咦?郑将军,那位能驱动小旱魃的道教高人,不与我们一起下入龙宫吗?”有人好奇道。

  河水枯竭的楚河中心,还有一层浅浅河水,承载着石椁的木筏,静谧不动的漂浮于楚河中心。

  那位高手道士,手里拿着只画有敕令符咒的布偶人,端坐在石椁上闭目养神,并没有要过来打招呼的意思。

  如一位世外高人,清高,孤冷,对外界不闻不问。

  盛有小旱魃的石椁,此时已重新封棺好棺椁,并重新贴回四张黄符。

  唯有挂在船头的那盏鸡骨灯笼,还在亮着二缕烛火。

  一缕是属于那位道教高人的阳火。

  一缕是属于小旱魃的阴火。

  郑将军笑说道:“小旱魃需要有人时时刻刻看着,不能有松懈,我们等下进龙宫后,能不能顺利出来,楚河河水会不会提前涨回来,还得要全靠那位前辈为我们镇压小旱魃。”

  背尸匠老汉抽着手中旱烟,望着木筏上的石椁,下意识摸了摸他一直带着的小黑棺,目光火热的怪笑一声:“其实,老汉我也可以代郡守大人和郑将军,帮忙照看小旱魃的。”

  “像赶尸,还得是我们背尸匠最内行,老汉我并不介意帮两位大人赶尸小旱魃,断流楚河。”

  郑将军笑而不语。

  没有回应。

  背尸匠依旧两眼火热盯着河心木筏,依依不舍。

  “郑将军,这位道教高手可是来自京城龙虎山的前辈?不知郑将军能不能引荐认识下这位从京城来的前辈?”这时又有一位道士站出,朝郑将军好奇打听道。

  叶怀安认得他。

  这位是来自青阳道观的观主,道号“江安道人”。

  “并不是。”郑将军简短笑说道。

  然后又重新说回进龙宫的计划:“现在计划有变,只能借助木筏进入龙宫,而考虑到龙宫里空间狭窄,所以木筏无法造太大,一只木筏可以坐二到三人。在场的诸位,可有想好怎么进龙宫吗?”

  “是一人一只木筏?还是几人一起?我提议是几人一起,途中好有个照应。”

  大家嗡嗡的讨论片刻后,很快有了结果。

  其实。

  在场的人里,三家道观,六家寺院,基本都是一观或一寺刚好够一只木筏人数。

  叶怀安、陈宝宝两人人,一只木筏。

  清凉寺寺住持、了凡和尚、了空和尚,一只木筏。

  青阳道观二位道士,一只木筏。

  终南道观二位道士,一只木筏。

  玉林寺二位和尚,一只木筏。

  ……

  只有那些民间神婆、阴阳先生、问事倌、背尸匠…他们比较麻烦。

  “嘿,什么木筏不木筏,这些外物,老汉我信不过。老汉我只信自己,好孩子,老爹我这回能不能闯过龙宫,就全靠你了。你可莫要让你爹爹我在这么多外人面前丢了面子。”

  面目丑陋的背尸匠,拍了拍他带在身边的那黑色包袱,从里面取出了一口黑棺材。

  这个棺材很小,看样式大小,似乎只能装进婴孩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