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历史军事>大胤司农>第139章 县令稼轩
  小煞星和小傻姑只是这件事的一段插曲,接下来的日子如同往常一样的进行,虽说是秋收,但是天气还是十分的炎热,甚至比夏天还要烫人。

  因为许行田地里的稻谷又高又饱满,最主要的是非常的高产,所以引得很多人竞相观望,都想得到一点稻谷,然后作为稻种,等到来年春耕的时候,再播种下去,期望能和许行一样,如此丰收。

  所以有不少农民,或者地主有人派人来许行的田里偷盗,但是许行早就有所准备,直接当场抓人,然后当场审判,谁叫自己是县太爷呢?就是这么豪横。

  许行也会审问清楚,如果只是农民,并不会惩罚,最多教训一番,给个教训,毕竟许行的杂交水稻对于他们来说,诱惑力实在太大了,如果是地主想要得到许行的稻种,那么对不起了,一律严惩不贷,一旦杂交水稻的稻种流落到这些地主的手中,他们的手段可要比资本家狠辣得多。

  很快秋色渐起,更深露重,每天早上都开始有淡淡的薄雾,天气也凉了起来,这是完全步入秋天的信号。

  好在许行的五百亩田地早就抢收完毕了,结果要比自己预期当中的好,五百亩沃土,大概收获了五十五万斤的稻谷,但是对于偌大的金蟾仓来说,只是九牛一毛,金蟾仓能够储藏一千五百万左右的粮食,这点连零头都没有达到。

  许行站在田地之中,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写诗一首,提高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许行本来是打算写这一首的,表示自己对农民的同情之情,但是最后还是作罢了,万一被其他人揪住不放,要许行说出,到底是谁饿死了,然后按一个故意讽刺朝廷,贬低皇帝的罪名,许行可吃不消了,他现在就想安安静静的种田。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最后许行还是选择了辛弃疾的这一首,并改名为《西江月,夜行沣河滩中》,许行还是挺喜欢这位文武双全的词人的,文韬武略,勇敢威猛,五十人勇闯几十万敌人阵营,活捉叛徒扬长而去,文学方面与苏东坡齐名,被誉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很快,许行这首词又在天启城之中火了,每个人都被这平淡的词所折服了,看起来非常的平淡,但就是有一种莫名的韵味,令人回味无穷。

  “此人是谁?居然能够写出这样的诗词,实在令人钦佩!”听风楼之中,许多学子交流诗词文章,准备为来年的春闱做准备,此时一首震世骇俗的诗词传颂开来,自然免不了被讨论一二了。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有儒生学子念了一遍,表现出回味无穷的样子,不由得感慨,“开头读来生动形象,好似看到了月光太亮使得鹊鸟离巢,微风吹过,听到了蝉鸣叫的声音。”

  “简简单单的修辞手法,但我们就是写不出来……”

  “唉……”免不了有许多学子摇头叹息,感叹自身墨水不够。

  “我认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此句最好,最能表达诗人对农村田园的喜爱之情……”

  “我觉得整体最好,缺一不可!”当然了,也免不了这些学子争论一二。

  “对了,还不知道这首诗词的作者是谁呢。”

  “听说是一个叫做稼轩的农民所作的。”有人说道。

  “稼轩?”很多学子都皱眉,摇头,表示不认识这个人。

  “这首《西江月,夜行沣河滩中》的高度绝对可以和许行、隐公子相比,这个稼轩定不是一般的人!”也有人猜测道。

  “我听说这个稼轩是一个县令,所以关注民生,同情农民,对田园农村生活非常的喜爱。”

  “县令?哪里的县令?”

  “就天启城的县令。”有人回答道。

  “天启城的县令?”有人非常惊讶地问道,他们想起来一件事情,“天启城的县令不就是许行吗?三个月前,许行因为杀死储修德,因此取消了他和安平公主的婚事,从驸马被贬为天启城的县令。”

  “那就怪不得了!”这些学子和儒生们都释然了,如果这首诗是许行写的那就正常不过了。

  “只是许行为什么用了‘稼轩’这样一个名字写这首诗词呢?”有人疑惑不解地问道,因为每个写诗作词的人都想闻名天启城,自然不会经常换个名字来写。

  “稼轩,一听就是把自己当做了农民,很是朴质的一个别号,看来许行不仅诗词写得好,同时他也是一个好的父母官啊!”看書喇

  就这样,许行的别号在天启城中火了起来,许行要的就是这个目的,让自己亲近同情农民的贤名远播出去,写诗是最好的途径,他想到了一个更遥远的计划,那就是土地承包责任制,这是一个划分时代的土体改革,又是一位伟人提出的,在小岗村试验之后,然后投入到全国使用,效果非常的显著,立即改变了吃不上饭的局面。

  许行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但是在封建王朝是不可能,土地的所有权是允许买卖的,现在土地所有权大多数都不在农民的手中,而是在地主门阀以及达官显贵的手中,这肯定是要会出问题的。

  许行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天下大乱,受苦最厉害的就是普通老百姓了,如果能够得到广泛老百姓的支持,那将会夺得天下。

  “说来也奇怪,这个许行县太爷亲自下田,他的田里种的稻谷和其他人的不一样,颗粒饱满,有多有大……”同时关于许行种田以及稻谷的事迹也传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