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历史军事>大胤司农>第157章 黄河决堤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春节已经过去了,已经是建贞二年了,三月春暖花开,春江水暖,一片荒芜的大地开始焕发生机,嫩绿色从黄土地中钻了出来,人们慢慢褪去厚重的棉衣,同时也开始忙碌起来了。

  首先最为明显的便是天下的读书人,春天科考,也被称之为春闱,各州都举行大考,天启城同样如此,不过天启城作为京都自然有不同的地方,如果在天启城中的举人,那么被看中的机会多了很多。

  天启城中的书局书店人满为患,都是苦读的学子,包括茶楼也是如此,三五个学子坐在一起,一起讨论今年的考题,如果能够猜中,那定然增加很多中举的希望。

  不过他们哪里知道,现如今科举采用不糊名制度,意思就是考官能够看到考生学子的姓名,名额其实就是内定的了,就连恩科的名额都是用大量金银买的,十年寒窗苦读根本比不上出生的好,更何况不止十年,有的甚至胡子一大把了,还是个老秀才。

  恩科的名额一般卖给有钱的富商子弟,使得他们脱离商人层级,从而转变到为政商,步入官场,将会变得有钱有势。

  春闱终于开始了,一共要考三天,考五门,分别是:帖经,意为拜帖为上讲述自身优势;策论,关于治国理论,这一项是重中之重;算术,这也是许行没有想到的,古代居然要考数学,本以为只会考之乎者也;赋论,这一门考学子的文学水平,如果很优秀可以酌情考量;还有便是孝经了,阐述忠孝之意。

  这三天可以说是非常的累,很多读书人都是寒苦出生,为的就是改变命运,身体虚弱,三天考五门,这工作量非常大,通篇不能有一个错别字,字迹工整美观,语序无误,还要避讳,有些还要酌情考量,能不能写,所以很多学子不堪重负直接倒在了考场之中。

  考完一个月之后便是放榜的日子了,很多学子竞相在长榜前查找自己的名字,可是最后大多数是失望而归的。

  “真的不去看看吗?”许行坐在一旁的摊位前,喝了一口茶后说道,那长榜与许行隔着一条路,而许行的对面就是程门雪了。

  程门雪看着对面的长榜,神色有些落寞,看来他已经知道结果了,对于自己梦寐以求的功名既有伤心也有愤怒,十几年的苦读最后居然是内定的,这实在太不公平了,关键像他这样的学子实在太多了,他还算好的,至少没有倒在考场之中,不然就实在太悲催了。

  再看看远处的酒楼之中,富商子弟和官宦子弟正在举杯庆祝,或许他们早就知道结果了。

  “大人,你说的真的能实现吗?”程门雪问许行,他说的自然是许行提过的义务教育,让所有人读书认字,不分家庭,不分男女,如果实现,程门雪将是第二个儒圣,当年儒圣讲究有教无类,创办私塾,但是也没有做到让天下人都读书认字。看書喇

  “为什么不能?”许行笑了笑,义务教育可是一个伟人提出来的,让国家迅速发展。

  “你难道不觉得这件事情非常有意义吗?这件事的意义绝对要超过科举夺功名,就是需要花点时间,但是一旦成功,那么你的名字将会传承到千秋万古!”许行笑了笑说道。

  “千秋万古?”程梦雪念叨了一声,读书人最注重名声,他原本就想着为官为百姓做事,能够得到非常好的名声。

  “好!”

  ……

  这段时间,衙门可是非常忙的,先是春闱科考,然后就是收割小麦了,再然后便是春耕,可以说忙得不可开交,不过这一切许行都交给了尹勋和尹杰叔侄俩。

  不过最近官场之中出现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屠禄山的独子屠宗绪即将回天启城了,大概一个月之后是皇帝亲弟弟宁王的忌日,宁王是屠禄山的妹夫,也就是屠宗绪的姑父,屠禄山要镇守边疆,所以屠宗绪代为祭拜也是正常的。

  只不过屠宗绪身份比较敏感,所以才会引起这么大的声音。

  “八百里加急!”就在此时,一匹快马疾驰到天启城。

  “怎么回事?难道边疆出现战况了?”

  “难不成是蛮族终于按捺不住,已经南下了?”

  最后的结果并不是战事发生,但是事情也不小,的确算是八百里加急,那就是黄河决堤了,大胤王朝将黄河叫做浊河,也叫九曲河,上游生存着一群叫做雪族的部落,他们将黄河叫做玛曲,意思为孔雀明珠河,这是尊称!

  “怎么会这样?”许行皱眉,不仅仅是他,很多人都不明白,黄河决堤不是第一次了,大胤治国的三百年内,曾经发生过两次了,不过都是在夏天,暴雨汛期,黄河涨潮,堤坝承受不住,但是现在还在春天,虽有小雨,但是根本达不到冲毁堤坝的程度啊!

  老皇帝算是受够了,因为百姓又将这件事情怪到他的头上,认为他昏庸无能,上天降下了惩罚。

  再这样就别叫他大胤皇帝了,该叫大胤背锅人吧!

  不过出了事情就得解决,豫州的两岸百姓现在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房屋田舍全部被淹没,眼看到了收割春耕的时候,却突发灾情,黄河决堤,洪水肆虐,冲毁家园,无数人被淹死,残活下来的也没有吃的,迟早被饿死。

  “如今正值春耕啊!”有人长叹,春耕也被叫做春荒,古代不像现代,每一年会有那么多余粮,基本上剩不了多少粮食,所以突发洪涝,的确是一件举国震惊的大事!

  “各位爱卿,黄河决堤,应该如何治理?”太和殿中,老皇帝问文武大臣道。

  “陛下,当务之急应该救助百姓,然后再建筑堤坝。”有人站出来说道,抗洪救灾这样的事情还是有很多人愿意站出来的,因为朝廷会派发救灾钱粮,这里面有油水的。

  “启禀陛下,臣愿往,为陛下分忧解难!”

  “臣不惜残躯……”

  “陛下,臣……”

  一时间,很多文武大臣全都自告奋勇,都想要去抗洪救灾。

  “呵呵。”老皇帝看到这些大臣“忠心耿耿”的样子,冷笑了两声,还真的当他傻了?

  “宣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