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玄幻奇幻>开局无敌:开个客栈扮猪吃虎>第79章 一簇篝火惹忆往
  “你也真是够无情的,人家快一甲子的年纪都给你跪那了,你竟是无动于衷。”

  寻天涯也学着风华慢悠悠的骑着马,对风华刚刚的举动埋怨道。

  风华醉醺醺的问道:“你这么清高,那你为何不接。”

  呃…

  寻天涯挠了挠头,其实他说这话也是逗趣风华,并无真的埋怨风华。

  如风华所说,在这世道中,如若靠着别人的力量完成一件事,那么好坏与否不得而知。

  茶贩儿子一个人去南山城,说明已是成年,这样都能失踪,怕是得罪了什么人,风华就算替他找回来,那么轻者说不定会连累到他们全家,重者将连累到整个山村。

  这样的事,在这乱世下并不少见,因为这不是他们的自身的力量可以摆平的,所以风华这样也算是为他们好。

  当然风华也说过自己早已过了十来年前那个仗剑天涯,行侠仗义的年龄,现在的他快到不惑之年,这个年纪的人干什么事都是因为肩上的担子。

  人世间本就除了生死都是小事,何况他这一个生死随缘的人呢。

  他连自己都不在乎,何况其他人呢?恐怕天下之大,能让他动容的也就关于江多娇的事而已。

  其实这些寻天涯也都知道,甚至曾经身为南朝的文人墨客,寻天涯还大概猜出茶贩的儿子很有可能被抓去从军上了战场。

  只是他经常调侃风华,除了打趣以外,还想着能让这个同为天涯沦落人想开一些,走出内心。

  不然他这一副内心深锁的模样,怕是别说踏入七彩仙人,估计再过个十来年就直接嗝屁去见阎王了。

  至于为何会有这种想法,可能是身为同怜人的惺惺相惜吧。

  江湖虽然自古多险恶,但也有真情暖人心。

  尤其是身为顶尖的两名剑客,站得越高越是无处觅知音。

  ……

  南山镇虽说带个镇字,但毕竟是在山上。

  所谓的镇子热闹处不过一条五百米长的青石长道。

  不多时三人便是又踏入黄土碎石之地。

  风华依然醉醺醺的靠在马车上往前走着,尽量驾驭的慢些,少些颠簸。

  而水晴柔也至从上次小月之事后,便是也跟风华一样很少说话。魂不守舍的跟在风华身后,只露在外的眸子时不时的忽明忽暗。

  这两静一动,倒显得寻天涯有些恬噪,他见状也不再言语。

  临出镇子时,寻天涯勒下马,扭头看向这青砖鸳鸯瓦,和其中炊烟袅袅升起,加之街上朴素无华的山民笑容面溢。

  他心中一叹:这南山镇怕是这乱世之下最后一片净土,如若有机会再回来时,也不知这份劳作后悠然见南山的清静是否还能安在。

  出了这南山镇,怕是又真正的步入这乱世下的江湖了。

  这世道下的江湖,可不仅仅只有恩怨了,有的是人人自危。

  即将一统天下的北朝廷百万大军就如一轮庞大的战车,碾压着一切不臣服之人。

  即使是传承上百年的八大门派也不例外。

  这一代的北朝皇帝:朝歌天啸,可是被称为北朝历代皇帝中最有手腕,最有机会一统天下的人啊。

  他的雄才大略,将在这天可汗国的大地上,缓缓展开。

  甚至他曾豪言:

  百万雄兵所过之处,莫非王土。

  君临天下所看之地,皆俯首称臣。

  这是一位一生极度追逐权力的主啊。

  寻天涯隐隐有种感觉,这江湖中所发生的一切,从十万大军上蜀山开始,就被北朝廷这双背后大手,缓缓推动。

  甚至风华还有他,也都在无形大手的掌控之中。

  罢了,

  思绪平复,

  寻天涯转回头,策马追风华,水晴柔而去。

  管你什么花里胡哨的,老子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就凭我身后这把剑,虽不至于像风华那家伙一剑杀敌三千六,但六六六应该也不成啥问题吧。

  有这么多垫背的,不说名留青史,地底下阎王点名的时候也能吹个牛逼吧。

  一行三人再度向北,因为早上垫过肚子的缘故加上附近荒无人烟,他们中午也是没有停顿。

  到的晚上时,风华在一处还算宽阔的平地上停下。

  他从马车上下来,就地升起一簇篝火,不知什么时候打到的野兔,河鱼用树枝穿起。

  接着他用那平日里最喜爱的酒配上一把盐巴,和上一小片稠泥,糊在鱼兔上,放在篝火上翻转的烤了起来。

  这一手熟练的操作可着实把寻天涯和水晴柔震撼了一把。

  寻天涯望着风华,不忍咂舌赞叹:“我滴个乖乖,原来你还是个能拿剑,能下厨的好男人啊,你这一手知道要迷倒多少青春靓女吗?都言要抓住女人的心,得抓住她的胃,你这能文能武可是居家首选啊。”

  风华没有回话,坐在篝火旁,时不时抿上两口酒,看着冒出的火苗,眼神随着柴火忽明忽暗的发着呆。

  在蜀山时,在下山后,在南山中,他做了二十多年的饭。

  在蜀山的时候,是嘴馋,偶尔想换个口味。

  下了蜀山之后,是无奈,只能去自给自足。

  后来逃进南山,是情愿,做她爱吃的一日三餐。

  只是那又如何呢?

  到的最后落得:逐出蜀山,逃离江湖,失去挚爱。

  风华他这一生好像从未为自己活着,或许唯一为自己活过的一次就是刚记事的时候抬起了那把不知被谁扔在路边的锈剑。

  只是好不容易拿起了剑后,那时候还算年轻的张两清却是不知从何处现身轻抚摸着他头上的独毛,笑呵呵的问:“娃子,要随我练剑吗?”

  本就是孤儿的风华,当然毫不犹豫的点头同意了。

  后来他往后的记忆就属于了蜀山,属于了张两清,属于了那把剑。

  直至后来下的蜀山,识的那个温柔贤惠正在田里锄地的江多娇。

  在蜀山时:他的练剑是为了振兴蜀山,为了不给张两清掌门丢脸。

  下蜀山后,他的练剑是为了光明正大的和江多娇在一起,为了保护她。

  后来入的南山,也是她让他放下了那把不属于他的剑。

  哪知剑放下了,人却走了…

  剑道反而最巅峰…

  这不得不说造化弄人,荒唐了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