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大寨主>第四百二十章 杨肇基下场了
  楚行觉得今日这帮子新兵给自己丢人了,仗虽然顺风顺水的打赢了,但是实际上打的一点都不好。

  可左懋泰却不这么想。

  他觉得眼前的一切都匪夷所思,他觉得大乾蕴含着一股可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这些士兵很多他都沟通过的。

  他们在明军队伍中的时候,一个个贪生怕死,可是加入救民军中,就一个个气势如虹了。

  虽然自己加入救民军的时间不长,但是却感触越来越深,他现在虽然还不知道救民军的全貌,却已经在心中明了,救民军能有今天,靠得全都是自己的硬实力。

  能够追随这样的大王做事,真的是他左懋泰毕生的荣幸。

  所以面对楚行的叮嘱,他丝毫不显任何的不耐烦之色,反而一脸的恭敬。

  楚行又说道:“等到黄县的事情处理完,我会亲自做你的引荐人,引荐你加入救民会总会工作。”

  左懋泰知道,这是一个一步登天的机会。

  当下拱手道:“学生定当竭尽全力。”

  就在此时,负责监视济南府方向的情报人员传递回来情报。

  有快马疾驰而来,翻身下马,躬身道:“大王,余大成集合大军十万,意图进攻大乾,青州、登州、莱州三地有细作暗中宣扬此事,如今大乾上下,人心惶惶。”

  “大都督府请示,是否赶忙将部队集合起来,用来跟余大成对抗!”

  “瞎扯淡,”楚行环视周遭,见众人一个个皆面露畏惧之色,笑着说道:“如果余大成真的有十万大军,他早就北上,替崇祯解围了。”

  “哈哈哈哈哈!”

  众人欢声大笑,本来还很紧张,被楚行一句话逗乐了。

  大明湖畔,千佛山下。

  三面荷花四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铁铉祠前,这里已经成了一个偌大的兵营。

  余大成就在曲水亭街的凉亭里,眺望着大明的将士。

  这段时间,大明湖里的鱼儿可遭了殃,一股脑的让将士们捞了一空,连不远处府学的鱼,也都被士子们捕捞,用来犒军。

  这一次,余大成实打实搞的是西三府的子弟兵。

  子弟兵,顾名思义,就是由身份清白的良家子组成的军团。

  所谓良家子泛指身份清白,家中有一定资产的年轻人。征召这些人参军入伍,肯定不能跟青壮一样随便打发了,起码不能让他们白白去送死。

  因为这些人是实打实为了军功来了,而且其背后有莫大的关系网。

  不过,这些年轻人也有很多的有点,第一有不少是军人世家出身,本身就懂得兵法武艺,其次便是他们家财不菲,可以购置铠甲和兵刃。

  最关键的是,他们为了家乡而战,愿意效死力,不会跟之前的明军一样,动不动就投靠大乾。

  可见余大成虽然在关键时刻,没有加入战场,营救孙元化和侯世禄,但是其也在切切实实研究救民军的弱点,意图寻找破局之法。

  如今在余大成、谢琏、张继孟等人的努力下,余大成又新增加了八千多子弟兵,募兵一万五千多。

  一下子,增加了那么多手下,让余大成心里有了不小的底气。

  于是乎,余大成放下手中的茶盏,面无表情的说道:“把人带上来。”

  十余名千户以上的军官被推到了凉亭外,纷纷哭爹喊娘,有人则对着余大成破口大骂。

  有个游击将军声嘶力竭的怒吼道:“姓余的,你不是跟袁蛮子一样疯癫了不成?我乃是朝廷任命的游击将军,杀我都有陛下的旨意,你擅自杀我,莫非要造反不成?”

  余大成冷哼一声,将巡抚大人的架势和威严拿了出来,喝道:“冥顽不灵!在梁山缴费时,你就不听号令,纵兵劫掠,本官早就警告过尔等。”

  “如今正是大敌当前,需要砥砺练兵之际,尔等无故缺席乃是罪责之一,带兵侮辱良家妇人,乃是罪二。不杀尔等,不足以振军心,不杀尔等,不足以平民愤!来人,行刑!”

  大明是实打实的文贵武贱,像是余大成这样的封疆大吏,想要杀了基层军官,太容易了。

  眼见,余大成是铁了心要杀人。

  刽子手一口老酒,已经喷在了鬼头刀上,那军官又吓得哭爹喊娘,“巡抚大人,我错了,下官知罪,请看在眼下是用人之际,给下官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吧。”

  “下官愿意亲领袍泽,做敢死队。”

  余大成此举,一来乃是立威,二来就是明摆着秋后算账,如何能管他如何聒噪。

  连看一眼,都嫌烦。

  直接摆手,鬼头刀落下,人头滚滚。

  陆陆续续有人被问斩,而且都是中高级军官,这种大场面即便是大明开国至今,也是少有的大场面。

  而且这么玩,如果打赢了还好,如果打输了,势必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余大成此举,其实也是在与外界宣示,他的决心。

  果不其然,杀的人头滚滚,效果非常不错。

  起码顷刻间,全军肃穆,再无人敢大声喧哗。

  都老老实实听着余大成再次重申号令。

  “抚台,杨都督亲帅子弟兵来了。”谢琏小步走了古来,来到余大成耳边轻声说道。

  余大成闻言,顿时大喜,命令士兵继续操练,而自己则疾驰前去迎接。

  “余大人!”杨肇基拱手说道。

  在他身后,是二百多个身材高大,盔明甲亮的子弟兵。

  余大成赶忙作揖行礼,“晚生余大成拜见左都督。”

  余大成虽然看不起一般的杂鱼,但是对于杨肇基这种老将,却是由衷的敬佩。

  杨肇基笑道:“家中赋闲之人,值此国难之际,愿意为国最后效力一次罢了,不值得当抚台大人如此大礼。”

  余大成又恭敬的说道:“左都督请入营。”

  杨肇基,太初,号开平,明朝沂州城人。

  早在大战之初,朝廷就派遣“杨家将”入场,如今大乾越发势大,朝廷更是一狠心,将杨肇基派了过来。

  杨肇基之名,很多人大体都听说过几回。

  但是此人到底有多猛,知道的却并不多,因为杨肇基已经非常老了。

  老到很多人已经忘记了他曾经辉煌的战绩。

  杨肇基自幼勇武过人,成年后由武举袭指挥,历任征东平西防倭三镇总兵,提任沂州卫正指挥,经屡次提升,任大同总兵。

  天启二年,徐鸿儒组织的白莲教反山东,连陷巨野、郓城、汶上、费县、滕县,众至数万,朝庭着令杨肇基率大军迎敌,杨肇基须发皆白,仍是精神抖擞,率大军剿灭了反贼,立下大功。

  天启七年,率大军征战异族,收复兰州,加杨肇基太子太保衔,钦差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兼管粮饷。

  后又钦差巡抚延绥等处,地方巡抚朱同蒙和陕西总督王之彩,把杨肇基的战绩上报朝廷,加太子太师,巡抚陕西。看書溂

  今岁,黄台吉领大兵打北地燕京,一路势不可挡,崇祯皇帝大惊,下旨天下兵马进京保卫,时杨基在家休养,信使来到沂州杨府说明情况,杨肇基大怒,即领平日训练有素的家丁与先前剿贼时训练的山东民勇约三千人,浩浩荡荡,直奔燕京。

  在京师城下,与黄台吉的大军打的有来有回,崇祯将他当宝贝疙瘩的放在京师战场上使用。

  在原有的时空中,杨肇基因为一生戎马,病死军中的时候,崇祯闻之,为之动容。

  甚至痛哭流涕。

  高呼:苍天啊,你为什么不保佑朕啊,让国家和朕失去这样一位栋梁之才,呜呼哀哉!

  之后,派内阁大臣钱位坤山头设祭,亲率文武大臣为他举行追悼大会。

  余大成能够顷刻间覆灭梁山好汉,打的李青山找不到北,如今又来了个左都督杨肇基。

  楚行的面子可真不小了。

  还好朱大典现在还在准备中,否则朱大典再出现在战场上,那真的是神仙打架一般的存在了。

  将杨肇基请入大帐,余大成指着地图说道:“左都督,下官已经派出探子,做好了发兵的准备,从济南府出发,趁着楚行的兵力集中在登州府一带的机会,直接西进,收复西三府。”

  杨肇基看了一眼地图,问道:“抚台可有充足的辅兵,可有充足的粮饷,兵员是否精锐,经得起长途跋涉?”

  余大成说道:“说起大军长途跋涉,我也有些犹豫,伪乾并不是一般的小贼,咱们的将士长途跋涉,他们以逸待劳,这仗就不好打了。”看書喇

  “我研究过他们的战法,大军长途跋涉,容易吃亏。”杨肇基叹息一声说道。

  余大成问道:“左都督可有计谋?”

  李邦华指着地图说道:“可以派遣精兵,走水路,直接扑向青州府后方,断绝其援助,再派大军缓缓图之,配合精兵,前后夹击他们。”

  余大成思索了一点,缓缓的点头。

  余大成左思右想,对杨肇基的谋划是相当认可的。

  其实杨肇基的谋划,与之前的谋划没有太大的区别。

  因为他们之前,考虑的也是利用登州府和西三府对大乾进行两面夹击,但是作战范围实在是太广阔了。

  但是杨肇基这个思路却很好,先直接砸碎伪乾的王都。

  让其上下失灵,接下来就很容易收拾了。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