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历史军事>超神小县令>第17章 农机皇帝
  当官当到他们这个级别,信息渠道已经非常畅通。

  自然不会因为令现怀韬光养晦就对长乐县一无所知,关于长乐县的传闻很多人也是听过的。

  这个长乐县城,江湖诨号多的很。

  北疆第一雄城。

  经济一线城市。

  大安北明珠。

  科技创新城。

  这些头衔他们都听到过,不过也没放在心上,传闻嘛,总归是有些夸张的。

  长乐县真要那么发达,当地主政官员早就向朝廷邀功请赏了,哪会如此安静?

  至于官方渠道的消息,官员外查是五年举行一次,说起来,已经四年没有官员过去了。

  不过短短四年,弹指一挥罢了,他长乐县能有多大变化?

  遇上个励精图治的知县,也就来得及把衙门翻新一下。

  只有首辅杨廷占知道,那些诨号都不是空穴来风,要不怎么说只有取错的名字,没有取错的外号呢?

  他甚至私自出京去过长乐县一次。

  那还是两年前,小儿子手底下一个掌柜说,长乐县是一天一个样,每天都有变化,商界戏称这叫长乐速度。

  没想到去了之后,知县令现怀主动拜访,据儿子说他酒后失言,泄露了身份。

  令现怀当即表示有大生意合作。

  随即通过小儿子向自己修书一封,详细阐述了盐引制。

  这个盐引制对朝廷极为有利,自己立刻请假去了一趟长乐县,与令现怀促膝长谈详谈。

  令现怀真乃治国之大才!一个小小长乐县,被他治理的井井有条。

  长乐县技术之发达、发展之迅速令人瞠目结舌。

  当时的长乐县已经完全不似寻常县城,经过这两年的发展,不知会变成什么样。

  后来,自家参股了令现怀的盐场,拥有3成股份!当然,持股人是自己出了五服的一位晚辈。

  如果陛下呆在长乐县,安全上倒是不必担心了。

  杨廷占环视一圈,淡淡开口道。

  “相信各位同僚对长乐县也是有所耳闻的,陛下在长乐,已经是现阶段能听到最好的消息了,当务之急,必须把陛下留在长乐县!绝不能让他再失踪了!”

  “其次……”

  “吃奶奶,饿了”一个奶里奶气的声音打断了杨廷占。

  首座上抱着孩子的女子面露尴尬之色,忙对怀中的小孩说。

  “殿下,等大人们唠完嗑,咱们就去吃奶。”

  几位大人一呆,咱们在这商量国家大事呢!合着就是唠嗑?

  庞都督孙子也是太子这般大小,不由露出慈祥的笑容。

  “殿下,等下吃奶奶好不好啊?咱们正在商量去接你父皇呢。”

  胖小子一听这话,想起被父皇支配的恐惧,立刻嚎啕大哭。

  “不嘛,我不要父皇,我就要吃奶奶,现在就要,现在就要,哇……”

  一群朝堂大佬被吵的脑仁都有些发紧,杨廷占摆摆手。

  “你带太子殿下下去,吃饱了再抱回来。”

  看着奶妈离去的背影,杨廷占不放心的补了一句。

  “快点回来啊。”

  陛下像极了负心汉,就这么甩手而去,太子殿下已经成了他们最后的心灵寄托,有太子在,暖暖的,很安心。

  杨廷占整理一下情绪,干咳一声说道。

  “咳,我们继续,为保护陛下安全,他的身份绝不能泄露!依我之见,立刻致信长乐县,全县戒严,限制出入,找到陛下!”

  “然后,严加保护!”

  一众大佬点点头表示赞成,庞都督补充道。

  “中书省出文吧,我着人快马把公牍送过去。”

  另一位大佬补充道。

  “关于陛下身份,长乐县也不必知道,只告诉他们是皇室成员即可。”

  众人均是点头称是,一个皇室宗亲的身份,既可以让长乐县保持重视,也不会产生不必要的风险。

  各部门迅速行动,没花多少时间,一份中书省直发长乐县的公牍就快马加鞭的出发了。

  …………

  长乐大学。

  “令大人,先别走啊,关于母猪的产后护理,我还有一些问题想要请教朱公子啊……”

  看着满身大汉的嘉和帝,令现怀表示同情,经过一天的舆论发酵,神奇的朱公子之名已经传遍长乐大学。

  相传朱公子乃文曲星下凡,生而知之,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今天一到学校,立刻被学校的教授学生围了个水泄不通。

  令现怀懒得理这些人,华强像野猪一般拱出一条路,径自带着嘉和帝三人来到农学院。

  高端人才的使用,讲究一个轻重缓急,更何况小朱同志也只能解决机械方面的问题,母猪护理他懂个锤子,问他不如问我!

  看着嘉和帝的臭脸,令现怀表示理解,每天天刚亮就被强制开机,像极了上辈子做社畜的自己。

  “朱老弟,昨天辛苦了,不是老哥不带你出去玩,今天真的有好事。”

  嘉和帝不屑的嘴角出卖了他的想法。

  有个锤子好事,你就是想白嫖我的才华!

  “呵呵,真有好事,哥哥能骗你吗?”

  “老弟,你有没有听过一本书《震惊,水稻亩产三千斤!跟我做,你也可以!》。”

  这本书嘉和帝还真知道,这是一本指导农事的科普读本,司农寺卿极度推崇此书,称之为自古以来指导农事第一奇书!

  根据司农寺报告,按照《震惊,水稻亩产三千斤!跟我做,你也可以!》的指导,水稻亩产可达八百斤!

  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在此之前,江南最肥沃的土地,亩产也就四百斤!

  靠着夸张的名字,这本书畅销全国,许多目不识丁的农民都买回去找人念给他们听。

  “你不是要告诉我,这本书是你写的吧?”

  令现怀摇摇头。

  “这本书不是我写的,是我们长乐大学农学和生物科学系主任朱翔的著作!不过名字倒是我取的。”

  嘉和帝释怀的点点头,对于这本书的名字,他一向是很介意的,神一般的书籍,起的什么鬼名字!

  但如果是令现怀取的,那就很合理了。

  “由于最近肥料技术突破,这本书我们准备再版了。”

  “今天让你来,就是对其中的农机部分进行完善!”

  “老弟,别说哥不照顾你,名留青史的机会来了!”

  嘉和帝内心吐槽,改进农机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至于名留青史……

  后世该如何评判?

  农机皇帝?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