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午膳理所当然地晚了,等三个哥儿意识到,已经午时末了。

  “午膳就随便用些吧,我来煎牛排。”秦皓见哥儿们穿着漂亮的袍子,一脸不想换又不得不换的表情,自告奋勇地接下了做饭的活。

  秦皓很会煎牛排,摆盘也在行,有时候回家就做给师母吃,点上香薰蜡烛,师母还会夸他比老陆浪漫。

  今日不准备做主食,秦皓切了六斤左右的牛肉,放在一旁解冻,抓了小把细面,烫熟冲凉水,没有意面,仪式感还是要有,待会在牛排旁卷一撮,搭配一颗太阳蛋,一看就会有食欲。

  秦皓用草纸吸干了牛肉表层的血水,没有烤箱,整块煎很难熟,下刀切成两指宽一指厚的肉块备用。

  徐迩,徐华烧火,秦皓热锅,下肉,右手拿着筷子,每隔十几秒利落反面,油脂在锅里滋滋地响,融化,化成青烟飘散开,肉香霸道地充盈整个厨房。

  烧火的人深深地吸气,被香气勾得心神不宁,肚子有条饥饿小虫爬来爬去,空虚又躁动。

  “哥夫,太香了,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徐迩不停吸溜,眼睛死盯锅中的牛肉。

  “别急,快了,去堂屋拿几个大的新盘子,再去柜子里拿七个鸡蛋。”秦皓有条不紊地翻肉,一边吩咐徐迩打下手。

  迅速夹肉,摆放在漂亮的大盘子里,肉质淡红油亮,很有卖相,叫徐迩来煎蛋,秦皓用有限的调料做了蘑菇酱汁。

  将太阳蛋和面条摆好,逐盘淋酱汁,终于大功告成,一眼望过去,色香味俱全。

  “缺点蔬菜,徐迩,你和徐华把牛盘先端出去,我做个水煮白菜,马上就来。”秦皓强迫症发作,看厨房有颗芽白,顺手加了个菜。

  虽然没有刀叉,素净典雅的盘子和漂亮的食材,还是让从没有吃过西餐的众人惊喜连连,秦皓洗了樱桃,剥了几个橘子做了个水果盘,待会可以解解腻。

  徐杉迫不及待吃了一口牛肉,肉汁炸开,嫩嫩的,还有蘑菇的香气。

  “哥夫,好好吃呀,我可以吃两盘。”

  “你吃了这盘再说,厨房还有牛肉。”牛肉看上去不占量,却容易饱腹,小小一块的热量就很高了。

  “你手艺太好了,县城的厨师都比不上你。”王叔么就着酱汁吃面条,有奶味,不知道秦皓的脑子里怎么会有这么多新奇的方子。

  和现代一样,哥儿们也喜欢漂亮美味的食物,原来摆盘好也能成为一种享受。

  徐宜凑在秦皓的耳边,低声说:“皓哥,以后建了山庄可以做这道菜,盖些小木屋,桌上放些鲜花,一家人或者夫夫两个都会吃的很开心。”

  “我也是这么想的,我的家乡还有别的吃法,过年前大家都尝尝,好的就留给山庄。”秦皓想着还是要建个暖房,等下雪了,在暖房里种点蔬菜,吃个火锅,烧烤什么的,想想都很美。

  心里有了主意,吃完饭,秦皓一个人呆在卧室里,开始想自己要一个什么样的暖房,当脑海里出现具体的样子之后,他下笔画在纸上。

  光线要充足,最好能找到透明的瓦,大大的窗户,贴着喜庆的窗花,菜地和生活区用青砖砌墙隔开,和小杉差不多高就行。

  生活区的地板上铺大青石,搭一个火炉,像现代农村家里的样式,上面有盖,下面有加柴的孔,烟囱管子通向屋顶。

  平常揭开盖子就能放壶烧水,放锅炒菜,想吃各种热锅子的时候,就放上定制的圆桌,中间空心,桌面放菜,大家围坐一起,就能吃得热火朝天了。

  屋子里有这样一个不停火的炉子,一整天都会暖哄哄的,以前秦皓随老陆回老家,过年几天一直就待在亲戚家暖房里,有吃有喝又暖和,惬意的很,比城里的空调和暖气实用多了。

  徐宜收拾完碗筷,进屋看到秦皓正在认真的画画,探头一看,是个漂亮的房子,自然地靠在他身上,懒懒道:“皓哥,你还会画画呀,这个房子画的真好。”

  秦皓停笔,一把捞他入怀,夫夫俩头靠头,腿贴腿坐在一张椅子上。

  “我想在院子菜地那块建一个暖房,里面可以种些菜,不是时令菜也能活,大家在里面能烤火,也能一起吃火锅,烧烤。”

  “我想到的都画下来了,你帮我再看看,把你的想法也加进来。”秦皓靠在徐宜耳边讲话,热气入耳,痒痒的。

  徐宜掏了掏耳朵,开始认真想起来。

  “一到冬天,洗的衣服总是不干,有时候穿在身上还潮潮的,被窝也一样,如果可以放一个晾晒的架子在火炉边就好了。”

  “柴要劈好放在暖房里,下雪的时候出来抱柴好冷呀。”似乎感受到了冻的感觉,徐宜打了个哆嗦。

  “还要在角落放置物架,像我们厨房的那样,放锅碗瓢盆。”

  秦皓耐心地将徐宜的需求画下来,徐宜灵光一现,又想到一个细节:“皓哥,我要再做些软垫,坐在上面会很舒服。”

  “可以,我们今天定完,明日就去县城采购物资,把你放金子的铁箱也买回来。”秦皓轻笑一声,握住徐宜的脸蛋揉了几把。

  见徐宜有发怒迹象,立马捏住他的爪子,笑着哄:“别闹,我给你看我在船上画的画,都是好看的风景,我画下来想送给你。”

  秦皓拿出在船上画的一沓画作,摊在桌子上徐徐展开,是三艘巨轮靠在东城的情景,码头上人来人往,梳着和雁国不一样的发髻,穿着打扮也不同。

  桅杆上巨大的白帆张开,有风的形状,船头的大雁旗帜迎风招展,有一种飒气的威严。

  “这是在浪国东城码头,我们的船着陆,岸上有浪国迎接的官员,你看三层的小窗户,这个小人就是我。”秦皓用手指了指自己舱房的位置,当时登岸之后,他还真的数了自己在第几个窗户。

  徐宜抚摸着画上的小人儿,饶有兴致地说:“原来你坐这么大的船出海,原来东城的人长这样呀。”

  “还有呢,我还看见了粉色的海猪,还摸了小海猪的头。”秦皓抽出和海豚嬉戏的那张画,得意地说。

  “你怎么在海里,海猪好可爱呀,怎么会这么听话,也不怕你。”

  秦皓将当时发生的事情细细讲给徐宜听,徐宜的心情一下紧张,一下慰藉,让他感动的是海猪会主动救人。

  “真的很神奇,同行的老司员也说,其实很难见到海猪,我想,它们和我们有缘分。”秦皓捏徐宜的小耳垂,想起来在船上思念夫郎的日子。

  徐宜看得很仔细,一个时辰才看完十几幅画,听着秦皓的讲解,感觉自己闻到了海的味道,耳边似乎有海浪的声音。

  “我要留起来,以后给宝宝看,让他们知道阿父是个很厉害的人。”徐宜小心翼翼地折起来,把它们放进了自己的小宝箱。

  两夫夫腻歪了好一阵,才想起正事,去堂屋找叔么商量暖房的事情。

  “村里有人家盖房会用几块明瓦,县城瓦坊就能买到,火炉难一些,要去铁铺找铁匠定做,到时候可以去问问。”王叔么看着秦皓的画,简单明了,一下子就明白了暖房的概念。

  “还是你们年轻人脑筋活路,冬天还能吃夏天的蔬菜。”王叔么不断感慨,自己活了几十年,从来没听过谁能在冬天把菜种好的。

  秦皓莫名心虚,有种抄袭别人作业的感觉:“叔么,我也是照搬我家乡的暖房,冬天冷,待在暖房里也松快些,不用穿的那么厚。”

  “明日我和徐宜去趟县城采购,叔么,你帮忙找几个村里的泥水匠,四十文一天,过几天来家里盖房子。”

  “窗花和软垫也要麻烦你和草哥儿,和徐宜一起做出来。”

  “没问题,你们安心采购就是,其他我来做。”叔么爽快应了下来,今年能舒服过冬,他心里也高兴。

  第二日,天微亮,秦皓,徐宜夫夫驾着马车去了县城,这个时代铁矿石受控,铁的价格比较高,徐宜带了一张百两的银票。

  老远就能听到打铁声,热铁入水还时不时发出嘶的声音,铁匠们光着膀子,额头的汗水像喷泉,正热火朝天地干活。

  徐宜往秦皓身后缩了缩,有些惊慌,眼睛也不知道往哪里放,秦皓摸摸他的头,让他在车里等,他去找铁匠谈。

  徐宜把钱袋子塞给了秦皓,自己坐进马车里,开始悠哉喝水吃水果。

  两炷香后,秦皓一脸喜意地回来,徐宜递给他剥好的橘瓣,焦急地问:“怎么样,能做吗?”

  “开始说做不了,以前没做过,后来铁匠师父过来了,看了我的图,非常感兴趣,说可以给我们免费做,再补十两银子买图纸,我答应了,本也没想靠这个挣钱。”

  秦皓把钱袋子还给徐宜,还多了十两:“过几天就会送家里去,铁匠师父会亲自来安好。”

  徐宜已经懒得惊讶了,愉快地接过钱袋,捧着秦皓的脸亲了口:“皓哥,你太厉害了。”

  最难的事情解决了,夫夫俩都轻松下来了,溜达着去瓦坊买明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