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穿越重生>娇宠屠夫小夫郎>第68章 学业与肥田法

这一日,刘文锦和宋慕柏一起来宁家做客,恰逢宁夫子休沐回了宁家村,师徒四人坐在宁家的小院子喝茶说话,聊起了学业上的打算。

云哥儿已经决定去府学念书了,刘文锦和宋慕柏却都有些顾虑,还未决定是留在镇学,还是去府学。他两今日过来,也是想参考一下同窗好友的意见。

宋慕柏舅舅是镇学的院长,他若留在镇学,有他舅舅照料,行事会方便许多。而且府学样样都好,就是离家太远,来回得两日,去了那边估计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了。宋慕柏这人有些恋家,所以举棋不定。

至于刘文锦的顾虑,他并未细说,只说自己还在考量。

宁夫子对于学生们的前程十分上心,他放下茶杯,看了看自己的三位得意门生,语重心长道:“尽管为师在镇学执教,但也不得不承认,府学的夫子们无论是才学还是教学能力,都不是咱们镇学的夫子能比得了的,所以为师还是建议你们去府学。”

“尤其是文锦,为师能力有限,但你在夫子比不过人家的情况下,能考到第七名,实乃不易。你平日里勤勉好学,天资也不错,若是去了府学,乡试时考个解元也不无可能啊!万不要在镇学耽搁了自己。”

宁夫子怕他们年轻气盛,考虑的不周全,做了错误的选择,又拿自己举例,跟学生们仔细地分析一番。

他一番拳拳之心,云哥儿三人都很感激。他们听得十分认真,最后承诺宁夫子,一定会慎重考虑,才让他放下心来。

今日云哥儿的好友到访,还是两位新科秀才,宁家人十分重视,中午做了一大桌子菜招待他们和宁夫子。

刘桂花见刘文锦一表人才,又温和有礼,对他很有好感。再想到他还是儿子的救命恩人,刘桂花就对他更加冷漠了,饭桌上频频用公筷给他布菜,还一个劲儿地让他多吃点。

刘文锦红着脸朝她道谢,又老老实实地将刘桂花给他夹的菜都吃完了。他这副乖顺的样子不像个志得意满的秀才郎,倒像个新进门的小媳妇儿,王英几个见了都忍不住掩嘴偷笑。

饭后云哥儿待客,宁乘风和两个小哥儿带娃,刘桂花带着两位儿媳洗碗。

厨房里,婆媳三人边收拾碗筷边唠家常。

王英见婆母如此讨厌这秀才郎,便笑着同她打趣道:“三弟那位姓刘的小同窗真不错,若是能给我们云哥儿当夫婿就好了。”

王英这话可真是说到刘桂花心坎儿里去了。

云哥儿自己不着急找夫婿,他娘刘桂花却放不下心,一直在为他留意合适的小郎君。

要说这刘文锦无论是品貌,还是才学,都没得挑,十里八乡也找不出几个比他更好的了。何况人家现在还考中了秀才,还是第七名的好成绩,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想同他结亲的人指定少不了。

刘桂花见着这样的好后生哪儿能不想配给自家小哥儿?可正是因为他太优秀了,刘桂花仔细琢磨后又打消了这想法。

云哥儿千好万好也只是一个小哥儿,村里的庄稼汉子尚且更愿意娶女子,刘文锦这样前途似锦的小郎君,怎么会愿意娶一个在传宗接代上没有优势的小哥儿呢?

就算是现在看着云哥儿颜色好,娶了他,以后发达了指不定又要嫌弃他。云哥儿若能早早地生下个一儿半子还好,若是生不下来,那男人八成得再娶一房小妾进门,云哥儿到时候能有什么好日子过?

刘桂花心疼自家的小哥儿,不图他大富大贵,只希望他能找一个疼惜他的相公,两人平平淡淡,和和美美地过日子便行了。

于是她摇了摇头,对着王英低声道:“那刘公子是个秀才郎,咱们云哥儿高攀不起。”

王英似乎不太赞成,但见她婆母不欲多说,她大嫂又一直在给她使眼色,便没再提这事儿了。

------

宁夫子吃完午饭便回去了,云哥儿带着两位同窗去了书房。宁夫子上午说的话让刘文锦和宋慕柏都有些意动,三人又讨论了一番,最后决定先去县衙把秀才登记的手续办了,上学的事情再慢慢考虑。

下午三人又一起讨论了些功课,刘文锦他们也没在宁家多留,到了申时便告辞回去了。

临走前,三人约好五日后一起去县衙办理秀才的登记手续,刘文锦和宋慕柏都邀请云哥儿空闲了去他们家里做客。

云哥儿点头应下了。

客人走后,云哥儿便去找宁乘风。

宁乘风和两个小哥儿正帮他们大嫂带娃呢!云哥儿抱着萱萱,岳茗揽着康康,宁乘风在前头打拳给他们看。

萱萱虽是个小女娃,却很讨厌看宁乘风打拳,一双圆眼睛睁得大大的,跟着宁乘风的动作转动,看得难过了她还便咿咿呀呀地说话,还举着她的小拳头在云哥儿怀里欢快地扭动,逗得大家笑出声来。

这几日已经入夏了,宁家人都穿上了轻薄的春衫。脱掉厚重的袄子后,云哥儿也有些技痒,想要活动活动手脚了。他走到宁乘风身前跟他赤手空拳的比划了起来。

云哥儿练了一年多了,不仅肌肉硬实了不少,武艺也有些了长进,如今和宁乘风对上也能支撑半个时辰了。

两人对练了一场,都出了一身汗。宁乘风白皙的脸蛋染上一抹薄红,脖颈留下细细的汗珠,云哥儿情不自禁地咽了下口水,心里像是有只小猫爪子在轻轻地挠他,撩拨得他不能自已。

晚上云哥儿又折腾了大半夜,害得宁乘风第二日睡到日上三竿,差点儿误了饭食生意。

但这都是之前在府城时亲口应下的,宁乘风也不得不从。

------

五日后。

云哥儿一早便到了镇上,与刘文锦和宋慕柏汇合后,便向县城出发了。

刘文锦和宋慕柏最后还是决定去府学念书了。刘小乙今日特意与另一位捕快换了值,来送他们三人去县衙办手续。

云哥儿把肥田的法子和注意事项都写在纸上了,今日若能见到县令,便可以将此法呈给他了。

到县衙时约莫到午时了,刘小乙跟县衙里头的小吏们很熟,知道秀才登记入册这事儿得找典吏办,他跟门房打听了一下,得知典吏这会儿还没下值,便带着云哥儿等人进去办手续了。

因为资料物件都齐全,又是熟人带过来的,云哥儿他们的秀才身份登记手续办得很快,去府城入学的文书也顺利拿到了。

但刘小乙帮云哥儿求见县令却并未成功。

刘小乙将云哥儿的想法与那门房说了一下,让他帮忙找县令通传,看能不能请县令大人见云哥儿一面。

那门房进去后没一会儿便进去了,他面带难色地对着刘小乙道:“小乙哥,不是我不帮你的忙。我进去后不等我说完,县令大人便打断了我的话,他头也不抬只道‘没空,不见!’我又斗着胆子替你们问可否改日一见?没想到将县令大人惹恼了,他板着脸将我赶进去了。”

门房说起这事儿一副忧戚的样子,似乎担心因此得罪县令。

云哥儿着实没想到会这样。

这位县令是在人贩子一案水落石出后被调来的,他应该对于上一任县令被撤官的原因很清楚,他和宁乘风为这个案子出的力燕行秋是有上报朝廷的。按理说,这县令应当对自己有点儿印象才对。

而且宁家村和附近几个村子去年都用了肥田的法子,将水稻了产量提高了不少,那县令稍用心一点儿,便能打听到粮食产量提高的原因。

可一位获得过朝廷封赏的秀才,带着已经被证实有效的肥田之法求见,这县令竟然都不问清楚是何缘由便拒绝了,实在出乎云哥儿的意料。

他之前还想着考了秀才便能有点儿话语权了,如今看来,还是他想得太简单了。

既然县令不肯相见,云哥儿也不想为难刘小乙和那位门房,向那门房道了谢便与友人们走出了县衙。

宋慕柏有些不解:“宁兄,你不是用纸写了那肥田的法子带过来了吗?怎么不托那门房转交一下,也许县令大人见了你的法子便改变主意了呢?”

刘文锦皱着眉,他对县令的做法十分不认同,“去年咱们几个村的田税都交得比往年多了不少,县令大人若是将百姓的生计放在心上,便会去打听情况,很容易便能打听进去,是宁兄的肥田之法有了效果。”

他叹了口气继续道:“县令大人若是个勤政爱民的好官,不等宁兄过来献策便应该主动去找宁兄。可他不仅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还在宁兄过来求见的情况下拒绝了他,可见他并没有注意到有几个村子田税交得比往年多,若是他注意到了,绝不会放弃这唾手可得的政绩。他这县令一职做得如此轻忽傲慢,即便把那法子给他,他也不一定能把事情办好。”

刘文锦心思还是很通透的,云哥儿赞赏地看了他一眼,颔首道:“文锦说得不错,不过这只是其一。除了这个,还有一个原因。”

宋慕柏侧过头来追问道:“哦?还有什么原因?”

刘文锦也好奇地看了过来。

今日来的都是知根知底的好友,云哥儿也没瞒着他们。

“你们也知道我夫人的义兄燕行秋是府城的总捕吧?燕兄曾跟我说过,湘江府城的知府是个干实事的好官。既然咱们县令对于县里百姓的生计漠不关心,何不把这个政绩送给知府大人呢?”

“而且县令大人所管辖的地段终究有限,若是这法子能呈给知府大人,岂不是能造福更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