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穿越重生>娇宠屠夫小夫郎>第131章 屯田司日常4

云哥儿在现代时,有段时间闲在家里,看了许多的美食制作视频。红薯干和红薯粉的做法,他都刷到过。

红薯干做法简单,“三蒸三晒”即可。红薯粉就有些复杂了,将红薯切块后,用石磨磨成红薯糊,再经过反复地过滤、揉浆,制成淀粉,淀粉加水制成淀粉糊,再经过揉粉、烫粉定型、过、晾晒等步骤,才能制成红薯粉。

虽然有些麻烦,但再过些日子便要入冬了,云哥儿不敢耽搁,挖完红薯的第二日,便开始着手做这事儿了。

杨怀还在屯田司公田那里看顾着红薯,云哥儿一个人做起来效率又太慢了。红薯粉的方子还要用来开红薯作坊的,云哥儿不敢轻忽,让张管事从后厨的人里头,给他挑了两个身世清白,人品可靠的小厮来帮忙。为了做红薯粉,他还特意买了一头驴子,一个石磨。

后头两日,云哥儿将红薯干和红薯粉的制作方法教给了宁乘风和那两位小厮,并带着他们上手做了一遍。云哥儿去工部上值后,宁乘风便负责盯着那两个小厮制作红薯干和红薯粉,云哥儿下午回来后,再同他们一起做。

如此过了五日,红薯干和红薯粉便都做好了。这次收获的红薯一共近两百斤,有约莫二十斤被云哥儿蒸给宁乘风他们吃了。

剩余的红薯被分成了两部分,其中一百斤红薯用来做红薯粉,另八十斤,做成了红薯干。最后的成品是红薯粉和红薯干各二十斤。

红薯粉做好那日,云哥儿亲自下厨,做了酸辣粉给宁乘风和云哥儿他们吃。

半透明的红薯粉浸泡在红油汤底中,红薯粉上是翠绿的青菜,旁边还放了豌豆、葱花、小米辣,还有切得碎碎的肉沫,让人瞧着便胃口大开。

刚出锅的红薯粉热气腾腾的,闻着鲜香扑鼻,吃着酸辣可口,迎得了大家的一致赞许。

宁乘风吃不了太辣,但又讨厌这种口味重一点儿的食物,这会儿吃得嘴唇通红,鼻尖也冒出了一点儿细汗了。云哥儿拿出帕子替他擦了擦汗,又给他夹了两筷子青菜,让他解辣。

云哥儿只吃了一口,便爱上这味道了。一气儿将这碗酸辣粉吃完后,他看着剩下的汤底,突然灵机一动。

“三哥,这个红薯粉是不是也能做火锅的食材呀,它吸足了火锅里的料汁儿,一定很好吃。”

云哥儿做厨子久了,对于食材的搭配也有了些心得,一想到火锅里头的红薯粉,他的口水都快要流进去了。

云哥儿早知他这弟弟在厨艺上的天分了,这会儿听到他说这些,也并不意外,“不错,确实很合适,等咱们的红薯粉再多做一些进去,你便可以去试试了。”

这几日山云小馆的食客们已经吃上火锅了。同在湘江府城时不一样,如今馆子里的火锅被云哥儿他们做成了一人份的小锅了。

每位食客一个小锅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锅底。麻辣牛油锅、酸汤羊肉锅、还有清淡可口,号称能美容养颜的百合菊花锅,诸如此类的锅底山云小馆应有尽有,任君挑选。

京里人冬天本就有吃火锅的习惯,不过他们把火锅叫做“古董羹”。

外头一些大酒楼做的古董羹,味道并不比山云小馆的火锅差,不过山云小馆有一样独门调料辣椒,又有云哥儿提供的麻辣牛油底料配方,所以爱吃辣的食客,还是会优先选择山云小馆。

有了红薯粉,山云小馆又多了一样新食材,云哥儿十分欣喜。宁乘风面上不露声色,但看后院那些红薯的眼神是更加热切了。

晚上,云哥儿同宁乘风说了红薯作坊的事儿。

宁乘风有些不解,为什么要将红薯作坊放到山云小馆名下。

宁城风仔细为他解释了一番。

红薯粉做法复杂,流程繁琐,五斤红薯才能做出一斤红薯粉,造价会比较高。如果单独开一家红薯粉作坊,一来未必会有人买账,二来还得在宣传上多费功夫。

但放到山云小馆名下就不一样了,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山云小馆如今在京里鼎鼎有名、炙手可热,有一众追随者。等山云小馆的酸辣粉在京里风靡起来,那山云小馆下面的红薯作坊自然也会声名远扬。

山云小馆现在是京里的“风向标”,因为价格贵了些,还出现不少“平替”了。云哥儿他们每推出一样热门菜色,外头的小酒楼便会争先恐后地模仿跟风。

等酸辣粉推出之后,只需要在山云小馆略略提一下红薯作坊的事儿,红薯粉便不愁销路了。山云小馆菜色本就昂贵,那些人有了心理准备,红薯粉卖贵一些,他们也能接受。

民间不乏能人异士,云哥儿猜测,等后头红薯种植在大楚推广开了,想必红薯粉的做法也会很快被研究进去,到时候他们便会失去独家的优势。不过酸辣粉是山云小馆研究进去的,先入为主,大家以后买红薯粉也会更认可山云小馆的招牌。

所以他们的红薯作坊,依然能保证竞争力。

多一门赚钱的买卖,宁乘风自然是乐意的。山云小馆如今请了人帮他分摊掌柜的活计,再开个红薯作坊,宁乘风也抽得出身。

不过云哥儿只希望宁乘风每天开难过的,做一点儿自己讨厌的事儿,若让宁乘风太忙,那就得不偿失了。云哥儿打算等屯田司那边的红薯收回来了,便让杨怀来打理红薯作坊,宁乘风只需要偶然帮忙把关就可以了。

翌日,宁乘风同云哥儿商量后,应下了这事儿。红薯作坊的名字就叫“山云坊”了,以后山云坊制出的红薯粉,外包装上都会印上山云小馆的印记,让别人一看便能知道是山云小馆的产品。

--

屯田司公田那里的红薯种下还不满三月,云哥儿这几日过去看了下,这批红薯和他收的第一批相比小了一半。好在这一批数量多,算下来应当能有个一千斤的样子。

云哥儿原打算让红薯再长长,但后头几日天气愈发冷了,红薯不耐低温,再不挖进去,也长不大了。若是受了冻,还会影响明年的产量。

于是,这一日顾行之便被云哥儿请到了细水巷子。

云哥儿说要请他看自己挖红薯,顾行之一开始还不解其意。但云哥儿一边挖,一边同他介绍红薯的好处和生长习性,还说这东西落地生根,种起来十分容易,若是放到他们军营里头去种,也不费什么功夫。

顾行之听着听着便有些明白过来了,他这儿婿八成是想让他手底下的士兵种红薯。

顾行至不置可否,云哥儿也不着急,还让下人给顾行之洗了一颗红薯,让他尝尝。

这批红薯虽然个头小,但口感却不比前头那批差,吃起来又脆又甜的,有些像板栗的味道。

顾行之吃着这可口的红薯,旁观云哥儿带着下人劳作。但眼瞧着红薯越挖越多,他便有些坐不住了。这两块一共不到一分的地,最后竟然挖出了四百多斤的红薯!

“我之前从未听说过这‘红薯’,你是从哪里弄来的,它产量为何这么高?”顾行之虽然没种过地,但也有田地,顾家那些田地种的水稻亩产约莫是一百五十斤左右,种麦子约莫是一百斤出头。他从未见过红薯这么高产的粮食作物。

即便顾行之一贯镇定,这会儿也有些冷静不下来了。他围了那装红薯的箩筐转了几个圈,心里有些不可思议。按云哥儿的说法,这红薯可生熟皆可吃,烹饪方法也很简单,还耐储存,这样好的粮食,产量还这么高?!

挖完红薯后,云哥儿又让下人给他和顾行之端了两碗酸辣粉上来。

“娘,您觉得这个红薯粉味道如何?”

“好吃,就是太辣了点。”顾行之一边吃粉,一边喝水,他这吃辣的能力比宁乘风还差了一些。

云哥儿笑了笑,“这酸辣粉做起来十分简单,只需烧开水把粉烫熟便行了,调料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添加,若嫌不够丰盛,还可以加些青菜或肉一起煮,味道也十分不错。”

“做一顿酸辣粉只需一刻钟,咱们军营里头有了这红薯粉,不仅将士们能吃得舒心点儿,伙夫们也能轻松点儿。”

顾行之还以为这酸辣粉是厨子们提前做好的,这会儿听了云哥儿的话,才知道这竟然是临时做的。

他暗自思索了一会儿,才面带疑惑地对着云哥儿道:“乘风,你让我在顾家军的驻地帮你推广种植这红薯,我没有意见,不过我还有一事不解。”

“这红薯这么好的东西,你直接让陛下下旨,勒令大家都种不就行了吗,何必还费这功夫来说服我?”

听到顾行之的疑问,云哥儿面色严肃了一些。

“我确实可以请陛下直接下令,但这红薯得来不易,到现在数量也很少,根本不够在大楚大面积种植。我希望第一批拿到薯种的人是心甘情愿,尽心尽力来种植它的,只有这样,这些红薯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不被浪费。”

云哥儿顿了顿,又道。

“娘,我听说顾家军的驻地十分偏远,那里地势险峻,路也不大好走,朝廷每次给你们拨粮都要费一番功夫运过去。现在天下太平,你们也等得起。但战事一起便不一样了,若那时粮草不够,将士们难免心中不安,等着朝廷从别的地方调粮,且不说会陷入被动,这途中还有许多风险。”

“所以,我想让顾家军种红薯,不仅是想为国库减轻压力,也是想让顾家军将军田利用起来。这红薯落地生根,在军田里种植最为合适了。它产量这么高,顾家军只需种上一两亩,便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顾行之实在没想到,云哥儿竟然还考虑到了顾家军在战乱时的口粮问题。其实粮草的问题,他心里也隐隐有些担忧,但军田地贫,种起来实在费工夫,将士们不愿意将精力浪费在这上头,他也就没多说什么了。

如果这红薯真不挑地方,那顾家军种一些红薯确实不错。

“难为你还为将士们考虑了这些。”顾行之拍了怕儿婿的肩膀,面露感慨。“你这法子不错,就让顾家军种几亩红薯吧!”

顾行之同意让顾家军种红薯了,云哥儿心下稍定,但接着又道:“娘,我这边还有个不情之请,不知道您可否准许?”

“但说无妨。”

“等顾家军种的第一批红薯收获后,可否卖一些给附近几个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