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历史军事>崛起1820>第197章 GDP和CPI
  “袁院长,由于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东华对于钢铁的需求非常大,东华本土的铁矿石杂质多,多为含硫铁矿石,生产成本高,听说北华国内储存大量高品质铁矿石,希望能够从你们那里购买一些。”

  “我国每年进口大量铁矿石,北华可以从中把部分进口的铁矿石分流给东华。”

  “也可以。”

  在东华国内待了三天时间,袁培军又紧接着赶赴西华共和国。

  同样受到了西华共和国的热情欢迎,袁培军答应在西华共和国大量投资,开办大量工厂,原材料从东南亚就近采购,产品返销北华。

  袁培军建议西华共和国与英属印度和奥斯曼打好关系,商品可以打入印度的广阔市场,也可以通过奥斯曼地区把商品流入欧洲。

  经历了两个月的访问,袁培军回到国内。

  又马不停蹄的召集财政部和其他政府高层,商讨国内经济最新统计方法。

  作为经济出身的高层,袁培军对于一直用财政收入来衡量经济的方法感觉到有些不太全面。决定采用一种全新的统计方法,即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方法,也就是所谓的GDP。

  根据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方法,就是把一定时期内在境内发生的所有生产活动的总和。

  在袁培军看来,这种统计方法更加真实,原先的财政收入与不同的税率有很大的关系,不能真实反映经济的发展成果。GDP能够反映出所有的生产活动,是最好的统计经济的方法。

  另外设置一种新的经济指标,用来衡量一定时期内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变动,即通货膨胀指数,也就是CPI,在一个统计篮子里放置不同种类商品的价格,一定时期内再次统计篮子里商品价格的变动,根据商品不同权重,计算出这一时期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动情况,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

  袁培军要求统计部门按照最新的统计方法,测算出1853年的GDP和1854年5月的CPI指数。

  经过二个多月的统计,按照GDP计算方法,1853年北华国内生产总值为1792.8亿华元(相当于246.94亿英镑),财政收入448.2亿华元(相当于61.74亿英镑),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0.25%,1854年5月CIP2.03%。

  北华最新的经济统计方法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获得了世界上经济学家的关注和研究,认为这种最新的统计方法更科学更符合经济实际情况。纷纷呼吁本国政府也采用这种统计方法。

  各国也纷纷按照最新的统计方法测算出了本国的1853年GDP,其中美国44.88亿英镑,英国47.83亿英镑,德国62.22亿英镑,法国为32.48亿英镑,沙俄17.28亿英镑,奥匈帝国20.5亿英镑,意大利9.39亿英镑,奥斯曼4.54亿英镑,东华共和国10.94亿英镑,西华共和国0.21亿英镑。

  美国因为内战因素,经济实力不足内战前的三分之一,受益于旧大陆的紧张气氛,正在逐步复苏的美国经济再在利好消息下肯定会快速提升。

  英国、法国、德国、沙俄、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等西方强国相比于和平状态下的国内生产总值要高,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量军备竞赛制造出来的军工产品,比如军舰、大炮、弹药等都会被计入到国内生产总值当中。看書溂

  和平状态下的北华、美国、东华、西华经济状态就显得正常的多。尤其是北华,未参加军备竞赛,大量的国内生产总值来源于正常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厂企业产出。处于军备竞赛战备阶段,北华的国内生产总值至少会上升60%。

  北华新成立一个杂志名为《经济学人》,按照最新的统计方法,世界上主要国家的GDP从高到低依次为:北华246.94亿英镑、德国62.22亿英镑、英国47.83亿英镑、美国44.88亿英镑、法国为32.48亿英镑、奥匈帝国20.5亿英镑、沙俄17.28亿英镑、东华共和国10.94亿英镑、意大利9.39亿英镑、奥斯曼4.54亿英镑。

  北华因为3亿多的人口和发达的科技、广阔的国土获得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第一强国地位;

  美国经济实力不容小觑,底蕴深厚,刚刚经历内战破坏,经济实力不足以前三成,三五年时间恢复加上大量移民人口加入,很容易重新回到经济第二的位置上。

  德国依靠着发达的工业和化工业,经济实力处在欧洲第一位,逼的英国、法国不得不联合起来对抗德国。

  英国依靠率先实现工业革命的底蕴和广博的殖民地,处于欧洲第二位,世界第四位的经济水平。如果计入印度地区、加拿大等其他殖民地国内生产总值之和,其国内生产总值会超过德国,达到75.8亿英镑水平。

  《经济学人》杂志对世界主要经济强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引起了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重点关注,纷纷关注自己国家在世界上的排名。

  英国人对此是很是失望,世界第一强国英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不仅低于北华和北美逆子美国,竟然还落后于对面的德国,这让敏感的英国绅士们下定决心要全力发展英国的经济,不求赶超北华,至少要比对面德国要强。

  相比于英国,德国国内人们到是心里有些复杂,既得意于自家经济处在欧洲第一位置,高于对面的岛国英国,也对北华的经济发展有些羡慕,看着世界地图上北华的广阔版图,深感自家殖民地十分稀少的德国人,发誓要获得更多阳光下的土地。

  沙俄对自己的国内生产总值非常不满,亚历山大二世认为自己的农奴制改革还没有彻底结束,束缚经济发展的绳索还未被彻底解开,更加深入对社会的改革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