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历史军事>崛起1820>第211章 泥足巨人
  经历8年的世界大战,沙俄这个泥足巨人有些撑不下去了。

  如果不是有着北华巨额物资的援助,如果不是从第三年开始英法大量资金的支援,沙俄可能就在战争开始的第四年变得摇摇晃晃起来。

  八年大战里,沙俄总计动员了1300万左右的军队,超过了极限动员兵力。

  要知道此时的沙俄总计拥有人口6000多万,极限动员兵力600万,远超极限动员兵力的2倍,让沙俄的基础农业生产和工商业缺人现象十分严重。

  沙俄经历了农奴制改革后,基本的经济结构还是庄园主经济,大量的人口依附庄园主生存。

  八年大战抽调了大量的人员进入军队,庄园主缺乏大量的劳动力,这让很多人非常不满,原本支持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庄园主变得有些摇摆不定起来。

  沙皇尼古拉二世没有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军队里的威望,随着军队不断的败退,很多军队高层对沙皇尼古拉二世有些不满。认为是沙皇尼古拉二世把他们带入了世界大战,让他们流尽了同胞的血。

  这种从部队到基层的不满让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统治变得有些摇摇欲坠起来。一种山雨欲来的气氛弥漫在沙俄。

  德皇威廉二世察觉到了沙俄境内的微妙变化,用一列火车把留在德国的一些科学主义奉行者遣返回了沙俄。看書喇

  “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你打破的将是锁链,获得的将是整个社会。”

  革命的火种已经在沙俄境内悄然燃起,一股科学主义的信念在沙俄底层传播。很多人都被科学主义描绘的前景所吸引,那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每个人都生活的很幸福,比北华还要幸福。

  1862年10月,一声海军战舰炮响震惊了圣彼得堡,革命的火种在圣彼得堡燃起了熊熊大火。俄罗斯科学主义组织代表斯塔杜辛在沙俄第二大城市发动了起义。

  圣彼得堡很多军队都是科学主义的崇尚者,在沙俄科学主义的号召下,很多军队倒戈相向,转入了革命的阵营。

  沙俄爆发革命的消息震惊了全世界,尤其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口号让西方各国分外紧张。

  各国资本家很怕本国同样爆发类似的革命,纷纷呼吁世界各国停止战争,联合起来,消灭科学主义。

  接到沙俄爆发革命的消息,远在东亚的宋肖心里很是感触,原时空的某个主义没有出现,没想到科学主义倒是出现了。这也让宋肖心里大舒了一口气。

  面对科学主义的传播和圣彼得堡的起义,沙皇尼古拉二世非常愤怒,下令禁止传播科学主义传播的书籍,禁止所有人谈论科学主义,从高加索地区派出当地军队30万北上镇压圣彼得堡起义。

  面对沙皇的全力反扑,占领圣彼得堡的科学主义组织代表斯塔杜辛召集所有工人连同反正的沙俄军队,组建革命者军队30万,号召兵工厂的工人加班加点为革命队伍生产武器弹药,誓要保存革命的火种,革命圣地圣彼得堡。

  进攻圣彼得堡的军队在特维尔附近遭遇了主动进攻的30万革命军队,革命军队虽然军事素质不如沙俄的专业军队,不过凭借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部分沙俄军官的帮助下还是抵挡住了沙俄军队的围剿。

  革命的组织号召能力是非常强大的,刚刚组建的30万革命军队出发之后,科学主义组织再次紧急从城市和附近农村里再次组建军队20万,未经过多少训练,每人发了一把步枪和几发子弹被派送到前线。

  沙俄的军队在洪水般的“乌拉”声中败退。

  科学主义组织终于保住了革命圣地,科学主义的圣火在圣彼得堡熊熊燃起。

  在科学主义的组织之下,沙俄各地掀起了各种起义,拖住了沙俄在各地的部队。看書溂

  十月革命中,工人和士兵是反对沙皇的主力军,科学主义组织则号召:“推翻沙皇制度,争得民主共和国”,大地主和资产阶级因拒绝暴力而没有领导这场令他们惊恐的暴力革命。

  抵挡住沙俄围剿的胜利后,科学主义组织组建了自己的政府科学主义联盟,简称科联,由科联统领所有的革命军队。

  科联统领的革命军队很快攻占了兵力空虚的莫斯科,逮捕了沙皇尼古拉二世,未经过审判,沙皇一家被枪毙在一间地下室里。

  在“全部权利归科联,土地国有”的口号之下,前线沙俄军队几乎都投入到了科联的怀抱,科联的军队越来越多,以最快的速度整合了沙俄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军队,共计200万人。

  而以阿特拉索夫为首的资产阶级、庄园主则集结力量依据乌拉尔山和伏尔加河构建起了防线,集结的军队也有180万人左右。

  整个沙俄形成了两大政权对峙的局面,占据沙俄中心和西面、北面的是科联,面积3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3700万左右;

  沙俄亚洲部分和伏尔加河以南高加索山脉以北地区的是阿特拉索夫组建的沙俄资产阶级政府,面积587万平方公里,人口1300万人左右。

  两大政权在从乌拉尔山到伏尔加河流域罗斯托夫共计2000多公里的边界上进行对峙。

  北华立即对沙俄资产阶级政府进行了军备和补给支援,提供100万支步枪、2000门火炮和相应弹药,更是提供100架飞鹰1型战斗机。

  另外北华从澳洲大陆抽调10万亚细亚盟军,汇集驻扎在西伯利亚的10万亚细亚盟军连同30万北华陆军,共计50万大军集结在张骞市,随时准备进入沙俄西伯利亚地区。

  同时与东华共和国沟通,东华共和国40万大军集结在阿拉木图,与驻扎在张骞市的50万大军南北呼应,随时做好应对科联进攻的准备。

  宋肖和北华高层决定全力支持沙俄资产阶级政府,决不允许一个对北华构成威胁的陆上大国成为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