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历史军事>崛起1820>第218章 围剿科联
  巴黎和会之后,英法两国决定派出兵力围剿科联。

  英法两国之前已经答应对沙俄资产阶级政府进行大量的支援,数艘军火船只进入黑海,对克拉斯诺达尔一线的60万大军进行支援。

  英法两国高层对科学主义抱有最高的警惕,尤其是科学主义土地国有、禁止私有化政策,简直就是在英法两国的心窝子里扎刀子。

  尤其是对于法国来说,曾经的巴黎公社让法国至今记忆犹新。

  尤其是科联的《和平法令》,竟然呼吁英法德等国的工人“把和平事业以及使被剥削劳动群众摆脱一切奴役和一切剥削的事业有成效的进行到底”,这更让英法等国看到了科联的革命,并非俄国一家,而是要全力推进世界革命。

  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等12个国家共计50万军队从黑海沿岸城市索契登陆,会同前线的60万沙俄资产阶级政府军队。准备发动对科联的反攻。

  面对英法为首的多国联军进攻,科联主席斯塔杜辛发出了“一切为了前线,为了前线的一切”口号,要求各地群众踊跃参军报国,打败侵略者。

  原本沙俄群众对科联和沙俄资产阶级政府都不满意,在英法等12个国家帮助沙俄资产阶级政府之后,各地群众纷纷转向对科联的支持。

  沙俄群众虽然绝大部分都是文盲,没受过多少教育,不再按照朴素的爱国观念,在沙俄群众看来,只要是国外政府支持的政府肯定是坏的卖国政府。

  科联在沙俄群众的积极支持下,很快聚集起了350万左右军队,100万军队被列为西伯利亚方面军向在西伯利亚、中亚的资产阶级政府的80万军队发起猛攻。

  另一部分200万军队组建高加索方面军,掐断沙俄资产阶级政府高加索方向与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之间的陆上联系。

  科联虽然军队很多,拥有350万军队,武器供应严重不足,很多都是两三个人一把步枪,每把步枪子弹也就三五发,很多士兵等着前面士兵牺牲后捡起步枪继续攻击。

  经过了一个月的进攻,科联高加索方面军付出60万的牺牲后依然没有突破英法多国在克拉斯诺达尔布置的防线,并且武器供应更加不足起来。

  情况危急之下,斯塔杜辛力排众议,派出阿特拉索夫到北华求援。

  。。。。。。。。。。。。

  长白山疗养基地,会议室内。

  “诸位,我们是否答应对科联的支援?”

  虽然宋肖已经把政务权力交给了政务院,对于涉及国外的重要决定,政务院院长袁培军很是尊重宋肖的意见,带领高层听听宋肖的意见。

  众人对这个问题有些面面相觑,与英法美一样,北华也是一个资产阶级政府国家,虽然没有像英法美那样对科学主义不共戴天的敌视,北华对科联也是没有多大的好印象,总之就是避而远之的态度。

  “先生,我们不知道科联统一沙俄后会与我们达成什么协议,对于我们与沙俄达成的各项协议是否会继承?这很有风险性,我建议我们还是继续支持沙俄资产阶级政府好,我们毕竟与科联的社会意识形态不一致。”

  “不知道,这次科联代表提出什么交换条件,我看我们还是看看再好。”这是一个老成持重的观点。

  “对,先看看科联提出的交换条件吧。”众人很快同意了这样的观点。

  “好,就由国务卿吴斌去会谈吧。”

  “好的。”

  第二天一大早,科联代表阿特拉索夫就来到北华政务院。

  北华没有特设的外交部,国务卿负责外交和情报方面工作,是仅次于政务院院长的第二实权。

  国务卿吴斌会见了阿特拉索夫。

  科联现在情况不是太乐观,情况有些紧急,阿特拉索夫没有做过多的外交话语,很快把自己的目的说了出来,“国务卿先生,受斯塔杜辛主席的委托,特意向北华寻求武器装备方面的支援。”

  “嗯,”吴斌轻微的点了点头,没有再说其他,显然想听听后面的条件。如果科联仅有这些,显然目的不可能达成,北华不可能为了售卖武器的那点利益去刺激英法。

  看到吴斌没有其他多余的反应,阿特拉索夫心里一叹继续说出打算付出的代价,“我们愿意与北华政府达成协议,愿意遵守北华与沙俄签订的条约,继续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虽然话很短,却代表了很多的内容。对于北华与沙俄签订的白纸黑字的殖民地交易协议,科联愿意承认,只要北华愿意提供武器装备,科联愿意继承沙俄与北华的友好关系。

  听明白了话中的意思,国务卿吴斌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阿特拉索夫先生,我会把消息告诉我国高层,我本人是非常希望与贵国达成良好关系的。”

  。。。。。。。。。。。。

  “诸位,这是科联提出的谈判要求,大家有什么看法没有。”依然是那间会议室。

  “先生,我还是秉持自己的观点,我们决不能刺激英法,我们还没有做好与英法对抗的准备。”

  “我持相反观点,这是我们与科联加强联系的一个最好的时机,之前我是驻德国大使,我对科学主义还是有所了解的,这个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他们的组织性是非常有战斗力的,对于俄国内战,我认为科联是会取得最后的成功。”

  ‘’我同意这个观点,没有我们的支持,科联至多付出代价沉重一点,但是改变不了科联最后取得沙俄最高统治权的事实。沙俄资产阶级政府在沙俄群众眼里是一个不得人心的政府,相当于我国古代的石敬瑭,英法多国虽然人多,势力强,但是人心不齐,各有各的小算盘。

  诸位,人心齐,泰山移,人心散,搬米难。面对科联的群众支持局面,英法等12国是不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