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历史军事>崛起1820>第261章 轴心国
  “另外,这座核电站,我们采用的是快中子增殖反应堆。”

  “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宋肖非常疑惑。

  “是的,快中子增殖反应堆。相比于轻水堆、分压水堆和沸水堆,对天然铀资源的利用率只有约1%,而快堆则可将这一利用率提高到60%~70%。”

  “不错,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对铀矿石的利用率很高,虽然我们的铀矿石储量很是充足,该节俭的还是要节俭的。”宋肖对于快中子增殖反应堆的铀矿石利用率非常满意。

  以北华目前的情况,对于原子武器还不是特别急需,充分利用原子技术发电是宋肖推动核能研究的最主要目的。

  眼前的这座1000万千瓦核电站,年发电量10亿度,能够满足一个小城市50万人一年的电力需求。

  宋肖决定组建北华全球电网,实施北电南输工程。在西伯利亚荒芜人烟地区建立多座第三代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核电站。国家严格控制火力发电的审批,对于50千瓦以下火力发电全部停产拆除。

  看来以后煤炭将逐渐转变能源属性,用于其他用途。

  1880年世界局势风起云涌。海军假日时代结束,世界各国好像要把16年积攒的力气全部使出来似的,各种动作不断。

  意大利一名军官查尔斯·詹金逊趁着意大利陷入经济危机、人心不稳的时机,掀起国家主义运动,很快召集了对国家经济现状不满的人加入国家主义队伍。

  2月,查尔斯·詹金逊发起“进军罗马”的口号,在查尔斯·詹金逊卓越的口才和国家主义的号召之下,很多对现状不满的警察、群众和军队纷纷加入进军罗马的队伍当中。

  2月底,意大利国王宣布解散意大利政府,由查尔斯·詹金逊组建新的意大利政府。

  对于意大利新政府的成立,世界各国尤其是英法两国十分警惕,意大利新任政府宣布的国家主义与德国巴扎特政府的宣扬的主义一致,都是主张通过政府主导来发展经济,扩大政府的权利,通过各种公共工程建造来吸引失业的人口,通过扩充军备来提高军事实力。

  问题是建设各种公共工程和扩充军备的钱不是能够持久下去的,当公共工程建设到一定程度,军备扩张把国家不多的钱财耗尽一空的时候,为了保持军备扩张,国家只能够走上战争的道路。

  英法等国家早就对德国和意大利这种国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欧洲的大战不可避免。

  3月2日,应德国总理巴扎特要求,意大利总理查尔斯·詹金逊应邀来到柏林。

  基于共同的利益和相同的思想,德国与意大利共同宣布,组建轴心国,德国与意大利是一个牢不可分的“钢铁同盟。”

  德国对意大利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援,大批量的德国技术人员来到意大利,提升意大利的工业技术水平。

  经过一战的总结,德国政府高层对于资源的认识十分深刻。德国一战失败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德国一战后期各项资源严重缺乏,民众和士兵甚至吃不饱,士兵不能够饿着肚子打仗,德国海军为此发动起义,掀起了德国失败的序幕。

  为了扩充轴心国的势力,也为了能够打通与意大利之间的陆上通道,德国政府邀请从奥匈帝国解体出来的奥地利和匈牙利加入到轴心国。

  奥地利和匈牙利经过认真考虑,对于一战的失败有些不甘,3月6日,宣布加入轴心国。

  轴心国的扩大引起了欧洲国家的惶恐,欧洲的火药味再次浓烈起来。很多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人,仿佛看到了欧洲大战的再次开始。

  希腊、罗马尼亚等东欧和南欧小国纷纷呼吁英法两国作为欧洲大国站出来,遏制轴心国的扩张,让欧洲大陆重新恢复到和平发展的环境当中。

  英法两国此刻心里很是复杂。面对德国势力和轴心国的扩充,英法两国不愿意看到轴心国的扩张,尤其是德国势力增加。看書喇

  第一次世界大战,让英法两国至今还未摆脱他们的影响,英法两国不愿意再次被大战拖入进去,尤其是相比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局势,一战后,北华,美国和科盟都成为了响当当的世界大国,实力和势力甚至与英国不相上下,甚至超过了英国。

  英国此刻的真实想法就是一心一意恢复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创伤,恢复经济发展,实在是不愿意再被拖进大战当中。

  另外英法也希望德国在实力增加后,能够东进与科盟进行对抗,好让英法两国渔翁得利。德国巴扎特也很是了解英法两国政府高层的心理,公开宣布反对科学主义的态度,让英法两国一致认为,德国与科盟是两路人,不可能勾结起来。

  事实上与英法两国政府想的正好相反。德国巴扎特政府一方面反对科学主义响的非常响亮,另一方面与科盟秘密交易,很多德国的科学技术流到科盟,换来了大量德国急需的矿物质,两国甚至秘密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不知道获知真实其情况的英法两国会有如何反应。

  科盟主席斯塔杜辛病患之后,不能够处理国家政务,国家大权逐渐落到了阿特拉索夫的身上。

  与斯塔杜辛主张的世界科学主义不同,阿特拉索夫更加实际,认为先搞好科盟的一国科学主义,再去推动世界的科学主义。

  阿特拉索夫掌握科盟权利后,逐步收回了支持世界各地的科学主义力量,全力建设科盟一国科学主义。

  作为一个性格强势之人,阿特拉索夫通过各种手段赶走了其他竞争对手,在斯塔杜辛去世后,成为了科盟的新任主席。

  斯塔杜辛成为新任主席,基于对世界局势的判断,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决定全力发展科盟的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从北华、美国和德国获取了大量的军事技术和工业技术,让科盟的技术快速提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