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历史军事>崛起1820>第301章 入侵埃塞俄比亚
  当英法美等多国部队和西日本军队在南美洲举行“南美洲世界杯”之时,欧洲的意大利也没有消停。

  意大利国家主义者查尔斯·詹金逊对意大利的现状十分不满,决定建立罗马人心中的凯撒帝国,查尔斯·詹金逊派出军队入侵希腊,遭到希腊军队的以少欺多,数十万军队被数万的希腊军队打的抱头鼠窜。

  环顾四周,要么是自己惹不起的,要么是背后的老大是自己惹不起的,查尔斯·詹金逊决定在非洲大陆上展现自己的无敌军队。

  查尔斯·詹金逊看着非洲地图,北非的一个个国家看着,当看到埃塞俄比亚时,查尔斯·詹金逊的眼睛一亮,就他了。br>
  苏伊士运河通航后,红海航道的战略价值凸显,而埃塞俄比亚毗邻红海,控制埃塞俄比亚可以保证红海航道的安全,有很大的经济和战略价值。

  这个时空,华夏帝国地中海省、西奈半岛、西华自治共和国一南一北控制着苏伊士运河。

  大英帝国一直希望控制红海的出入口加强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通过埃及殖民地两次征讨埃塞俄比亚没有成功。本想亲自下场征讨埃塞俄比亚,没有想到西日本在南美洲发起大战,大英帝国一时之间没有时间。

  大英帝国没有时间,意大利有啊,查尔斯·詹金逊决定趁着大英帝国被托在南美洲的良好时机,趁机掌控埃塞俄比亚,到时意大利也能够在苏伊士运河上增加影响力。

  与原时空一致,在欧洲的几个大国之中,意大利王国是统一时间比较晚的大国,发育比较滞后。

  发育滞后的一个后果就是经济发展不充分,农业和重工业特别落后,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经济搞不起来,国内失业问题严重,赤贫人群激增。

  从19世纪70年代起,意大利每年约有10万人移居国外,去寻求更好的生活,此后移民数量逐年增加,到1881年,这一数字是100万。

  面对这种情况,查尔斯·詹金逊开出的药方是抢夺殖民地。

  有了殖民地,就有了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还可以向殖民地移民,消化过剩的贫困人口,缓解国内矛盾,一举三得。所以,查尔斯·詹金逊决定以英国为榜样,立志成为“人口密度和移民运动的力量仅次于英国的第二殖民强国。”

  由于殖民大业起步比较晚,可供意大利侵略的殖民地已经很少了。起初,意大利打算吃窝边草,拿地中海对面的突尼斯练手,但是同样是地中海国家的法国也看上了突尼斯,意大利斗不过法国,被迫出局。

  在攻击希腊同样失败的情况下,查尔斯·詹金决定把目标转向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作为非洲有数的几个未被殖民的国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控制着红海的出入口。

  此时的埃塞俄比亚正处于孟尼利克二世时期。作为“众王之王”,孟尼利克二世是一个比较有眼光、有手腕的君主。

  他登基之后,一直在做两件事:维护统一和巩固皇权。而要实现这两点,需要强大的实力。为此,孟尼利克二世对埃塞俄比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比如设置中央各部机构,建立领主、省督、皇帝三级国家政权,加强皇帝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并逐步废除农奴制,发行统一的国家货币,创建银行,建立学校,引进西方邮政系统,向欧洲派遣留学生,鼓励发展工商业等等。

  在军队建设方面,孟尼利克二世创立了什一税,解决了军费问题,在此时前,埃塞俄比亚的军队靠抢夺和摊派解决给养问题。另一方面,为增强军队战斗力,荡平国内割据势力,孟尼利克二世不惜巨资,从欧洲购买大量先进武器。

  仅1887年,孟尼利克二世就从欧洲国家搞到了2.5万支步枪,1889年孟尼利克二世的军队拥有8.2万支步枪和28门大炮,到1891年,埃塞俄比亚已拥有一支装备11.2万支来复枪的军队。这与非洲其他地区的土著装备的长矛、石斧有本质区别。

  1891年1月,战争全面打响,3.8万意大利军队锐气正盛,相继占领了阿迪乌格里、阿迪格腊特、阿杜瓦等地,意大利军队总司令巴拉蒂里飘飘然,口出狂言:如果再多两营兵和几门炮,不用多久就可以把孟尼利克装到笼子里带到罗马。

  面对意大利军队的进攻,1891年2月,孟尼利克二世发表了《告全国人民书》,号召全民抗击侵略。很快,埃塞俄比亚全民动员起来,为卫国战争贡献力量。民众捐款捐粮,筹集军费,连皇后都捐了金银首饰和钱财,贫苦农牧民踊跃投军,短时间内组织起了12万军队,各地诸侯也表示支持皇帝作战。

  埃塞俄比亚位于高原地带,境内多险峻的群山和陡峭的峡谷,很多高原和山地之间完全隔绝,或者只有悬崖上的狭窄小径相连接,交通非常不便,很不利于行军,意大利军队越深入内陆,兵力越分散,推进得也越慢。

  1891年3月7日,一支意大利军队在安巴阿吉拉地区遭遇了3万埃塞俄比亚军队。意大利军队对地形很生疏,又得不到补给,天气寒冷,孤立无援,结果被围歼。

  安巴阿吉拉之战拉开了意大利军队屡败的序幕。孟尼利克二世见诱敌深入的战略已经成功,开始部署反攻。

  3月1日凌晨,双方在阿杜瓦展开决战。意大利投入了1.7万人,埃塞俄比亚投入了12万人,双方主力都是倾巢而出。

  埃塞俄比亚拥有人数、地利和情报优势,补给情况也好于意大利军队,意大利军队在质量、武器方面强于埃塞俄比亚军队——埃塞俄比亚受过现代化训练的军队不多,远不及意大利的职业军人,火炮数量和使用火炮的技术也不上意大利军队。

  战斗持续了一上午,尽管意军大炮给埃军造成了很大伤亡,但埃塞俄比亚军队还是获得了最终胜利,毕竟人数是意大利军队的7倍。

  此战,意军阵亡7500人,受伤2560人,被俘3507人,战损率如此之高,意味着意大利远征军主力部队基本被歼灭。埃塞俄比亚方面阵亡8450人,受伤605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