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历史军事>我厨神,整个三国都被馋哭了>第95章 废史立牧,加快历史进程
  朝堂之上,百官纷纷上奏。

  没有了十常侍的威胁,官员们畅所欲言,把积压许久奏章纷纷搬了出来。

  哪里有流民,哪里有灾情。哪里需要修路,哪里需要搭桥……

  然而,刘宏最讨厌的就是处理这些“鸡毛蒜皮”的事。

  别说刘宏了,陈丰听了都烦。

  什么大事小事都拿到朝堂上来说,要你们这些官员有何用。

  陈丰实在听不下去了,接收到刘宏的信号后,对那些上奏的官员道,“各位大人,你们能解决的你们解决就行了,又不是什么大事。现在没有人阻碍你们办事,是时候展现你们的真正实力了。”br>
  刘宏一听这是个好办法,连忙赞同,“陈卿言之有理,地方事宜诸卿可自行决断。以后非军国大事,没必要拿到朝堂上来议论。”

  这样一来,他就可以省很多事情了。

  官员们纷纷皱眉,搞不懂陈丰这是在帮他们,还是在舞弊朝政。

  听起来像是在阻塞言路,可陈丰的的确确为他们争取到了行事的权力。

  不过天子不管事,他们始终觉得不妥。

  于是有人道,“陛下,十常侍之祸尚未根除,各地刺史,太守行贿买官,盘剥百姓,招致众叛亲离。各地灾祸不断,民生凋敝。士人思报销国家却没有门路,百姓想要种地却没有安全。若不想办法解决,长此以往大汉只会越发凋敝,各地灾民越来越多。”

  相比于那些修路搭桥的小事,这番话倒是关系到了国家的安定和发展。

  “陈卿,可有良策?”

  刘宏揉了揉脑袋,询问陈丰。

  听起来,刘宏这是非常信任他,可陈丰总觉得这丫没安好心。

  我不是你阿父啊,老是问我怎么办,这不是给我拉仇恨吗?

  你看看满朝文武看我的眼神,完全都变味了!

  他们已经把我当成权臣了!

  陈丰觉得,应当把矛盾转移出去才行。

  他灵机一动,突然有了个好主意。

  “陛下,这个好办。”

  “之前黄巾贼之所以没有被及时镇压,是因为地方官员的权力不够。刺史没有权力调动兵权,导致郡县各自为战,难以抵挡黄巾叛军。臣建议废史立牧,给州郡长官更多的权力。让他们自行募兵镇压叛逆,维护治安,恢复生产。如此一来,即为朝廷减轻了压力,又能精准、快速地治理好地方的问题,一举多得。”

  废史立牧,这可是一个分裂大汉的绝妙办法啊。

  让各地官员拥兵自重,发展成为诸侯,削弱朝廷的威信和权利。

  他便可以浑水摸鱼,在内培养人脉,在外发展势力。

  等时机成熟,顺理成章地接过大汉天下,岂不美哉!

  他本以为这个办法会有人反对,然而话刚落音,就有一人附议,“臣赞同废史立牧!”

  陈丰循声看去,只见说话之人约莫四十不到的年纪。国字脸上带着几分刚毅,双目炯炯有神,眉宇之间带着一股皇族的威气。

  开启好感度之眼,

  【人物:刘焉(字君朗)】

  【好感:43(平常)】

  【武力:71(三流初)】

  【智力:81(二流初)】

  【内政:82(二流初)】

  【统帅:67(准三流后)】

  【魅力:70】

  原来是刘焉,从他的综合属性来看,算是一个不错的二流人才了。

  “陈侯之言甚是有理。”

  “各州郡鱼龙混杂,官员能力参差不齐,很多都是从十常侍那里花钱买来的官。他们变本加厉的剥削百姓,致使民不聊生,老百姓怨声载道。故臣附议宗正之言,从朝中派遣官员治理州郡,以正清廉,以护民全。”

  一个比刘焉年龄稍微大一些的官员站了出来。

  此人偏瘦,但与生俱来的那股气质却丝毫不比刘焉差。

  陈丰眉角微微一挑:又是一个皇亲国戚?

  他接触朝堂的时间还不久,并不知道官员们的名字和身份。

  好在他有好感之眼,可以看到每个人的基本信息和好感。

  【人物:刘表(字景升)】

  【好感:48(平常)】

  【武力:57(未入流)】

  【智力:79(三流后)】

  【内政:80(二流初)】

  【统帅:74(三流中)】

  【魅力:84】

  刘表之后,又有不少官员附议。

  如赵温,赵岐等人,也赞同朝廷派遣官员前往地方治理。

  刘宏一心只想当甩手掌柜,陈丰废史立牧的想法正合他的心意。而且有这么多人赞同,他当然没有意见。

  “陈卿认为谁人适合呢?”刘宏幽幽地瞟了陈丰一眼。

  他想看看,陈丰会推举哪些人!

  陈丰在朝中压根就没有党羽,所以刘宏的顾虑多余了。

  “臣以为,刘君朗刘宗正便是不错的人选。”

  刘焉是一个有野心的人,陈丰首先推举了他。

  而且刘焉的能力的确也不错,这样安排技能分化大汉的政权,又能够益州的百姓尽快过上安定的日子,还能获得刘焉的好感,一举多得。

  刘焉愣了一下,他显然没想到陈丰会首推他。

  对陈丰的好感,一下子提升了5点!

  刘宏也有些疑惑。

  他很清楚,刘焉是汉室宗亲,忠于大汉,不可能是陈丰的党羽。

  “难道,朕多虑了?陈丰当真是为朝廷考虑?”

  刘宏心中嘀咕了一句,随机问道,“陈卿认为该派宗正去什么地方?”

  “听闻益州有黄巾作乱,益州刺史郤俭凭借钱财买得官职,到任后横征暴敛,大肆收税,烦扰百姓。益州百姓敢怒而不敢言,急需一位有能力且有魄力的官员改变这一切。臣觉得宗正定能惩治贪官,为陛下分忧,为百姓请命!”陈丰建议道。

  刘宏暗暗点头,他也知道益州民风彪悍,不好治理。

  陈丰的这个建议,非常合适!

  “宗正可愿前往益州,为朕分忧?”

  刘焉本就有离开朝廷的想法,这无疑是一个好机会,当即躬身道,“臣愿听从陛下安排。”

  “善!”

  “任命,宗正刘焉为益州牧,安顿好宗正事务后,即可上任。”

  大臣外派,家小要留在洛阳。加上刘焉是汉室宗亲,因此刘宏对他十分信任。

  “臣领旨!”

  刘焉用余光瞄了陈丰一眼,好感度再次提升了10点!

  “陛下,荆州盗贼作乱,黄巾余孽肆虐,急需一位有名望的人前去镇抚。”

  “臣以为北军中候刘景升最为合适。”陈丰继续建议道。

  让刘表去荆州,总能搞点事情吧。

  刘宏一听,又是汉室宗亲!

  他不在怀疑陈丰别有用心了,满意的点了点头,任命刘表为荆州牧。

  紧接着,陈丰又推举了侍郎刘岱为兖州牧,侍御史刘繇为扬州牧,御史中丞韩馥为冀州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