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历史军事>穿越王府后长生不死>第三十八章 大儒孔白
  又过了两日。

  一行人终于抵达此行的终点,河东郡。

  孔白正在安邑下榻。

  他从曲阜赶来,一路上拼死了不少的高手。

  进入司隶,他们特意绕开弘农郡,只因昔日的弘农杨氏尚有余孽存活。

  杨氏一族在太和朝灭族,嫡系血脉几经断绝,可架不住族人众多,加之根基深厚,总会有一二漏网之鱼。

  这些漏网之鱼趁着朝廷平叛,在其余世家的掩护下恢复元气。

  王进洞察到这些,此行未必没有斩草除根的意思。

  ……

  抵达安邑。

  裴永并没有急着赶路,而是留出两日给供奉们休息。

  他则到孔白的下榻处,名义上是贴身守护,可暗地里要做什么,外人就无法猜到了。

  这两日的时间,李常笑牵着白龟,重温了一遍安邑城的风土人情。

  与他不同,其余的供奉个个都警惕到极点。

  他们一刻都不敢放松,生怕有人惊扰孔白,导致他们失去王府这张稳定饭票。

  客栈中。

  屋外有重兵把守。

  裴永,不,应该是王进。

  王进一袭便服,端坐在孔白的对面。

  孔白时年七十有二,眉发皆白,及胸的胡须使他看起来格外温和。

  整个人通体散着一股温和如水的气质,仿佛世间万般罪责都无法使他动怒。

  孔白也有内力在身,他将外头的动静看在眼里,觉得有些好笑。

  举起茶杯抿了口,缓缓道,“进小子,你就任由那些供奉候着,也不说说。”

  王进毫不在意,“他们眼力不足,哪能怪本王。”

  说着,王进端起瓷壶仔细打量了一番,这才道,“也不是所有人都这样,还是有聪明人的。”

  此话一出,孔白来了兴致。

  “何人?”

  “喏。”王进看似随意的指到一个方向。

  孔白沿着视线看去。

  发现是一个道袍青年,还有一只小山大的白龟。

  一人一龟蹲在墙角,手里捧着许多安邑特色的吃食,正吃得不亦乐乎。

  见此,孔白的目光陡然放亮。

  他摸着胡须,感慨道,“白龟,二丈有余。莫非是昔日楚国宗庙的神龟?”

  王进微愣,询问道,“夫子知道这龟的来历?”

  孔白轻笑着,“吾祖上修史,岂能不知。不过楚国神龟已死,此神龟非彼神龟了。”

  王进见他感兴趣,提议道,“夫子有意,不如召南华前来。”

  听到“南华”二字,孔白又愣了片刻。

  “南华?以此为道号,看来确实不同凡响。”

  他摇摇头,“不必了。此人非凡尘,得见是缘,无需强求。”

  ……

  半日后。

  一行人出发。

  孔白虽然嘴上冠冕堂皇,可身体却很诚实。

  明明坐在马车里,却时不时和李常笑搭话。

  两人的身份大相庭径,年岁看上去也差了几代人。

  可奇怪的是,他们格外投缘。

  孔白自幼研习儒学传承,通晓历代先祖留下的只是,称一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不过为。

  李常笑游历人间四百余载,整个人就是一本活的简史。

  哪怕在他的时代,也是天下有数的大儒。

  更别提消化金色眼球的知识,整个人变相是坐观了天地初开至今的所有过程。

  无论谈吐还是见闻,都非寻常人可以媲美。

  这就造成了一个相当有趣的事情。

  李常笑与孔白你一言我一语攀谈,说的也是中原的官话。

  他们说的每一个字大伙儿都能听懂,可当这些字连成一句话时,却让在场的所有人包括王进,都有种不知所云的感觉。

  仿佛二人是老仙对弈,而其余人等是观棋的樵夫。

  每一秒都是煎熬。

  可作为当事人的孔白和李常笑,他们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孔白惊讶面前这年轻人的见识,通过与他的对话,自己能收获不少见识。

  最重要的是,有许多传至儒圣的至理,是不足为外人道的。

  可李常笑好像生而知之般,简直比他知道都清楚。

  疑惑之余,却也验证了孔白的猜测。

  于是聊着聊着,就变成李常笑讲,而孔白倾听。

  他神色肃穆,仿佛回到求学时的模样。

  正好印证了南华真人那句“生也有涯,学也无涯”。

  李常笑同样乐在其中。

  以他如今的水平,想要寻得一个能听懂他学问的人,是真的不容易,也很难得。

  这种恍若遇到故知的感觉,是外人无法理解的。

  ……

  入夜时分。

  孔白还觉得意犹未尽,可他终究是上了年纪,回到马车里歇息。

  其余的供奉则露宿马车近郊,有的搭建简易的草棚。br>
  李常笑就没有这个烦恼了。

  白龟巨大的身子一倒,他直接靠在白龟身上,就是一个天然的住处。

  再生起一团火,一人一龟就有了家。

  以天为盖,以地为舆,四时为马,阴阳为御。

  真正做到了道法自然。

  李常笑刚闭眼,正打算入睡时,一道轻微的脚步传来。

  紧接着,一道目光落在他的身上。

  李常笑不为所动,甚至将呼噜打得雷响,主打一个人神分离。

  他知道来者的身份,不外乎是“裴永”。

  只凭白日的谈吐自如,就足以让对方起疑。

  现在或许是处于心照不宣的阶段。

  看样子王进没打算深究到底,否则就不只是注视这么简单了。

  李常笑毫不在意。

  他来时就对王进做过调查,清楚对方的性子。

  知道这种无关痛痒的显摆,并不会引起王进的忌惮,反而会得到器重。

  这是李常笑计划的一部分。

  既然亲临长安,他肯定不会只当看客。

  有机会亲临这波澜壮阔、枭雄频出的时代,未尝不是一种幸运。

  ……

  一晃眼,又到了白日。

  车队继续向前赶路。

  孔白没有再出来,他是知道轻重的。

  一行人逐渐靠近长安,倘若世家有伏兵截杀,大抵是不远了。

  李常笑则漫不经心地躺在龟背上。

  他并没有刻意查探,而是打算听王进的命令。

  既然打算当供奉,做好一个供奉的活计便是,不需要额外加戏了。

  ……

  华阴山道。

  裴永骑马在最前,忽然抬手示意众人停下。

  他又作出警戒的手势,旋即手中出现一把弓箭。

  裴永提起三支箭矢,瞄准林间的方向射去。

  “咻咻咻!”

  箭矢破风飞至近前。

  紧接着,林中传来惨叫声,伴随着一阵沉重的脚步。

  裴永提起长剑,朗声道。

  “戒备!”

  说罢,近处的护卫纷纷拿出兵器,护持在马车近郊。

  供奉们也策马排开,有兵器的那兵器,有暗器的捏暗器,全都是备战的模样。

  这时,林间传来一阵响亮的吼声。

  “孔白老儿,受死!”

  紧接着,林木攒动。

  无数道身影涌出,从四面八方将车队围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