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都市情感>反骨!>第7章 她也听出来了,家里,有钱
  待罗家父子俩背着箩筐去采摘桑叶,阿娘也把整理好的桑叶拿过来切起来。

  阿奶边抱着阿茶,边悠悠地说道:“若是我那不争气的弟弟顶事一些,说不得你们也不用这般操劳了。”

  罗阳歪着脑袋:???又有瓜吃了?

  只听阿娘温声安抚道:“阿娘就别想过去那些不开心的事了,不都说人这辈子该吃的苦、还是福都是老天爷一早就定下来的,既然有定数不如坦然对之。

  苦也好、福也罢,只要活得舒心,那才是真福气。

  就说我娘家,在我小的时候不也富裕非常,若不是我阿爹遭人算计后变卖了家产,我如今还不知道嫁给什么样的人家呢。

  我闺阁时曾结识的小姐妹,有的嫁了富贵人家做妾、有的虽说做了正室却天天跟小妾们窝斗,表面光鲜肚里却有说不尽的苦楚。”说到这罗家阿娘摇摇头,感叹了一声后又语气轻快地说道:“看着她们,我反而觉得老天爷厚待了我,能让我遇到阿娘这般好的婆母,待我如亲女一般疼爱。

  我倒是不愿舅父当初能顶事,若是舅父顶事了,阿娘哪里还会嫁到乡野人家,若阿娘当初没嫁给阿爷,那便没有相公、自然也没有我们这对亲如母女的婆媳了。

  阿娘你想想,这可是福气?”

  这些话成功的开解到了阿奶,阿奶抱着阿茶摇着身子,乐呵呵地说道:“你说得对,我这是有后福。”

  阿茶又一次被阿娘折服。

  她家阿爹为何会对阿娘这般好,真真是靠着一嘴的甜言蜜语给说服的。

  阿茶对此佩服得五体投地。

  虽说又接收了不少家庭内部信息,可都不全面,听了让人心里更加痒痒起来。

  她现在已然能看清楚些,就盼着小姑和小姑父上门。

  简直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兮!

  其实小姑姑和小姑父不来,隔壁的刘阿婆来也行,此人简直是带着全村的八卦而行走。

  每每到来,都能说上两三件村里谁家发生了何等大事,阿奶也很是喜欢刘阿婆过来聊天。

  祖孙俩正想着刘阿婆怎么几天都未来,人就来了,可真不禁念叨。

  阿茶躺在阿奶的怀里欢快地晃悠着小腿腿,十分欢迎刘阿婆的到来。

  刘阿婆一进院,目光全部注集在小阿茶身上,边走上前边逗趣道:“小阿茶笑得这么开心是不是喜欢阿婆呀,不若长大了给我当孙媳妇吧。”

  阿奶立即笑骂道:“想得美。”

  刘阿婆意味深长地看了眼罗家阿奶,没接这个话题而是低声贼里贼气地说:“我给你说,村头老栓子家的二儿子组织村里人抗议呢。”

  阿奶听了一惊,问道:“抗议?抗谁的议?”莫不是要造反?老天爷哟,这被抓了,可是杀头的大罪。

  刘阿婆嘿了一声,说道:“还能抗谁的议,他想组织咱们村里的佃户去找庄园管事协商今年的租钱。”

  阿奶这才反应过来是自己想左了,问道:“庄子上又要涨租钱?”

  刘阿婆长叹了一口气,方才道:“可不是,今年又嚷嚷着涨租呢,都说都城好,繁华热闹、百姓富足,却不知道南城边上坊间、多得是吃不饱饭的人家。

  咱们这种挨着都城的乡镇、村落里的百姓又能好到哪里去。

  不是给大户人家当下人,就是给他们做长工、短工。

  还不如天高皇帝远的乡野村落,好歹能买上几亩田过活。”

  罗家阿奶跟着一起叹了口气:“若是再这么涨下去,还不如做长工了。”

  “这做长工有做长工的难处,前个儿,隔壁村里还有人被东家给打断了腿。”

  “哎呦,这是没有王法了吗?”阿奶听后骇然道。

  又不是他们家的奴才,怎能说打断腿就打断腿。

  “王法?对咱们普通小老百姓来说,他们有权有势的士族就是王法,都城里砸下来的一片叶子都能是王法。”说到后面,刘阿婆脸上一片麻木。

  她知道的多,这种事已是见怪不怪了。

  阿奶听后不再说什么了,问道:“那老栓子的二儿子组织抗议,不会有什么危险吧。”

  刘阿婆一脸严肃且认真地思忖了片刻,脸上的褶皱都显得深沉起来,尔后才道:“就看主家是个什么态度,若是顾忌名声,到不敢在明面上怎样。

  反正我没让我家那混小子参与。

  还是你家好,老头、儿子都有手艺,听说你家老汉这雕石的手艺在都城里都传了开来,以后定会有不少人前来送银子了。

  你家大郎也是个手巧的,要说满村子里,我最羡慕的就是你们家。

  当年你婆母花大价钱买了两亩杏林,村里还有不少人家笑话她傻,结果人家把杏树全都挖了改种桑树,大家这才反应过来。

  要不说咱们这目光短浅的、合该着挨穷。

  如今你们家收益来源倒是多一些,又是蚕丝、又是桑果,再加上秋后爷几个上山打猎,还有刻石,怕不是数钱都数到抽筋吧?

  家里的床没被铜钱给压塌?”刘阿婆说到后面一脸地促狭。

  小阿茶内心哇哦了一声,听上去,她们家似乎很有钱?

  只见阿奶呵呵笑了两声,说道:“在你眼里我家处处都挣钱,哪里知道这其中的酸楚。

  就说那桑田,不过一百多株,能养多少蚕?

  大前年桑树着了虫,许多叶子喂不成蚕,硬是看着蚕挨饿没办法。

  去年的蚕倒是吃饱了,又病了一堆,一个没注意,就损去了大半的收成。

  我给你说,这养蚕顶精细的活,一个不注意,白搭辛苦。

  就我家那老汉,手艺是不错,可干活磨蹭,一年都雕刻不出几个像样的物件。

  挣得钱还不够交全家的户税。”

  阿阳晃悠着小腿腿,仔细琢磨自家阿奶的话有多少是真话。

  她一个小人都怀疑更何况刘阿婆这老妖...不、老妪了。

  只见刘阿婆脑袋一撇、眼睛一斜,半点不相信,笑着说道:“咱俩处了这些年,你还跟我藏这个。”说完,拉着阿奶的手认真地问道:“你跟我说个真话,这养蚕到底咋样?”

  阿奶仔细思量了许多,方才郑重地说道:“你家若是想养,心里得有个成算,前两年的收成就不要有甚指望了。

  这蚕比养孩子还要精细,养桑树也颇多学问,若不是这两年我儿媳摸出些门道,蚕这边还真挣不到什么钱。”

  话甫,阿奶见到刘阿婆垂头凝思,显然是动了心思,多年的老姐妹了,阿奶又道:“就是这么个,咱家也没在蚕种上亏过钱。

  蚕茧质量不好,还可以做成絮状给孩子们做冬袄。

  我家阿茶和阿米的冬袄,我都攒出来了。

  这东西穿上去暖和的很,听说大户人家用的都是蚕丝被,估摸冬天暖和极了。

  还是有钱人家会享受,咱们就舍不得用这精贵的东西。”

  刘阿婆果然人精,听后就反应了过来,这蚕能养。

  小阿茶歪在阿奶身上晃悠着小腿腿,她也听出来了,家里,有钱!!!

  ps:以前的桑树与现在种的桑树品种不一样,在唐代曾有这样规定一亩田最少种50株桑树,是以我就先写两亩地一百株桑树。

  古文曾有说古时4株桑树一匹绢,嗯,就先按这个为准吧。

  古代物价也挺迷的,像粮食从几文一斤到几十文一斤都是有的,涨幅都很大,像是肉类的价格也很迷,是以我能搜到的物价会按着那时物价写,要是找不到,我就估摸下,宝子们别在这上面较真哈。

  目前银钱换算,本文定的是一铜钱=0.3元。

  女主孩童时期不会太久,相信我。

  我用我的人格做担保~~~

  那个,本文无cp向,磕cp需谨慎呐~

  这本文无关任何历史,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咱们别带入正史看哈~

  文里不会有谁是真正的极品,她们各自有各自的人生,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性格构成而导致的行为处事方式。

  一句话就是,没谁是好人与坏人,人的善恶只在一念之间!

  愿宝子们可以从这本文里体会到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