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都市情感>全家穿越,带着爸妈去逃荒>第434章 大结局六
  听说丈人丈母娘提前来了,阿诚带着一家子也赶回新亭县。

  阿若肚子争气,一连生了三个小子,个个和当年袁五姐家的几个小子有得一拼,上房揭瓦,下河捞鱼,三岁多就骑着小马满操练场跑,硬生生把阿若一个斯斯文文的小仙女变成了大嗓门的母老虎。

  偏偏阿诚快三十岁才抱到自己的亲儿子,妥妥的老年得子,不免对几个儿子骄纵了些。

  总兵府内,阿若天天拿着鸡毛掸子,揍小的,骂老的,鸡飞狗跳。父子四个天天挨训,抱团取暖。

  长胜却非常喜欢这三个小泼猴。

  谨文家那个大孙子太严肃,谨思家那两太斯文,只有这三个大外孙,上天入地,胆大心细,正合他意。

  李猎户对这三个大孙子满意得不得了,这三个大孙子集李葛两家之长,以后绝对是将门虎子,一代更比一代强。

  长胜回来就开始呼朋唤友,吃吃喝喝。

  接着,谨文,志博,谨思三家先到。刚到城门,林郎中还来不及回家,就被一帮老哥们扯到酒桌上,什么也不说,先自罚三杯。

  兄弟姐妹们长大后各奔东西,相聚一次太不容易,大伙儿聚在一起,说不完的话儿。

  小一辈的也凑一块儿玩。

  阿若家的三个小泼猴一看到大哥哥,个个蔫了巴叽的。

  唉,大哥哥比娘还厉害些,打可是真打。他板着往脸那一站,不怒自威,自家兄弟三人一看就发怵。

  读书读不赢,打架打不赢,就连骑马射箭,大哥哥也比他们厉害。

  自己会的大哥哥都会,自己不会的大哥哥也会。

  三个小泼猴被血脉压制得死死的,都老实本分了起来。

  阿诚好气又好笑:“奇了怪了,我家三个小泼猴天不怕地不怕,竟然怕君彦。那小三子,连大哥哥的面都没见过,你看看,也跟着两个哥哥站得毕恭毕敬。”

  阿若双手合十:“我得想法子把君彦接到家里住个一年半载,我能少生不少气。”

  月丫笑道:“彦儿这次来就不走了,他自己要来北国书院读书,等太叔公生日过后就去考。”

  阿若家的三个小猴儿一听,立即哭丧着一张脸,皱得像三个小苦瓜。

  大哥哥不好玩,不要他留在这里。

  逸儿和砚儿相视一笑,其余大哥哥还好啦。只要不顽皮,大哥哥也不凶啦。

  雅姐儿是看哪个男娃儿都喜欢,別说她重男轻女,实在是这个世道,是要男丁来支撑门户的。

  再去拜拜菩萨吧,求老天爷可怜可怜自己,给自己送个男娃娃吧。

  要不,公婆相公越对她好,她越难过。

  诸葛先生在北国书院下了课,正打算歇口气,换身衣服继续找长胜喝酒,就听见有人敲门。

  穆老大人在门外喊:“诸葛老弟,又不是去当新郎官,换什么衣服呢,快点啊,我还得趁林神医不迷糊,让他给我把把脉。”

  诸葛先生不紧不慢的换好衣服,打开门:“急什么,林神医一时半会又走不了。我说穆兄,我发现你越老越怕死了。”

  穆老大人乐呵呵的道:“这儿草青水绿,鸟语花香,人好景美,美食又多,我啊,当然舍不得早死,得像太上皇那样,活到八九十岁,看着咱大雍朝国富民强,称霸天下,八方来朝。”

  穆老大人早在几年前来这儿旅游之后就退了休,带着老婆子直奔新亭县,和诸葛先生创建了北国书院,专门教秀才和举子们。

  因为考中率高,周围几省的学子拼了命的想考进来。

  北国书院好啊,里面的先生全是全国有名的大儒。每年还有丰厚的奖学金,只要你有真材实学,你的奖学金足够让你衣食无忧。

  并且,这里聚集了北方顶尖的学子,如果能考进去,就和这些顶尖的人才有了同窗之谊,以后同朝为官,又是一条重要的人脉。

  诸葛先生听穆老大人这么说,也哈哈笑:“穆兄所言极是,那我也得让林神医瞧瞧,明君盛世,贤臣良将,咱们这些老家伙有福,赶上了好时光,是得多活几年,多瞧瞧这大雍盛世!”

  “是啊,咱们老家伙福气好呢,大雍朝都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那知道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十几年的时间,大变样了。”

  又过了两三天,葛老多,苏氏,谦益素心及志熙和在外做生意的葛家子弟都回来了。

  新亭县更加热闹,新亭县灵山下的小行宫里,太上皇和高公公正在吃冰镇凉粉。

  高公公问:“太上皇,咱们什么时候去喝酒啊?”

  太上皇吃了一勺果肉凉粉,摇了摇头:“酒有什么好喝的,等他们喝酒喝多了,咱们去听他们吹牛去。”

  “还有忆苦思甜。”高公公附和。

  太上皇又吃了一勺:“阿保啊,你说说我怎么就最喜欢听他们打西戎国的事儿呢,天天听都听不腻。”

  “打土匪那一段也不错。”

  太上皇放下碗,幽幽叹了一口气:“阿保啊,我当皇上那会儿没用,逼得老百姓四处逃命。”

  高公公知道说错了话,立马安慰:“长胜说了,那是老天爷不开眼,那几年是什么小冰什么期,全国各地都是天灾啊,这是天意。不过打败西戎国,也是太上皇还在位上的事儿吧,还有灭靼靼国,也是太上皇的功劳。说到底,这开疆拓土的丰功伟绩,还得算到太上皇的头上。这些能臣良将,可都是你手下的人马呢。”

  太上皇转忧为喜,忙表扬高公公:“阿保啊,你这张嘴啊,越来越会说了。”

  六叔公生日那天,他和六叔婆坐在院子里,葛家庄的老老少少,都跪在地上行了大礼,经过一二十年的男婚女嫁,生儿育女,三百多人的葛家庄已经快一千人了,这么多人跪在地上,院子装不下,都排到院外,十分壮观。

  拜过寿后,是节目表演,唱歌跳舞耍功夫,杂技唱戏顶大缸,整个新亭县比过年热闹多了。

  太上皇看得眼热,对高公公道:“我九十大寿也在这儿办,回宫办一点儿也没意思。”

  “九十办一次,一百岁再办一次,老奴啊,也陪着你长命百岁。”高公公笑道。

  “好,我长命百岁,你也长命百岁,对了阿保,明年你也八十,我也给你大办!”

  高公公忙摇手“折杀老奴了,老奴受不起。”

  “受得起受得起,你那些个徒子徒孙们聚在一起,比葛家庄的人还多哩!”太上皇见六叔公有哪么多同族儿孙拜寿,有点小嫉妒。

  这边,六叔公对陪在身边的长胜道:“胜哥儿,六叔公这辈子最大的福份,便是当了你的叔公,跟着你一起逃荒。”

  长胜对六叔公一笑:“那下辈子你还当我叔公啰!”

  众人哈哈笑道:“下辈子,咱们全村人仍然在一起,六叔公,你还是我们的六叔公,葛老多,你还当咱们的葛老爹,胜哥儿,咱们仍然听你的话。”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