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哪一个?”武则天几乎咬牙切齿地瞪着那面凭空出现的水镜,只是从里面看到的,是自己此时此刻的容貌,无比清晰,连眉梢眼角的每根细纹都清清楚楚。

  她从未见过如此清晰的画面,无论是大唐普遍使用的金银铜镜,还是平日在洗面时金盆水面倒映出的人面,都没有这般纤毫毕现,让她无法回避地看到了时光在她脸上留下的痕迹。

  这一刻,她想要的是长生不老,想要的是青春永驻,想要的是名垂千古举世闻名……

  然而,画面上方,当前民心值那少得可怜的四位数字像是嘲讽般对着她,让她忍不住眼角嘴角都跟着抽了抽,干脆地转头,不忍再看这个让人伤心难过的画面。

  “要如何,才能尽快提升民心值?”

  她并不是不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可已经得了天下的她,在权势日重的同时,难免生出几分骄傲之气,对那些敢于挑衅她权力的人,不惜动用酷吏,让人畏之敬之,不敢再动妄念。

  可没想到,他们在怕了她的同时,也失去了对她的敬仰尊崇,民心二字,得来何其之难,失去又何其之易。

  所以她第一个选项,毫不犹豫选择赚钱,呃不,赚取民心值。

  没有民心值,其他所有选项都无法开启,想既要又要还要,就得先从赚取民心值开始。

  陈曦也十分赞同武则天的选择,给她力推:“那陛下就选《818那些从海外引进的高产粮食作物》吧!”

  “高产作物?”武则天并不以为然,说道:“自太宗以来,引水修渠,改良育种,粮食产量已数倍于前朝,如今五谷丰登,又何须从海外引进。”

  她对那些粗鄙野蛮不开化的番邦之人并没有什么好感,除了西域的战马和海外的香料之外,大多数番邦之人都是拿些奇奇怪怪的草木鸟兽就当做是“祥瑞”和本地特产前来进贡。

  当初太宗和高宗对这些来朝的使者格外优厚,不管他们送什么贡品,都会赏赐大批的绫罗绸缎金银瓷器等,就让武则天一直觉得挺亏,尤其是东瀛和南蛮的小国,经常拿些不值几文所谓的“特产”就前来骗贡,让她完全想不出,就这些穷得连丝绸都穿不起的蛮夷藩国,能有什么高产粮食作物值得□□引进。

  是哦,陈曦想起唐朝诗人描写大唐盛世“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注1)”,虽然说描写的是开元盛世,可那也是从武皇时期攒下的家底,就好像文景之治源于吕雉,开元盛世也同样源于武皇,只是那些史官们刻意忽略了女帝们的丰功伟绩,总是把笔墨着重落在人家的私生活上,关注面首情夫的细节远远多于她们的政绩功劳。

  而皇帝们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佳丽三千,都是他们津津乐道的风流韵事,就连唐玄宗强娶儿媳,最后还得杨贵妃背锅成祸水被缢死于马嵬坡不说,喊叫着真爱杨贵妃的倾国之恋,可他后宫有名有姓的妃嫔就有数十个,为他生下了三十多个皇子和二十九个公主。

  就这样唐明皇和杨贵妃还能被吹成传颂千古的爱情,转过脸就对武则天有几个男宠大加指责唾骂,似乎从古至今,总有人觉得从名声上搞臭一个女人,就能否定她的所有作为。

  武则天已经活过了李世民,活过了李治,比大多数唐朝的君臣都要长寿,到这个年纪,根本不在乎别人的看法,番邦来朝,愿意称臣纳贡就来,不愿意的找麻烦的就打,反正此时的大唐无论武力值还是国力值都处于巅峰期,足以让她活得恣意霸气,威凌天下。

  所以她根本看不上那些番邦的贡品特产,也不信那些蛮夷小国能有什么比大周□□更先进的农耕技术和高产的粮食作物。

  “朕治下之民,丰衣足食,那些番邦臣民,无不羡慕,那些海外蛮荒之地的粗粮,就算高产,又岂能替代米粮?”

  陈曦叹口气:“自太宗以来,在均田制之上,以租庸调法课税,可大唐开国之处,人口几何?陛下之下百姓,又有多少户能按照唐初的均田制分得田地?又有多少百姓的土地被豪强世家吞并,沦为部曲、奴婢?”

  “均田制,租庸调法,是以人丁为本,按丁授田,按田征税,的确能够促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研究肥田之法,农耕之术,以提高产量,可这一切的基础,在国家有田可授,百姓有田可耕。”

  “而今陛下所治理的人口倍于贞观之年,然可授之田不足,失地农民成为佃户乃至奴婢,或为豪强隐户,这些百姓,难道不算陛下的治下之民了吗?他们的日子,当真能够丰衣足食吗?”

  “更何况,如今就算风调雨顺之时,稻米亩产最高也不过三石,折合不满三百斤,北方旱地粟米不过二石,折合一百多斤。而我所说的高产作物,玉米可达千斤以上,土豆可达两千斤以上,红薯可达三四千斤以上……”

  “等等!你说多少?!”武则天震惊地打断了水镜中的女声,怀疑地问道:“千斤以上?此话当真?可有实物?”

  “当真!”陈曦欢快地说道:“不光有实物,还有曾经在汉初由女帝吕雉和皇太女鲁元公主亲自实验过的推广的品种呢!”

  “女帝吕雉?!皇太女鲁元公主?”武则天更加难以置信,“史书上记载,吕雉虽临朝称制,却并未称帝,鲁元公主,更不是皇太女……”

  “嗯,那是在她们接受我之前的历史。在接受我之后,成为我的VIP客户,自然可以知晓未来,得到更多未来知识,以改变历史。”

  陈曦此时此刻完全像个推销安利的,“一旦改变历史,就会走上另一条历史线,成为平行世界,自然与原本历史线发展不同,在原本历史线的人,当然看不到改变后的历史。”

  “陛下若是不信,我可以截取片段视频给您看看。”

  武则天默默点头:“可。”

  陈曦立刻指挥着系统开始播放女帝吕雉登基后的视频剪辑,从提前改进了造纸术到创建太学书院,从修渠引水到开荒种地,从引进土豆红薯到推广棉花,短短数年之间,让大汉的百姓休养生息,增产丰收,开荒修路,真正丰衣足食之后,又北上击败匈奴,经营河朔和西域,开创丝绸之路……

  更主要的,是在女帝之朝,提前开始了书院大考选拔人才,并且开始启用女官,无论是分授田地,还是读书大考,经商耕作,都不分男女。

  在吕雉为帝之时,朝堂上的女官屈指可数,而到了鲁元公主登基之时,已有数十人之多于朝堂诸公并肩,就更不必说各司衙部署之中,低阶女官人数越来越多。

  在书院之中,读书的女子,已经不亚于男子,就连行伍之中,亦有一个女将叱咤沙场,令无数男儿折腰。

  武则天看着这些画面,虽然都是一闪而过,可她能看到农民从土地中挖出成堆的土豆和红薯,看到洁白如云的棉花被织成布匹,絮成被褥,看到出击匈奴的将士身上的铠甲和弓箭,甚至不亚于当初太宗皇帝那支战无不胜的玄甲军。

  她自以为骄傲的政绩,与那位走上称帝之路的吕雉相比,竟然不值一提。

  尤其是那座书院中与男子并列金榜的女学士们,朝堂上与男儿并肩的女官们,战场上与男子厮杀的女将们……那朝气蓬勃、英姿飒爽的模样,正是她一直想要拥有的模样。

  这些女儿家,才是真正靠着自己的才学能力,靠着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得到属于她们的地位,发挥自己的所学所长。

  她看得心潮澎湃,终于相信了这个古古怪怪与所有传说中神迹都不一样的“天幕”之言,若是真的能改变历史,她也想像吕雉一样,开创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而不是单纯换个继承人。

  “好,那便听你一回,让朕看看这些从海外引进的高产作物,如何能引入大周。”

  “遵命!”陈曦唰地扣掉了她的民心值,然后说道:“陛下若是能早日找到这些高产作物,令百姓可以早些吃饱肚子,自然可得到更多民心值。至于其他获取民心值的办法,想必陛下比我更清楚。”

  “呵!”武则天看到吕雉治下的世界,亦是激起了好胜心,一边看着她播放的《818那些从海外引进的高产粮食作物》,一边想着,获取民心值,其实说来也简单。

  酷吏是把刀,既可用来杀鸡儆猴,也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舍弃,以安民心平民愤。

  从用那把刀的时候开始,她早就想好最后处理的方式,只不过现在为了民心值,倒是可以提前处理掉。

  至于其他……这人口增长,无田可授的问题,正好可以学学鲁元公主经营河朔五郡和西域都护府,多些屯田开荒之户,自然可以疏解。

  想着想着,忽然看到视频中出现了一个有些眼熟的作物,武则天不由出言叫停。

  “停一下!这——这种作物,朕见过!”

  “这是一番邦小国进贡来的金谷,居然就是你所说可亩产千斤以上的玉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