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古代言情>蒙尘珠【完结】>第39章 游龙盛事

  珠碧醒来时,只觉头疼欲裂,见灵鹫坐在塌边,正好替自己掖了掖被角。

  见他醒了,灵鹫没好气地递过一杯热茶,训道:“下回再这样喝,吐我一身,我就把你摁在腿上揍。”

  珠碧将那碗热茶一口闷掉,而后扑闪着无辜的眼睛,咧嘴一笑,从被窝里钻出来往他腿上一趴,毫不避讳地掀起自己的衣摆扯下裤子,将自己浑圆挺翘的屁股奉上,嬉皮笑脸道:“好啊,帝君先打个十顿酒的量。”

  听了这话,灵鹫火冒三丈,扬起手就朝那白花花软绵绵的屁股拍上去两个清脆的巴掌,道:“还上赶着讨打,笃定我心疼下不了手?”

  神仙的手劲是真大,珠碧哪里料得到,当场哎哟嚎两声,疼得鼻涕都甩出来了:“不敢啦不敢啦,帝君还是换个惩罚罢,比如说把我摁在床上……”

  话未说完,被灵鹫堵住了嘴,他那狗嘴里能吐出甚么象牙来,灵鹫知道他要说甚么,气得又盖两巴掌。

  为了自己屁股的安危,珠碧不再胡闹了,捞起裤子下床往窗边看去。寒冷的季节,外头居然还是绿树葱茏地,和他们上回去的都城简直差了十万八千里。

  望着窗外密密麻麻挨着的屋子,珠碧呵出一口热气,道:“帝君,我们这是又到别的地方了么?”

  灵鹫走到他身边,道:“没有。那位婆婆不是说十五日这里会游甚么大龙,很热闹么?我想你会喜欢。就在镇上找了家客栈宿下。”

  “哦?”珠碧笑意盈盈地回过头来,想了想婆婆确实说过这样的话,只是那时喝得正上头,没有细问究竟。

  正月一晃,已是十二三日了,镇上人熙熙攘攘,每间客栈几乎都是爆满的,因此镇每年元宵节的游大龙十分热闹,每年都有许多外乡人慕名前来,早早占了位置,才好在十五这天能得见一回那流传于民间口口相传的游龙盛况。

  底下忽然涌出来三五个人,手上有扛杉木架子与木锯的、有抱着一大摞宣纸与浆糊的、还有两人搬了张大桌子,桌上放着五彩的颜料与一排笔。足足搬了三四趟才算完,不一会儿,楼下的桌上地下已经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材料。

  珠碧倚在窗边,听得楼下那三五人隐隐约约的交谈声,似乎在说:“咱家怕是最迟了,明晚就要到大祠堂里头交龙排号了,能不能赶上哩?”

  方才抱宣纸的男人叉着腰颇有些抓狂道:“都怪大哥磨磨蹭蹭,赶不上今年游龙,来年龙神不庇佑咱家,那都是大哥的错!”

  那扛木架子的男人握拳往弟弟头上砸了个暴栗:“就你长嘴了,干活罢你。”

  老父亲已经乐呵着扛起锯子,道:“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来!我们分分工,很快的。”

  望着下头已经在热火朝天地忙活起来,珠碧兴奋地将半个身子探出窗去,被灵鹫揪住后衣领捞回来,责备道:“要看就下去看,这样扒着窗也不怕掉下去?”

  头一点也不晕了,珠碧匆匆抓下木桁上的披风就往外跑,因为太用力,那木桁摇摇晃晃就要倒下来,还好灵鹫眼疾手快扶住,气恼道:“珠儿!不要莽莽撞撞的!”

  而他的珠儿早就不见人影了。不是说缠足的人走不快么,这又是怎么回事!

  帝君叹了口气,来到那伙人面前时,珠碧已经蹲在那儿,与那父子五人聊起来了。

  原来他们正在做十五那日游龙的龙灯,听他们说,每年入了正月,家家户户都要出一盏龙灯的,这是祖上一直传下来的习俗,每家每户的龙灯长约一丈三尺,以杉木为底座,竹篾环成龙身,糊上宣纸后在上头描绘出龙鳞的形状,往里头置入松明,这便是一节龙腰了。

  到十五日那天,家家将制作完成的龙腰灯连在一起,出四名身强体壮的男丁擎着龙杆,家家户户的龙灯连成的长龙可达几里长,光是擎龙人就多达上千,更别提围观的游人了。

  天黑时出龙,蜿蜒于乡间村野,穿行于大街小巷,最后盘山而行,足足游上四五个时辰。龙灯内松明高照,锣鼓爆竹喧天,人声鼎沸。从上头往下看去,一条发光的巨龙威风赫赫地穿行在人间土地上,若说其为神迹,只怕也无人有异议。

  大儿子搬来两个小马扎请客人坐下,一边劈着竹篾,一边眉飞色舞地向他二人介绍节日的盛况,三言两语,就将珠碧的期待值拔到了顶峰。

  二儿子一脚踩住凳子上的杉木头,将锯子拉得嘎吱响,道:“我说出来你们可别不信啊!据说几十年前大龙游到山上去时,山头是祥云汇聚,金光弥漫呐!你们猜怎么着?”

  “怎么着?”珠碧好奇了。

  “嘿!那祥云里头传来龙啸声!大家伙抬头一看,好家伙,一条真龙在上头盘旋!青色的!大家都惊呆了,这就是神迹啊!咱们游这纸灯龙,把天上的真龙都给引来了!”

  珠碧皱眉,拿起地上一个扎好的竹篾圈左看右看:“玄玄乎乎的,你莫不是诓我呢。”

  二儿子急了,梗着脖子道:“骗你我是王八!你问我爹!当年他还是个小伙子,擎龙的时候真真切切瞧见的!我还能诓你不成?”二儿子扭头不服气地大喊:“爹!你说句话啊!你是不是亲眼瞧见的?”

  老父亲拿着工尺在木头上比比划划,乐呵呵地笑:“年轻人,这个世界可玄乎着呢,甚么都有,你别不信。”

  信,珠碧怎能不信,看了一眼一旁言笑晏晏的帝君,看,这不身边就有一个呼风唤雨的大神仙么?

  嗯,确有此事。

  灵鹫但笑不语,他记得那条龙是东海龙王的宝贝女儿,名叫敖凌。溜去人间玩太激动一不小心现了形,天条规定不论何仙何神不得在凡人面前随意显形,捅了那么大的篓子,自然是被抓回天庭痛批了一顿。灵鹫那会儿在闭关,也听见凌霄殿传来的动静。

  那里头的众神争论着如何惩罚,争得急赤白脸,最后她哥风风火火地闯上来,凌霄殿前亲自打断了她三节龙骨,最后带回东海,扔归墟里关禁闭去了。

  似乎现在还没有放出来。

  攀谈间,那木板已经锯好了,老父亲拿出几枚木盒里的钉子一一对着连接处敲下去,就这样,龙灯的底架便做好了。

  脚边已经堆了一地竹篾圈,将之上下错落固定在底架上,龙腰的骨架便大致成型了。珠碧抬眼瞧,嘿,这一节龙腰灯威风赫赫,放在地上还高出自己半个身子。

  骨架扎好之后,接下来糊上宣纸,等到干透就可以绘出龙鳞图案,写上吉祥话,便算大功告成了。

  一伙人围着半成品骨架满意地点点头,不过接下来的步骤,便有些让一家人头疼。

  他们骨架扎得极好看不假,但那绘画功底着实让人不敢恭维,前些年画的龙鳞有大有小歪歪扭扭,把原本威风八面的龙身给硬生生画成了烈日下暴晒的蚯蚓。

  横截面上题的祝福字也歪七扭八,甚至还有写错的,划了个叉重新写,又没写对,连着胡涂了好几笔。

  扛着出去游的时候,被前后两头的村民笑了一路。

  这回父子五人面面相觑,谁也没有信心把这个步骤弄好。

  见父子们纷纷摸着下巴陷入困境之中,珠碧当然要自告奋勇了:“我来替你们题字!”

  珠碧的字是极好看的,尤其是一手行楷,飘逸隽永,流畅如行云流水,像极了不施粉黛时的他。灵鹫不知他竟还有这种一技之长,狐疑地哦了一声。

  看灵鹫一脸不相信的模样,珠碧哼一声,走到桌边取来一张宣纸,提笔蘸墨,咬了咬笔头,思忖片刻后,在纸上写下了一句:“金门象阙,咸竦飞观,颓岩塞川,构成云绮。”

  珠碧记得,私塾先生特别喜欢他的名字,于是讲课时专门插了一节,讲云绮之名的由来。即便过了十数年,珠碧还记得这一段话。

  最后一笔落成,珠碧提起纸一角,在灵鹫眼前晃了一晃:“没骗你罢?是不是还行?”

  灵鹫接过他的大作,仔细欣赏了一番,那何止是还行,短短十六字,飘洒如鸾漂凤泊,绮靡而不失清遒,颇有王右军遗风。

  父子五人纷纷围过来看,虽然他们看不懂写得甚么,但从那疏密有致、八面匀亭的字迹上来看就知道这与他们就不是一个水平的。这位公子是个文化人呐!

  父子五人捧着珠碧的墨宝连连赞叹,老父亲更是连道了三声好:“这字漂亮,这字题在上头,我看十五那日还有谁再笑话咱家!”

  珠碧被天花乱坠地夸一通,有些飘飘然了,满脸写着得意两个大字。

  题字的难题解决了,绘龙鳞又是一件麻烦事。用那歪七扭八的龙鳞来配这一手好字,也太憋屈这位有文化的公子了。父子五人想着,一个头两个大。

  许久不说话的灵鹫笑着开口:“我来罢。这个我在行。”

  他确实在行,事实上活了万八千年,除了在情爱一事上愚钝了些,旁的消遣时间的娱乐他还是都有涉猎一些的,不然万千年如一日地,不寄情些甚么东西,那也太没意思了。

  而他也是这里唯一一个成天和真龙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是以这画龙鳞的重任,舍他其谁?

  那老父亲乐得合不拢嘴,道:“好好好,今日遇到二位实乃幸事一桩!不过这宣纸还未干,怕是得明日一早才能作画,若二位不嫌麻烦,便有劳了。”

  “好说,我们就住对面楼上,明日喊一声就行。”

  作者有话说:

  游大龙确实是存在的,就在我们这儿的一个县,并且有很长的历史了,本人有幸参加过一回,其盛况与文中所说相差无几。

  今天更两章,大家准备一下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