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都市情感>将军夫人一心想种田>第四百章 白色黑色
  “小姐姐们真好看啊。”

  九寿看着楼下一群一群的小娘子直流口水。她不爱穿女装,却很爱看别人打扮。

  木石村里,大家衣着朴素,干活不方便,钗环之类都不会上头。

  多的就是跟李冬儿一样,拿块布把头发包住就是了。

  这楼下搭伴出行的小娘子,皆戴珠翠。

  闹蛾、玉梅、雪柳、菩提叶、销金合各种各样的首饰,蝉貂袖、项帕,白衣上滚着色彩多样的花边。

  “是好看多了。”

  李冬儿也走了过来。

  街上除了众多的白衣小娘子,还有许多穿着各种颜色的。

  赵匡胤建宋的时候,规定了穿衣的颜色。

  文武官员~紫、绯、绿按品级穿着。而作为普通老百姓,一律一个色~白色。而且都必须是纯色,不能在衣服的边边上装饰上其它颜色的花边,更不能随便贴花纹、绣图案,像烫金、销金,绣银,镶珍珠都不行。

  建宋的头一年元宵,她的观感,一言难尽。看書喇

  穿得起有颜色衣服的官宦人家小娘子被拘在家中,看不清形势都不敢出门。

  真是入目皆白,像戴孝似的。

  到了开贺楼那会,这老百姓穿衣的颜色开始多了一样,黑色。

  满大街的黑白配。

  现在终于是各种各样了起来。

  “等这晚上收灯了,还有一个新行当呢!五郎肯定有兴趣。”

  关一天笑着说道。

  “什么行当。”

  五郎立刻回道。

  “人挤人的,总有掉了钗环首饰耳坠子的,收灯了,就有人打着灯笼赶在巡城司打扫之前扫街拾宝,能捡到不少值钱的玩意。”

  “我能去扫街不?”五郎眼巴巴的看着李冬儿。

  “这点出息!!”

  李冬儿还没拒绝,关羽长就斥了一句随即就给出了个馊主意。

  “把自己打扮得好看点,带上九寿,跟你大哥去兜一圈,随年钱不就滚滚入袋!!你这会几岁来着,有十岁了吧,最少一个人也能讨个十文。一天一百个人,最少一贯!”

  关羽长对五郎的算账能力深表怀疑。

  “爹你都记不住我几岁。。。。。”

  五郎无语。再说,随年钱那是一定有的,他们这些未成年的小郎君小娘子,一讨一个准。

  扫街是意外之财啊!

  李冬儿。。。

  亲生的,亲生的。

  自己嫁的,自己嫁的。

  心平气和,心平气和!

  “一会还有什么?”

  李冬儿转头问关一天。

  “三更前还有萧乐管弦,宫里会放烟火。”

  “婉儿累不累,累我们就回家,这么多天呢,都有得看。”

  李冬儿问秦婉儿。

  “没事,我挺好的,打得死老虎!”

  秦婉儿学着九寿挥了两下拳头,把自己逗得哈哈大乐。

  “还是放着我来吧。。。”

  九寿表示。

  娘亲自从开始教她练剑,这就一发不可收拾,每天早上都把她挖起来随便练点什么再去跑步。

  到了京城也没停。

  秦婉儿觉得好玩,也跟着九寿早上起来。李冬儿就教了一套孕妇操。

  九寿评价~花拳绣腿。

  “哎哟,我想生个小闺女,也要有力气的。”

  秦婉儿特别眼馋。

  这都是什么神仙小姑子,舞剑的时候,那股子认真劲,就想让人打包带回家。

  还有一个八郎,贴心得不得了,两个一起,就是文武双全的样子。

  “生啥都行,有没有力气,我都喜欢,到时候我来教。”九寿许下自己的豪言。

  一群人在西阁里吃吃喝喝,没过多久三更鼓就响了。

  外面管弦之声更甚。

  大家都跑到露台上往外面看。

  “咻咻咻”的声音不停的响起,然后就有一朵朵烟火在空中爆开,发出清脆的响声。贺楼前面的空地上还有好多人在地上放起了火花四溅的新式烟花。

  不过半刻钟,天空上就笼罩了一层薄薄的烟雾,呼吸里也尽是硝石的味道。

  看完烟火,一群人兴尽而归。

  ~~纸业版图扩张的分界线~~

  元宵节后,正月二十,朝廷准备完毕,关一天跟赵德昭踏上了征途。

  关二地跟步步也回来了。

  大家全都各归各位。二地重新上班,赵匡胤一空了出来就把关羽长给喊走了。步步则是过来陪着婆婆跟嫂嫂。

  关三人也终于不再需要宿在宫中。

  “三哥,你能休息了吧。”

  五郎等关三人等了大半个月,秦婉儿状态不好,关一天经常请假,关二地则是休假,关三人这单身狗就得替哥哥们兜着底。

  从过年开始一直到这会,才开始休息。

  “嗯,休三天,官家放了三天朝假。”

  “那吃完饭就走?家里月底又要盘账了。我呆不了几天了。”

  “行。”

  关三人这会也十六岁快十七了。憋了一年多,这声音真的变得特别好听,纯正的带回响的男中音。

  原来跳脱的性格,憋着憋着,也稳重了不少。更别提京华小报这么写实的报纸办着,不知不觉整个人的气质就向着报社社长的感觉去了。

  果然,儿子什么的,就是得放出去,才有长进。

  “让你哥好好吃饭!你大嫂说有好几家媒人来说亲?”

  李冬儿敲了敲五郎的脑袋,又问关三人。

  “晚两年再说吧,我也不急,现在城里大家成亲都晚了些,二十差不多。”

  关三人答道。

  太后娘娘下了劝令,让京城贵女最好十八岁婚嫁。

  宫里的公主定亲是都定了,也都是筹划着到了十八再成亲。

  于是上行下效,城里的小郎君岁数也提上去了。

  国泰民安,都不急着留后,都没有着急的,禁军里一堆单身汉。

  “那你自己看着办,等过了十八还是要上上心,有喜欢的也跟你大嫂说,张罗张罗定了,晚点成亲也就罢了。”

  李冬儿叮嘱道。

  无论什么年代的婚嫁,如果没有跟着年代节奏主流走,后面就跟捡漏似的。难度极大。

  “好的,娘。娘,我吃完了,带五郎去转转。大嫂,二嫂,慢用。”

  关三人边说边吃也很快,几句对话,馒头粥鸡蛋全都进了肚子。

  带着五郎就走了。

  【小科普:

  宋初,赵匡胤那会,老百姓只能穿白色的衣服。

  到了赵光义的时候,才加了黑色,还可以稍微做点装饰。

  真正能穿带颜色衣服是这两位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