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都市情感>将军夫人一心想种田>第五百二十七章 蜂窝煤
  当然,烧蜂窝煤没有市政供暖暖和。

  可相对安全,比现在城里拿个盆直接烧煤烧柴火烧木炭的靠谱多了。

  排烟做好,安全隐患更小一点。

  最主要的是,煤炭廉价,还经烧。

  怎么原来就没想到呢,按照这几年的气候推论,接下来应该会一年比一年冷。

  有了这个,大多数人就算没有棉衣棉袄也能扛过寒冬了。

  “娘,这两样都行,哎哟,我想回家了,赶紧回家试试这个。”

  五郎很是迫不及待就问李冬儿意见。

  “那你先回?我没意见。”

  李冬儿回道。

  “回,我先回,玩也玩过了,八郎也进了考场了。我回去研究研究这个才是正经事。”

  五郎经常来往汴京跟木石村,对这繁华之地并没有太多留恋,再说回去了也是每个月要上京一次。。

  “好,我再给你画一个东西。做我这款蜂窝煤的模具,让木匠坊跟铁匠铺子想想怎么做。”

  李冬儿又抽了一张纸画了个做蜂窝煤的那个抽子。

  她也不知道后世叫什么了,看过人家弄,和好的一堆黑乎乎的煤泥,这个铁抽子往泥堆里一印,拔出来一推就是一块圆柱型的蜂窝煤,晒干了就能拿来用。

  往便宜了做木头的应该也可以。

  画完抽子在边上把后世烧蜂窝煤的炉子也画了一个,标上尺寸。

  小泥炉是早就有了,不过略改一下形状,做大一些。

  脱离了原来的老百姓生活太久,真是不看到都想不起来,李冬儿暗暗庆幸,还不晚。

  村里的匠人都很给力,怕是大家很快就能用上了。

  明年就更不用说了。

  今年用上,明年冬天肯定就能普及,种花家的人,真的,山寨的本能太强大了。

  汴京城里叫得出名号的酒楼当家经常来贺楼偷师。

  新菜一上,仿着做的很快就有了。

  贺楼里的布置,陈列什么的更是被抄得满城都是。

  也就是没有地方给他们盖大型酒楼了,不然连楼都能仿着盖个大差不差的,

  谢嘉上的珍宝舫刚刚开了没多久,这汴河上就多了好几条大型游船,碍于谢嘉上皇子妃的身份,不敢跟珍宝舫比大,奢侈方面是一点不差。

  “你回去这个配方还要再琢磨一下,你那个的成本我不管,这个蜂窝煤的成本要低,越低越好。到时候跟我们家的种猪一样,压低了价格出。”

  路有冻死骨这种事,她真不愿意看到,可以抄,可以仿,但她这个源头一定要把价格压住。

  “好的,我一样样试,我觉得可以加土,加沙,还有木屑什么的。”

  “都试试,还有树叶稻杆什么的。”

  "做出了成品记得试,要好烧,耐烧,烧得太快价格再低也不合用。

  “好。要是用橘子皮,果皮,干花,娘你说行不行。”

  “应该行,都试试。。。。”

  “那。。。”

  两母子捧着一篮子香丸子如获至宝,你来我往的讨论,热烈得不行。

  关羽长,四郎,青黛,六郎,七郎,跟九寿通通成了背景板。

  “先吃吧我们,他们一时半会完不了事。”

  老实孩子关四郎觉得家里可能就属他最没建树了,最没想法了。

  兄弟们各有各长处。

  不过正好,没什么建树的就跟着娘亲,有想法的飞出去就是一片天空。

  “四郎跟青黛多吃点,等八郎考完,我们差不多就要动身了,以后可没这些个好东西了。”

  关羽长没那么些感想,吃才是正经事,媳妇要去那种不毛之地,自己得多吃点,怎么也得有好几年没得好吃好喝了。

  将士们的回信来了,说那边吃米粥豆粥,吃芋头,没啥麦子,面粉,想买都不好买。

  他们种了一波,现在不知道明年的收成如何。

  “我们真的不能去么?”

  六郎跟七郎异口同声的问道。

  “那边什么情况不知道呢,都说艰难着呢,将士叔叔们到了,蚊子比麻蝇还大。一咬好几口,连成一片浮出来的红包足足碗口大,等安定下来了,你们想来再来。”

  关羽长把困难再夸大点说,总得有人留守啊,都去可怎么行。

  “九寿怎么就能去?”

  六郎找出了关羽长话里的破绽。

  “呃,九寿要是不讲理,你们打得过?”

  关羽长反问。

  六郎。。。

  七郎。。。

  ~~~~~

  八郎考试考了几天,家里人就玩了几天,等到去接八郎的时候,一群人英俊潇洒的样子,把灰扑扑的八郎对比得像是别人家的孩子。

  气得八郎差点想掉头回考场。

  这都是什么兄弟。

  “八哥八哥,快,我们包了香水行,一起去洗澡!!”

  九寿就跳下了小灰的身上,又让小灰低头,连拉带扯地把八郎拱到小灰背上。

  “还是我家小九儿好,还给我骑小灰。。。”

  八郎想掉金豆子。

  “呃。其实,是八哥你在里面三天没洗澡了,哥哥们说让你上车太熏人。”

  九寿毫无心理压力的把哥哥们给卖了。

  八郎。。。。

  “走走走,赶紧哦,八哥你只有一个晚上,明天又得进去继续受苦了。洗完澡,娘在客栈给你弄好吃的呢。吃完睡一觉把你送回去,我们才能继续踏实的玩。”

  九寿牵着小灰急匆匆的掉头,时间紧,任务急。

  八郎。。。。

  一行人洗得香喷喷回到客栈的时候,李冬儿正好把爱心粥端上了饭桌。

  “我家八郎,脸上的肉都掉没了。”

  关老太太今儿没出去,一看八郎心疼得不行。

  “没有啦,祖母,就是吃得不好,没啥青菜汤水,还是能吃饱的,咱们书院的人都能吃饱。”

  八郎一边喝粥一边安慰关老太太。

  【小科普:

  唐时有香兽(也叫兽炭),宋时有香煤饼。

  这两样都是唐宋时期文人焚香熏衣,烹茶对客时的标配。

  而烧煤取暖则是北宋中期开始汴京老百姓的标配。宋朝《鸡肋编》——“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烧煤的原因一个是柴荒,二是矿业发展。煤的价格是每斤四五文,而木炭则是五六文。】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