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都市情感>将军夫人一心想种田>第五百七十七章 好几个娘亲
  本地黎人纺棉线很厉害,棉花弄成薄片,就拿一根小短棍把棉片卷成棉花捻子,具体形状很像大号的蚕茧。

  然后从这个棉花捻子里抽一个头,接到纺车的空锭子上,一手摇纺车,另一只手一伸一拉的就可以抽出来一根均匀的棉线。

  动作快的黎人,半个时辰就能纺满一个棉线穗子。

  李冬儿自己上手去纺,不是轻了就是重了,一条线疙疙瘩瘩的,压根就没法用来织布。

  荔枝以前就说过。李冬儿是一点都没点亮纺线技能,大郎小时候家里自己纺麻,别提了,那麻线就是一个接一个的结,关一天穿着李冬儿织出来的麻布做的衣服,还要跟人家显摆他的衣裳独一无二——李冬儿忽悠儿子的。

  到了后来才知道,真个儿是独一无二。。。

  “好的,夫人。”看書溂

  牡丹应下了,她纺线还成,铁钩子貌似一点都不妨碍她转动纺车,甚至也有点初步的想法,也许可以不止用一个纱锭。

  “现在山里的人都知道去采了山里的棉花送过来,但来我们这边的做工的人还是少,做活的多是没成亲的小娘子,家里有老有小的来不了。

  你可以学着咱们村里夏姑姑的做法。

  收棉花捻子,收棉线,收成捆的棉线札,浆过的,蹬过的棉线什么,还有染色。

  把整个织布前的每一步能拆分出去就拆分出去,让这些走不开的在家做了交过来,按着品质,我们或给钱或给粮食,让大家多个进项。”

  李冬儿接着发散了一下,流水线作业始终是快很多的,这相对于做一件衣服来说,单一项操作反而会节省时间,熟练以后品质也会再上一层楼。看書喇

  “是,夫人。”

  牡丹应下了。

  ~~~~~~~~~~~~~~

  把琼州的事安排妥当,李冬儿跟关羽长,九寿,加上李大当家,卓不凡还有一些当地的熟黎就出发了。

  黎峒的这位首领姓黄,人称黄三娘。

  路上晃悠了七天,一行人才抵达了黄三娘所在的黎峒。

  李大当家很是尽职尽责的给李冬儿上了一路关于黄三娘这一片的风俗课。

  以击鼓为乐,以射猎为生。这点大致上所有的生黎都是一样的。

  耕种只是他们生活里极小的一部分,山里不用种也有各种各样的产出,野稻子,野粟米,野果子,随处可见。

  肉类,靠山的打猎,靠海的捕鱼,也是丰俭由人。

  生黎里,男女在一个家庭里所负责的部分跟汉人是反过来的,男子在家看户,女子户外操劳,打柴耕地,相应的对于家中的大事,男人就没有什么话语权,都是女人拍板做主。

  大家庭很少,到了岁数,长辈就会给盖出单独的房子,把子女都分出去住,干活还会一起干,生活就是单独的。

  黎女多以绣面为饰,到了待嫁的年龄,就会由族里的长辈给操持绣面的仪式,每个族群绣的都不一样,本族男人不能娶本族面饰的女人。

  面饰的花样有花卉、飞蛾等等,都是山里有的东西,据说还有祛邪护身的说法。

  他们一行人进村里的时候,只收获了少许人的目光,短暂的看了几眼就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

  “黄三娘在附近很有威望,来访的人多了,村里也就不稀奇了。也就是没有见过带着大象的,才多看几眼。”

  李大当家解释道。

  拐过了最后一个弯,船形的屋子面前站着一个女人,肤色很白,右脸颊上有特别繁复的黛青色花卉绣面,眼角略有皱纹,轮廓深邃,看上去就威严的很。

  “三娘子,好久不见!这位是关将军,这位是关夫人。”

  李大当家拱手问候并介绍道。

  “稀客。来,请。”

  黄三娘很言简意赅,只是笑了一笑,福了一礼,就示意大家跟她进屋。

  “姨姨真好看!我能不能也绣面?”

  九寿从十灰背上跳下来的就直奔过来,看着黄三娘的脸,手则是挽着李冬儿的胳膊晃悠。

  “小娘子,很伶俐。”

  黄三娘细看了几眼九寿,夸了一句。

  “嘿嘿,谢姨姨夸奖。”

  九寿很受用,回了个大大的笑容。

  船屋挺大,但是两边却并没有窗户,众人进去后过了好一会才适应了屋里昏暗的光线。

  “请坐,我官话一般。将军有什么事直说便是。”

  船屋进口的右边就是一个小小的炭火坑,上面架着一个小小的茶壶,所谓的座椅是没有的,就是打扫得还算干净的炭火坑边上一圈。

  黄三娘率先坐下,看大家也就座了之后就看着关羽长问道。

  “嘿嘿,我不管事,我家也是媳妇当家。”

  关羽长一乐,指向李冬儿。

  “这倒是少见。”

  黄三娘一愣,笑着回道。

  “也并不是,宋地,小娘子个个都掌家。”

  李冬儿也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北地,女人掌家是正常的,男人都是甩手掌柜,只是这种掌家相对来说藏在家里不显露出来而已。

  明显的,李冬儿的这种说法让黄三娘觉得意外,话题继续下去,没多久,黄三娘就觉得李冬儿是一见如故的感觉了。

  “我们黎人,想不通汉人里男人的做法,他们想找个像娘亲一样照顾自己的娘子,可他们还不像儿子一样听话,还想再找多几个娘亲。谁有好几个娘?

  有的想找个像女儿一样乖巧的娘子,可自己又不想像亲爹那般爱护女儿。

  还有的想要娶的娘子既像娘亲,又像女儿,又能照顾他,又乖巧可人。

  哪有这么好的事?”

  黄三娘是真的很诚恳的在问。

  她自谦官话不好,但跟李冬儿对话很流畅,两个人从小娘子掌家一事,说到好些汉人三妻四妾。

  贬谪到琼崖的大官身边都好带着小娘子,一问,都不是媳妇。

  官爷们带来的一些随从也有想娶黎人小娘子的,但真正能走到嫁娶的寥寥无几,黎人都是一夫一妻。

  还有黎人小娘子相中了来往的商人,因为心悦,随之而去,都是不久后就回来了,观念不一样,过不下去。

  黎人里就没有妻妾这回事,合则来不合则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