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都市情感>将军夫人一心想种田>第五百七十八章 杀牛祭鬼
  “哈哈哈,这个要真个说起来,就太长了。”

  李冬儿还真有点被问住了,只能打了个哈哈。

  这位的脑洞很清奇,这么先进的说法简直可以跟后世媲美了。

  你要说汉人的婚俗先进吧,她其实也不算特别认可,要说人家的更实际一些,这话就不能说。

  婚嫁一事,跟身处的环境大有关系,不是一句两句能解释清楚的,

  “妹子也不必为难,兴许习俗不一样。我们今晚要杀牛祭鬼,妹子要是愿意可以看看,晚上睡一觉,明天我们再谈正事,听说汉地不准杀牛?”

  黄三娘也不强求,说完就算。

  看看外面的天色变暗就邀请李冬儿参加她们晚上的盛宴。

  “有人生病了么,我那边有大夫。汉地牛很宝贵,要耕地,要开荒,不舍得杀的,也不许随便杀。”

  李冬儿接口问道。

  “不用,不是生病,村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到了岁数了,大家想留一留。”

  黄三娘答道。

  “哦,好。”

  黄三娘等李冬儿应下就用他们的话喊了一嗓子,一个俊俏的小郎君就跑了进来,引着李冬儿到了专门给来往客商居住的吊脚楼。

  这会正是峒里的人从外面做完活归来的时候,好几个妙龄黎人小娘子的眼睛都落在了关羽长身上,还有热情的看着李大当家的。

  “别想了,这位有主的,那位不行。其他的嘿嘿,你们随意。”

  俊俏小郎君是黄三娘的小儿子,名字叫阿郎,看着那些黎人小娘子的眼神就笑,还给指了条明路。

  “阿郎真会扫兴!!”

  小娘子们只是笑。

  一群人嘻嘻哈哈的就跑开了,银铃一般的笑声在黎峒里面回荡。

  “他们在说什么,我怎么觉得小姐姐的眼睛里都带着勾子。”

  九寿听不懂就问。

  李大当家看了一眼李冬儿,笑着把前头的话翻译了,但没有明说。

  “等你长大才能懂哦。”

  李冬儿制止九寿继续往下问。

  “哦。”

  九寿应了。娘这种话一出那就是就此打住,不是她该知道的。

  “确实不讲究。”

  关羽长是懂的,就评价了一句。

  幸好媳妇不是黎人,不然哪里还有他的落脚地。。。

  “你这款很抢手哦,高大,好看。“

  李冬儿打趣。

  “我对媳妇忠心耿耿,日月可昭!!”

  关羽长对天发誓。

  “哈哈哈哈哈!”

  李冬儿大笑。

  黎人,一直到了后世还是有类似走婚的习俗。

  据谢嘉上说,地方志上记载,大部分的黎人在婚配上有不落夫家的风俗。

  黎人的小娘子小郎君在成年后,成亲前,家里就会给他们盖单独的小房子,方便他们寻找伴侣。

  在小房子里无论小郎君还是小娘子,都可以跟自己的意中人任意交往,过夜,成亲前双方很有可能都不是一对一的。

  大部分的黎人最后会选定一个最合心意的婚嫁,其后就是正经的一夫一妻制。

  具体是在夫家生活还是娘家生活,就是两方协商的事,主要看劳动力多寡,但大部分成完亲还是回娘家居住,孩子也是娘家养大。

  即使成亲后在夫家生活,一旦两口子感情不好,小娘子还可以抗婚走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黎人的婚配理念真的是先进的不行不行的。

  除了当事人双方的自由度。连他们的子女,因为从母,生下来的就是自家血脉,父亲是谁反而不会有什么人在意。

  婚前出生的子女,一旦婚嫁,即使不是血缘上的父亲,为了确保自己的亲骨肉也同样可以在别人家平安长大,每一位父亲都会尽到抚养的名下子女的义务。

  这种婚俗,保证了人口的稳定增长,跟内部的亲缘关系和谐稳定。

  可惜,跟中原的这种礼仪规范有太大的冲突。

  李冬儿叹息。

  大家进了吊脚楼,稍事休整了一会,黄三娘派了阿郎来请他们去看参加杀牛祭鬼的筵席。

  一行人到了现场的时候,那头要被杀掉的牛已经捆住了放在平地上。

  老人也被抬了来放在边上,正对着牛头。

  大家正在进行各种杀牛之前的仪式,要等到月上中天,才会动手。

  “这个能不能阻止的?”

  李冬儿不是圣母,但地上的那头牛好像知道自己的命运,默默的在往下流眼泪。看得她心里实在不好受,于是就低声问李大当家。

  “不合适。”

  李大当家吓了一跳,答道。

  “他们知道牛在外面可以用来耕地么?”

  “知道的,但是本就耕种少,他们也不指着地里的粮食过活,没有铁器,没有铁犁辅助,再好的牛也不过是能比人稍微有力气点。

  来往的人不教,他们在深山里就不知道外面是如何的。”

  李大当家虽然出身黎人,但说白了,海贼就靠着里面的人消息不灵通,随便拿些东西就可以过来换走贵价的香料来谋利。

  商人也同样如此。

  腹地黎峒里的黎人:

  从山里的产出来说,衣服粮食肉类都不缺,从体魄上来说,虽然矮小,但精壮,比普通汉民强多了。

  他们自给自足完全没有问题。

  更不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深处危险处弄香料。

  但山地里就算外围也常年瘴雾弥漫,恶疾横行,还有各种各样的野兽。

  黎人一旦生疾患病,或者只是被野物挠了一爪子,都是无医无药,听天由命。

  唯一的办法就是求神拜鬼。

  自古流传下来的,杀牛祭鬼,喝牛血,吃生肉。

  只有牛是必然需要外购的。

  外面的人运一头牛过来,就能换走很多外面要的香料,黎峒里时不时就有人生病,对牛的需求就大。

  要是教会了黎峒,当他们不需要去打猎,不需要冒险,那生意就很难继续下去了。

  所以有意无意的,能促进生产的东西,大家伙都不会往黎峒贩卖。

  再一个,鬼神一事,这是打小就被告知,长在骨子里,发自内心的相信,供奉珍贵的牛肉能得到上天的保佑。

  连他这种早就离开了的人,对于鬼神也是心存敬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