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都市情感>将军夫人一心想种田>小科普~柴荣
  今儿补上柴大大的故事。

  从根上说赵匡胤其实深受柴荣影响。

  比如: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这种基本国策。

  柴荣。

  15岁从军。24岁成将。33岁承皇。39岁薨逝。

  在位时间很短,只有六年,却留下了各种美名。

  他的出名有一大部分是因为宋朝黑粉的衬托,无数人在想象,假如他没死,后面就会如何如何。可惜历史没有假如。

  说回柴荣。

  柴荣与郭威之间的渊源:

  柴荣的姑姑柴氏,原后唐庄宗李存勖宫里的嫔妃,而郭威是庄宗李存勖的亲军“从马直”,李存瑁死后柴美人被遣散回家,然后就嫁给了郭威。

  【此处其实浮想联翩。。。。格林格林的。。。】

  郭威幼时先丧父后丧母,是姨母养大,这个素质教育很是一般。

  柴氏嫁给他之后改了他酗酒,打架,斗殴的习性,又教郭威读书识字。

  本说得上和和美美的小两口,可柴氏始终无子。

  这个时候柴荣就粉墨登场了。

  柴家本是望族,经商起家,柴氏就是在有钱那会入的宫。

  到了下一代,也就是柴氏的侄子柴荣这一代,家道中落,柴荣被迫前去投靠姑父郭威。

  柴荣到郭家时,郭威只是有点武勇的普通人,家里也并不富裕。柴荣天生实务能力强,年纪虽小但却可以贩卖茶叶帮补家计。

  于是顺理成章的,柴荣就成了郭威的养子。

  【所以后世说柴荣出身的时候会说~小茶叶贩子】

  成年以后,柴荣放弃经商,跟着郭威一起进入了部队。

  然后在郭威的筑寨之战中结识了赵匡胤。

  当时的这两个人,谁都没想到郭威即将由枢密使成为皇帝,还是个短命的皇帝。

  同样,柴荣也没想到自己也很快成了短命皇帝中的一员。

  赵匡胤更不会想到未来自己也会成为皇帝。

  前文说过郭威的全家都被老刘家的皇帝杀了,但柴荣当时是跟着出征了,逃过一劫,而郭威的亲生子(此处指庶子)则一个不剩。

  这位老刘家皇帝,从根上说,是赵匡胤的第三位未曾谋面的贵人。

  他把赵匡胤的路踩得那叫一个平稳,老刘家真的无形中给老赵家建宋出了不少力,当然老刘家后来搞的北汉也颇给赵匡胤添了不少堵。

  郭威登基后,柴荣这口冷灶,赵匡胤烧上了。

  说不好具体原因,单纯的惺惺相惜,还是兄弟情谊,还是豪赌,无从考究。

  但柴荣当时的境地真说不上好,说是郭威养子吧,但养子常年在外,还因为有人从中作梗,一年都见不到郭威一面。

  郭威还有一个侄子也在军中,说起来威望比柴荣高多了。

  柴荣登顶纯粹就是郭威强力交棒。

  至于郭威选择柴荣的原因,后人说的是爱屋及乌,因为深爱柴氏所以把位子给了跟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柴荣。

  瓜推测,人以群分吧,郭威看好柴荣,柴荣又看好赵匡胤,这事应该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磁场问题。

  因为军中威望不足,柴荣位子都还没坐热,就遇上了北汉和契丹联合打后周。

  柴荣只得亲自上阵去证明自己的能力。

  双方在高平打了一场恶战,史称“高平之战”。

  此战中赵匡胤崭露头角,在右路军将领怯战潜逃的关键时刻,与当时的殿前司都点检张永德带领部队一左一右。

  纯粹的以命博军功,不要命的人,赢了。

  柴荣通过高平之战,树立权威,坐稳皇位。

  之后赵匡胤就升官,成了殿前司都虞侯。后来柴荣还让赵匡胤负责后周禁军的整军。

  这个决定直接导致赵匡胤通过整军安排了一大批自己的亲信到了军队的上中下层。这里面义社十兄弟占了大半。

  私货归私货,整军的成果柴荣很满意,后周部队的面貌焕然一新。(这里涉及侍卫司跟殿前司之争,太复杂,就不表了。)

  高平之战后面大大小小的战是一直有的,但更多的还是整理内务。

  后周很穷,非常穷。

  柴荣很知道民间疾苦。也很重视国内经济发展,他曾说: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开拓天下跟养百姓这两者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是矛盾的,但矛盾是有解决方案的,比如暴富!

  何以解忧,唯有暴富。

  于是柴荣瞅准了国内最富的人——和尚,下手了,轰轰烈烈的灭佛开始了。

  凡在后周境内的佛教寺庙,除敕额特批的之外一律拆毁,每县只留一庙,并且任何人不得奏请建造寺院和剃度僧尼。

  至于实在想做和尚的,就是后来赵匡胤用的那套,家长同意,家里还有可以侍奉父母的人,然后考试等等。

  三个月时间,毁寺三万多,还俗僧尼近百万。

  有人要问,毁寺庙如何搂钱呢。

  三大来源,挣了人——劳动力,繁衍人口,挣了地——寺庙的地全归国有,挣了佛像——都是铜像啊,甚至金的银的,融了佛像,全是钱。

  拿到了这笔灭佛的钱之后,柴荣就开始开拓天下了。

  首先剑指南唐。就是在这个阶段,把南唐的江淮之地拿了下来,给赵匡胤后来的宋朝按住了南唐。

  打扁了南唐后,柴荣率军北伐契丹,便连收三关三州,共十七县,这一战给赵匡胤后来的宋朝加了一道防线。

  三征南唐的过程中,赵匡胤战功卓越,后来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官职从殿前司都虞侯提拔到了殿前司都指挥使,前面就是张永德,李重进。

  柴荣乘胜追击想拿下夺取幽州,却突发恶疾,北伐就此打住。

  班师回朝的途中。

  就开始狗血事件,一块木头牌子出现了——点检作天子。

  殿前点检当时是张永德——人太蠢,柴荣询问过张永德之后给的评价。

  这事就这么压下去了,柴荣并没有追究。

  但是柴荣的身体,真的回到开封,就已经是大不好了。

  柴荣的心路历程大致推测如下:

  谁干的不重要了。把身后事安排好才是第一要紧事。

  张永德蠢,因为蠢,会被人当枪使,调走去守边吧。

  而赵匡胤,据后世分析,他当时还没有条件,也没有底气去进行这样的排除异己的操作。

  想必柴荣也是这么想的。

  于是哐当一下,点检这个职位就砸到了赵匡胤脑门上。

  事实如何,这木牌到底是谁干的,到了柴荣挂了,都是无解。

  但最后赵匡胤就是爬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

  这之后的事,也就没有什么太多的波澜起伏。

  柴荣死后,很快,赵匡胤就上演了盗版的黄袍加身。

  柴家——谢幕一鞠躬。。。。

  (此处有bug:

  郭威当时的黄袍加身其实不是黄袍,而是一面黄色的旗子。黄旗加身,无论成功与否,追究起来是部下临时起意,就地取材,他被逼为皇。

  而赵匡胤是黄袍!后来也说是什么又推又拒,部下盛情难却。临时起意去哪里找来的合身黄衣!赵匡胤的群演太不给力了!细节啊!再次膜拜郭威!)

看書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