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都市情感>将军夫人一心想种田>小科普~赵匡胤
  本文虽然说用小说来写,插进入一个虚拟的人物来改变整个宋朝的走向。

  但对于赵匡胤,基本上是如实写的。

  他的小气,他的慷慨,他的野心,他的格局,他的豁达,他的护短,他的容人,他怎么怼人,他的小心思,他对兄弟的好,他对母亲的孝顺,他对前人的怀念,他的好学,他的爱财,他的多疑等等等等。

  好些粉丝说看完本书粉上了赵二胖,真的赵匡胤也是非常值得粉一粉的。

  五代十国时期非常混乱,真的是非常的混乱。

  乱到现在不刻意去查,我们都很难知道那个年代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挺想写一些重点词来描述当时的乱象,但写过一次,被****了,直接没有办法让大家看到。有想了解的自己搜一下。】

  而五代十国这么乱之后的宋朝,是种花家,在历代封建王朝里面,经济上,文化上,教育上,科技上,政治上都是数一数二的时代。

  如果按同时代比较,宋朝就是全球数一数二。

  终宋一朝,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地方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相对少相对小。最终灭亡,不是内乱,是因为大时代——寒冷期的到来,北边彪兵悍将必须南下求活路。

  唐末加上五代,乱了有百年之久,赵匡胤建宋,短短十几年,政权就稳定下来,经济也开始上扬。

  有人说赵匡胤是踩着郭威跟柴荣的肩膀成就大业。

  前面的郭威也好,柴荣也好,他们活着的这段时间里确确实实是给赵匡胤打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但光有基础就能成大事么?

  宋国国祚可是三百多年。

  藩镇大将,节度使,在五代时期,割据一方,一言不合就打,一声不吭就称帝,老百姓流离失所,年年饥荒,水灾旱灾蝗灾一个不缺,很好搞?

  到了赵匡胤这里,他搞定了,大将说走就走,让走就走,割据势力,诸侯列国,一个个归宋。

  治水修政立法,样样都跟上去了,礼仪教化,样样不缺。

  唐诗宋词一直连在一起说,难道不是宋文明最好的表现?

  后世一般说成功绝非偶然,能登高位的人必然有其厚黑之处。

  但纵观赵匡胤的生平,实则厚黑的地方很少。

  这位就是一个有小毛病的大丈夫,是一位让人能够信服的领导。

  领导的人格魅力,就是一个成功团队的最核心。

  本文前面说过,释兵权一事,不过是后人总结提炼出来的一个词。

  但正如瓜说的,丝滑。

  没有反弹,没有拉锯。

  普普通通,就象你的领导对你说,现在派你去非洲,薪水丰厚,待遇从优,但那边确实也不是很太平,自个小心着点。

  你去不去大部分取决于什么?领导靠谱必须是其中的大因素。

  ~~~~~

  当领导当得能让下面的人信服,当手下的时候赵匡胤同样不赖。

  赵匡胤给柴荣打工那会,清廉正直,骁勇善战,身先士卒。

  南唐皇帝曾送他三千两,赵匡胤立刻给了柴荣。

  赵匡胤手下的猛将曹彬,当年也是柴容部下,管着酒茶,赵匡胤讨酒喝,曹彬自讨腰包请客。

  人以群聚,物以类分。

  赵匡胤自己是这样的人,他身边真正能称为核心的也都是这样的人。

  当然每个人都是复杂的,人本来就没有完人,犯错在所难免。

  后世把赵匡胤对身边人的一些宽容称为包庇,瓜更愿意说是护短。

  护短这种贬义词,对于身边人,就是个美德。

  后世黑赵匡胤第一大黑点:明明是欺负孤儿寡母,还假仁假义的优待柴家人。

  但反过来想,斩草不除根,是不是赵匡胤人设里的闪光点呢。

  通通杀光了又如何,污点,一个是污,两个也是污。

  赵匡胤建国以后干的事情,有目共睹,这里也就不说了。看書喇

  总而言之,是个很灵光的皇帝,给后来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本文写到最后杀马的这一幕,是真实发生的。

  赵匡胤戎马一生,平定了国内大部分的割据势力以后,就开始热爱游猎。但毕竟年岁到了,身手也退化了。

  开宝八年,某日游猎,马失前蹄,赵匡胤摔了下来,盛怒之下他砍了战马。

  后面冷静下来,说自己作为皇帝,本就不该好打猎,荒朝政,是自己没把稳摔马,但却迁怒杀马。看書溂

  于是这次杀马之后,从此不再打猎。

  所以,瓜写到这里,就以插进来的虚拟人物,让赵匡胤出宫散心来结束这本书。

  个人觉得,虽然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但如果赵匡胤真的有能接上去的后代,他会不会这么做,正如他终身不再打猎这种自控的选择。

  在宋史上记载下来的,赵匡胤最后的那段时间:

  开宝九年七月十一日,太祖亲临京兆尹赵光美府第。十三日,太祖再次亲临赵光美府第。二十五日,太祖亲临赵光美府第。

  开宝九年十月,太祖薨逝。

  三顾赵光美的宅邸,说了什么,没有记载。br>
  瓜写这本书的时候,一直在想,也许那个时候,赵匡胤想过让赵光美上位,因为赵光义确实不堪为君。

  这事,赵光义知道了,赵匡胤也就没活到拿下北汉的时候。

  画圈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