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都市情感>将军夫人一心想种田>小科普~宋朝药品的管理及经营√
  如果穿越。

  说真的,宋朝没有太多的发挥空间。

  特别是医药类。

  最近有古言医术的征文,瓜研究完宋史就完全木有心思了。

  北宋前期还有些发挥的余地,过了赵匡胤这届跟后面赵光义这届,后面越来越完善。

  熙宁五年(1072年)。

  王安石变法,《市易法》面世。

  【关于药品方面规定必须由政府专卖,不允许私人私自制作和经营任何药品。为防止制售假药,成立了专门负责药品制造和经营的官方机构。】

  《宋史·职官五》——和剂局、惠民局,掌修合良药。

  和剂局、惠民局主要是制造出售丸、散、膏、丹等中成药和药酒。

  熙宁九年(1076年)五月。

  合药所与原有的熟药库合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药店——熟药所成立。

  熟药所从药材收购、检验、管理,到监督药材的炮制,中成药的制作,再到过期药材如何监督销毁不要流传到市面上都有专人负责。

  后面分分合合的就不在表了。万变不离其终,就是制售分离,或者制售一起。

  到了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

  最后就通称太平惠民药局,不仅卖药,而且治病,还有每遇疫病流行时施散药物的职责。

  慈善医疗机构在各州、路普遍设置起来,每到疫情多发的春夏两季,惠民局派医官走街串巷,上门诊治,发放散汤药。

  如有时疫,惠民药局实行全天候坐诊售药,若药局不即出卖,从杖一百。看書溂

  为防止民间造假药,冒充官药出售,惠民局出品必有官方公章。当时从惠民一局按这数字往下排,只要看章,就知道是哪里出的,可以追根溯源。

  为了防止野医行骗,普通的药方子编制成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这个同样一路增补,到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共14门,收录常用有效中药方剂788方。

  如牛黄清心丸、四物汤、逍遥散等至今仍广泛应用。

  北宋中期一直到南宋中期,对于假药野医打击力度很大,曾有案例贩卖假药的,勘杖六十,并带上枷锁于药铺前示众三天。

  当时的判词如下:大凡市井罔利之人,其他犹可以作伪,惟药饵不可以作伪。作伪于饮食,不过不足以爽口,未害也,惟于药饵而一或作伪焉,小则不足愈疾,甚则必至于杀人,其为害岂不甚大哉!

  简单翻译就是,你卖吃的,有伪劣也就算了。卖假药这个,吃了假药,人病不会好,可能死,这就是杀人啊,不能忍!看書喇

  只是,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总是会有害群之马。

  南宋后期,假冒伪劣、以次充好在官方惠民药局也是有发生。

  最开始的严罚杖刑,到了后面一次惠民药局出售假药被查出后,朝廷仅下旨,给予主事人降职处分,涉事人员磨勘(留职察看)两年的处分。

  唉,瓜总觉得,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而且不停地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