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都市情感>将军夫人一心想种田>小科普~北宋的时间观念√
  宋代人的生活作息跟后世其实区别不大,三更止,五更起。

  三更大致说是半夜,五更大概是早上五六点。跟现在上夜班跟上早班的时间很一致。

  一些特殊的场所,通宵达旦。正如我们现在的通宵网吧,k歌。

  远远不是大家想象的古代老百姓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因为这样的生活作息,所以整个宋朝有非常完整的时间观念。看書溂

  ~~~~~这个时间观念分成两个系统~~~~~

  一、官方系统——司天监,一个时辰到一刻,一小刻。

  【全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也就是子时、丑时、寅时等十二时辰。

  相对应的有特定的更形象的称呼——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十二个时辰分为百刻】——一昼夜分为一百刻。每一个时辰为八大刻加六分之一刻,每刻约十四分二十四秒。六分之一者为小刻。

  所以我们到现在说起时间来还会用~~某时某刻~~这样的说法。

  清代初期,改为一日为九十六刻,一个时辰分八刻,一刻为十五分钟。

  一刻钟终于由14分24秒成了15分钟沿用至今。

  二、民间系统——家庭漏刻(香刻,漏刻等)。

  漏壶装满了水,在水面上漂浮着一根带有刻度的箭,随着壶水的下漏,浮箭下沉,从漏壶口就可以读出各个时间箭上的刻数来进行报时。香漏同理。

  漏刻,跟香漏计时在宋朝是贯彻始终的,还一直延续到明朝。

  三、城市之外的计时——田漏

  乡野之间的一种自发的计时,数十百人为曹,立表下漏,鸣鼓以致众。

  ~~~~~关于官方报时系统~~~~~~

  司天监是唯一官方认定报时机构

  下面是——钟鼓楼和谯楼。

  钟鼓楼,晨钟暮鼓。这是白天黑夜的交际点。

  谯楼,整点报时,校正等等。

  具体大家是怎么知道时间的呢,有三大节点:

  五更天,钟鼓楼会打响声音报时。

  正午时分,钟鼓楼会击响一百五十下。

  黄昏来临,钟鼓楼会击响一百下。

  整点报时:《宋史》记载每一时,直官进牌奏时正,鸡人引唱,击鼓一十五声。

  要是想象的话可以代入建国初期手表还属于奢侈品那会,广播电台里的整点报时~~bj时间八点整。

  ~~~~关于三更半夜的具体时间~~~~

  黄昏之后被称为夜,也就是日落后二刻半到次日日出前二刻半这段时间,看書喇

  一夜被细分为五更,一更大概是两个小时,黄昏为一更天,黎明为五更天。

  因为昼夜长短,各个季节日出日落的时间不一样,所以更点长度也是不同的。更因为每个朝代定都不一样,这个时间也有时差。

  所以如果要对应现在的时间,,三更半夜大概齐就是晚上11点到1点之间,很难说一个具体的时间出来。

  ~~~关于时间的一些形容词~~~

  刹那、瞬间、弹指、罗预、须臾,包括一盏茶的说法都来自佛教《僧祇律》(《摩诃僧祇律》)。

  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昼夜为三十须臾。

  折合现代时间,一刹那0.018秒、一瞬间0.36秒、一弹指7.2秒、一罗预144秒、一须臾为48分钟。

  一盏茶指端上来到能喝下去,有人说是十分钟,有人说是十五分钟,都没错,因为季节不一样,茶水的冷却速度不一样。

  一炷香同理,长度,粗细不一样,时间长短也不一样,大致的说法从15分钟到一个小时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