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历史军事>东周故事会>东周故事会之韩赵魏65 秦军围困邯郸
  苏代来到咸阳,先去拜见应侯范睢(suī)。

  范睢施礼让苏代上座,问道:“先生为什么来咸阳?”

  苏代说:“为宰相而来。”

  范睢问:“请问先生,有什么可以教我?”

  苏代说:“武安君已杀马服子?”马服子是指赵括。

  范睢答:“对。”

  苏代说:“现在要进攻邯郸?”

  范睢又答:“对。”

  苏代说:“武安君用兵如神,作为秦国将领,为秦国夺取七十余座城,斩首近百万,就算是伊尹、姜尚的功劳,也不过如此。现在,举兵进攻邯郸,赵国元气大伤,此战赵国必亡;赵国灭亡,天下没有国家可以与秦国争锋,秦国帝业可成;秦王成就帝业,武安君为第一功臣,他的威望如同伊尹在商朝,姜尚在周朝。秦王虽然信任你,但你的职位一定比不过武安君。”

  伊尹协助商汤灭掉夏桀,姜尚就是姜子牙,协助周武王灭掉商纣。两位都是开国元勋,建立丰功伟绩的标杆人物。

  范睢愕然,好像意识到了一些什么,身子不由得向前倾,问道:“那又怎么样?”

  苏代接着说:“宰相不如准许韩、赵割地求和。接受割地是您的功劳,讲和以后,秦军班师撤回,这样既解除了武安君兵权,又免得他再建新功,你的职位就稳妥了。”

  范睢不说话,点点头。

  第二天,范睢对秦昭王说:“秦兵在外作战,时间很长了,应该回来休整。不如派人让韩、赵两国割地求和。”

  秦昭王说:“任由相国自裁。”

  秦昭王对范睢的信任是没得说。

  范睢赠送苏代大量的金银锦缎,让他说服韩、赵两国割地求和。

  韩桓惠王、赵孝成王怕秦国怕得要死,听说可以割地求和,求之不得,全部听从苏代安排。

  韩国割让垣(yuán)雍一城,赵国割让六城,各自派出使者向秦国求和。

  秦昭王开始嫌弃韩国只给一城太少,韩国使者说:“上党十七县,全是韩国的地方啊!”

  秦王哈哈一笑,接受了,然后,召武安君班师回国。

  白起连战连胜,赵国毫无迎敌之兵,眼看就要到达邯郸,忽然接到班师诏书。

  功勋卓著的大将,领军在外,威震敌国,不敢不听国君诏书,这种关系很微妙,白起身为武将,也很明白这个道理,功高震主,如果让主公猜疑,那日子就不好过了。

  白起虽然惋惜百年不遇的灭亡赵国的时机,但是也不得不命令班师回国。

  国内有人向武安君透露消息,白起才知道班师不打邯郸是应侯范睢的主意。

  从此,白起与范睢有了隔阂。

  白起回国途中不止一次的叹息:“自从长平惨败之后,邯郸城人心惶惶,赵国已经没有可以参战的士兵,如果乘胜攻取,不出一个月就可以拿下邯郸,可惜应侯不知时势,主张班师,失去了这个机会。”br>
  白起回到咸阳,秦昭王也知道了邯郸空虚,心中十分后悔,他说:“白起既然知道邯郸可以拿下,为什么不早点上奏?”又重新启用白起,再去攻打邯郸,白起回来就病了,不能出征,秦王改换王陵为大将,率军十万攻打赵国,秦军长驱直入围困了邯郸城。

  秦军这一去一回,一年多的时间,给了邯郸喘息的机会,赵王派老将廉颇全权负责防御。

  廉颇守城甚严,不惜家财招募死士,时不时地趁着月黑风高,赵国死士缒城而下,冲进秦国大营乱砍一阵,王陵屡屡受挫。

  武安君病情痊愈,秦昭王准备让他代替王陵。

  武安君上奏道:“邯郸城高墙厚,城内驻军不少,百姓人口也多,粮食物资可支撑十年以上,确实不容易攻取,上次,赵国大败,邯郸全城惊恐不宁,因此可以乘虚而入,即使防守也不会坚固,攻克邯郸指日可待;现在,已经快两年了,他们已经从悲痛中觉醒,又有老将廉颇守城,不是赵括能比的,诸侯看到秦国刚刚答应赵国求和,又继续进攻赵国,会认为秦国不讲信誉,必将联合起来救援赵国,以臣来看,未必能够取胜。”

  秦王一再命令白起去邯郸接替王陵,白起坚持推辞不去。

  秦王又派应侯范睢去请白起,武安君因为生范睢的气,称病不见。

  秦王问范睢:“武安君真得病了吗?”

  范睢说:“病未必是真的,但是不肯为大将出征,不想为国家出力是真的。”

  秦昭王大怒:“白起认为秦国没有其他人能打仗了吗?当年,长平之战,期初带兵的是王龁(hé),王龁难道不如白起吗?”

  向邯郸增兵十万,命令王龁前去代替王陵。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