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历史军事>穿越王府后长生不死>第三十四章 攻守易位
  元鼎元年,六月。

  上一任大汉公主病故,匈奴使者来请求和亲。

  典客孙泰趁机向元鼎帝献上策论,是针对伊邪单于的诱敌之策。

  眼下大汉与匈奴和亲已四十余载,彼此间产生了一定的信任,诱敌之策有其可行性。

  元鼎帝本就有意禁绝和亲,翻阅策论后觉得很是稳妥,采纳了孙泰的建议。

  同时,他还派出秘卫中的高手,配合孙泰的计划。

  得了元鼎帝的准许,孙泰找来了雁门郡马邑的一名富商,唤作聂壹。

  他要聂壹携钱粮面见伊邪单于,以刺杀马邑县令献上马邑全县为饵,诱使伊邪单于领大军南下。

  幽州、并州、朔方这三地的骑兵全部出动,待伊邪单于进入马邑,大举用兵将其歼灭。

  单于一死,匈奴龙庭必然陷入混乱,那就是大汉吹响反攻号角的时刻。

  这计划很完美,但是——

  孙泰唯独漏算了汉廷官员的泄密。

  元鼎元年,八月。

  伊邪单于领着十万骑兵,抵达马邑城池。

  大军停在城外百步,这时,一骑从马邑城下朝匈奴大军飞奔。

  马上的是一名穿着官袍的汉人,观其服饰,可以判断出是雁门尉史。

  雁门尉史面色急切,大喊道。

  “城中有埋伏,单于速走!”

  话音落下,伊邪单于的脸色大变。

  他也不管真假,当即握紧了马绳,向后倒转。

  其余的匈奴骑兵见了,立即簇拥到单于的周围,将他挡住。

  这时,一道破空的声音从远处袭来。

  “嗖嗖嗖!”

  只见一支铁骨飞矢迅速朝着单于的方向逼近。看書溂

  下一秒,单于身旁跳出了一名壮硕男子。

  那男子手臂的筋络暴涨,散发着强横的气势,直接抓向了那支飞矢。

  轰!

  巨大的反震之力,迅速将男子逼退了数十步,带起了满地的烟尘。

  烟尘散去,那男子立在原地,脚下踏着断成了两截的箭矢。

  伊邪单于见此一幕,顿时大喜,夸赞道。

  “和罕,做得好!”

  他的笑容并没有持续多久。

  嗖嗖嗖!

  嗖嗖嗖嗖!

  更多更密的箭矢宛若漫天倾雨,齐刷刷朝着匈奴大军袭来。

  紧接着,紧闭着的马邑城门被打开。

  黑压压的汉骑兵似洪流,在平地发出了冲天怒吼,向着匈奴骑兵的方向杀去。

  得亏有雁门尉史的提醒,两军之间还有一段距离,匈奴又全军骑兵,在行军速度上远胜于汉军。

  伊邪单于立即下令撤退,同时要部下保护好雁门尉史。

  两军一前一后,一追一逃。

  直到出了长城,抵达匈奴草原时,背后的汉军才停下。

  ……

  回到龙城。

  伊邪单于大为恼火,自即位以来,他从来没有这般狼狈过。

  为了泄愤,伊邪单于亲手斩杀了三十余名汉人俘虏,

  觉得这样还不解气,他下令从即日起,断绝与汉廷的一切和亲。

  当然,伊邪单于没有忘记赏赐功臣。

  那位替他传递情报的雁门尉史,伊邪单于封其为“天王”,赏赐美人百名。

  左谷蠡王部。

  单于被汉军埋伏的消息很快扩散开来。

  李常笑面露思索,知道和亲至此算是完了。

  某种意义上,他算见证了和亲的始末。

  感慨之余,李常笑站了起来,两手张开,舒服地伸了一个懒腰。

  “元鼎出世,留在匈奴的日子不多了。”

  ……

  元鼎二年,四月。

  趁匈奴放牧之际,汉将周戮与卫征率骑兵攻入草原。

  阻挡不及下,三个规模在千人上下的匈奴部族覆灭。

  周戮与卫征带着缴获的牛羊和战马返回。

  自大汉建立以来,这是汉廷大军第一次攻入匈奴草原。

  元鼎帝甚至亲下圣旨,褒奖他们二人,并许下了封侯的约定。

  其余骑兵将领对周戮二人羡慕不已,纷纷摩拳擦掌。

  近十年的练兵,让他们掌握了骑兵战法。

  前日马邑追击匈奴,还有周戮二人的胜利,消除了他们对匈奴的恐惧。

  现在,对一众骑兵将士而言,匈奴部族是移动的宝库,是升职的军功,谁都不许跟他们抢。

  在两州刺史的配合下,先后又有十余支汉骑兵进入草原。

  他们或多或少都有收获,而且救回了近千被俘的汉人。

  相对而言,匈奴部族的情绪就不太美妙了。

  在汉军的连番突袭下,几家势力偏弱的封王贵族家底被掏空了大半,以白羊王和楼烦王为代表。

  他们全族不过两万人上下,随着部族的沦陷,人口锐减了半数。

  对汉军而言,这种规模的匈奴部落唾手可灭。

  到这种关头,部族强盛的优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左谷蠡王部,虽然他们毗邻并州,可却没有受到汉军的多少影响。

  一方面,是担心左谷蠡王出兵报复;另一方面,受了元鼎帝的吩咐,只要左谷蠡王部没有主动进攻,可以放任自流。

  哪怕强如汉军,面对左谷蠡王部那三万多骑兵同样感到头疼。

  接连半月,整个匈奴都陷入了哀嚎中。

  不断有人上奏单于,要王庭出兵驱散这群不速之客。

  伊邪单于起初并不在意,只因王庭所属的草原未受影响,而他对汉人的印象还停在点头哈腰的阶段。

  直到一日,白羊王身死,部族全灭的消息传来。

  伊邪单于才意识到不对劲,照这么下去,汉军就要杀到王庭了。

  他当即点齐兵马,亲自出征。

  只不过,那群汉军士卒向来都是打完就跑,在他们有意躲藏下,伊邪单于追击了半个月,连汉军的影子都没有找到。

  单于大怒,知道自己是被耍了,立即传令王庭四部。

  左贤王,右贤王,左谷蠡王,右谷蠡王,这四位单于之下的最强者,都得到了单于的命令,出兵围剿汉军。

  匈奴王庭,加上这四部,匈奴全族可用之兵几乎是倾巢而出。

  他们翻找着草原的每一寸土地,凡是露了足迹的汉军,没有一人可以逃掉。

  很快就有汉军骑兵陷入包围圈,全军上到校尉,下到小卒,无一活口。

  幸存的汉军悻悻退出草原。

  这一轮损失,让他们半个月的收获全白费了,反而搭进去了不少精锐的骑兵。

  周戮和卫征大为心痛,当即收拢了兵马。

  他二人聚在一起,开始总结和归纳骑兵战的经验,以及如何防范匈奴的追击。

  其余汉将从袍泽的鲜血中,同样得到了教训。

  他们收起了浮躁的心思,重新找回练兵时的沉稳和谦卑。

  卫征和周戮分别操练起了骑兵。

  元鼎三年,五月。

  卫征领兵再次入侵匈奴草原。

  为确保行军速度,他从两州骑兵中挑选了最擅马术的八百人,配上了最精锐的战马。

  这八百人全都背着长矛、环首刀还有铁弓,马背扛着足以消耗三日的粮食。

  既是减轻负重的考量,也有背水一战的决心。

  卫征给自己练出的骑兵取名“骠骑”,是犹云飞骑的意思。

  说来也巧,骠骑的灵感来自前秦。

  据说七十多年前,大秦靖王为保护独女丹阳郡主,训练了一支“丹阳十八骑”。

  丹阳十八骑神出鬼没,杀人如麻,曾以匈奴草原为练兵场。

  短短三月,屠杀匈奴老少近万人。

  是匈奴人刻在骨子里的梦魇。

  卫征这骠骑的打扮极似丹阳十八骑,未尝没有从心理上击溃匈奴的意思。

  ……

  元鼎三年,六月。

  卫征与八百骠骑归来,缴获了战马近千,还有首级两千余。

  汉军将士大为震惊。

  要知道,自大汉建立以来,在与匈奴的对战中一直是输多胜少,而且常常以众敌寡。

  是以,卫征载胜归来的消息传到了元鼎帝耳中。

  元鼎帝龙颜大悦,朝堂诸公同样为之振奋,大汉好久没有赢得这般酣畅了。

  赏赐的旨意迅速传至前线,提拔卫征为骠骑将军,统领一万并州骑兵。

  同时,传旨的太监向卫征转达了元鼎帝的承诺。

  “若勇冠三军再,当封侯爵,世袭罔替。”

  另一边,左谷蠡王部。

  李常笑手中正握着一副甲胄,还有环首刀,长矛和铁弓。

  这是阳明外出时,从战死汉卒的尸体上扒下来的。

  至于那汉卒的尸体,被阳明就地埋葬了。

  打量了许久,李常笑的眼底闪过精光。

  这环首刀,分明是用精钢制成的,这意味着汉廷已经掌握了全套的炼钢技术,比他预料的还要早些。

  李常笑兀自低喃,旋即打量起了其余几件。

  不一会儿,他的嘴角抽了抽。

  一时竟有些无言以对。

  难怪他觉得熟悉,这不就是照着他的练兵之法么。

  “没有配套功法的情况下,还能成军如虎。这汉廷人才辈出,看来是到鼎盛了。”

  自言自语了许久,李常笑终是没忍住,爆了句粗口。

  “格老子的!连我都成了所谓的先人,被效仿和超越的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