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赞小说>都市情感>将军夫人一心想种田>第五百章 矿井
  “跟我们也没什么关系,是大郎争气!顾工头这会是来接大郎下课?”

  李冬儿看顾工头情绪上来了赶紧换话题。

  “没,我来看看这路,原来从我们村里上山,平缓一些,也好走,现在改了从外面进,山里不好走,有些小郎君小娘子上山读书太费劲了。

  我想着能不能弄条路。

  也是我们这边想给书院做点事,孩子们都在书院里读书,收得钱那么少。大家都过意不去。”

  顾工头转过脸,擦了眼泪,就不好意思的跟李冬儿说。

  原来蒙学堂,跟刚刚搬到山上的书院都是从村口进再进学堂学院,后来外来的学生越来越多,就给书院单独分了出去,村外的有村外的路,这条路就是简单的清理了一下,走起来并不好走。

  小一点的孩子,上山都得爬好久。

  顾工头他们这群人就想着给书院修条路。

  “顾工头高义。不过不要修,这是特意留出来的。

  吃得苦上苦,方为人上人,要是读书的这点苦都接不住,后面的呢。

  咱们村里有早练,外面的没有。正是趁着每天上学锻炼一二。

  你们心是好的,可孩子,不要惯,你家大郎没有你这三天两头的一打,也许还要晚几年才能考中呢。”

  李冬儿很赞同顾工头这君子之风,正经朴素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工队里的读书孩子,岁数都十岁以上的了,他们纯粹是为了别人家孩子修路。

  “夫人就是夫人啊。”

  顾工头再次深躬,深觉不足,夫人永远都是想得那么长远。

  “哈,我们走着走,我还想问一下矿井那边的事,弄完了么?”

  李冬儿马车也不坐了,顺着山路往下走。

  关羽长尽职尽责的举着伞跟着,媳妇反正都是对的,他就懒得说话了。

  “十天就完事了,试了一段时间,昨天最后收的尾,我今天才过了这边。

  那个翻斗车,轨道都很好用,矿场的吴管事说,快了好多,还能再招些人来干活了。”

  顾工头觉得李冬儿堪比矿藏,真个是什么都懂啊!

  现在的矿井是竖井,深度超过一百尺。

  人进进出出费劲,挖出来的煤运出来都靠人力。

  李冬儿跟矿务处的老师傅商量完就给加了一道斜井,顾工头这边去帮忙开的。

  斜井弄好了,又配合木工坊在斜井的斜坡上用木头做了轨道,从井口一直通到矿井里面的任何一条巷道。

  木工坊还联合铁匠铺按李冬儿的图纸做了翻斗车跟兜车。

  翻斗车运煤,兜车运人,沿着轨道滑上滑下,别提多顺畅了。

  “斜井顺不顺?”

  李冬儿就是本着理科生的本能弄的,不知道后世的的矿井该如何,但去矿场实地看了一圈,我去,实在不能忍。

  矿工背着空的背篓从竖井下去,走到矿坑,挖满一篓子,背在矿工身上,走回矿井口,绑上绳子,再让上面的人摇着轱辘把篓子拉上来。

  典型的费人操作,太没效率了。

  “顺,再不用一篓子一篓子往上摇了,搬运也快。”

  顾工头受李冬儿启发,把矿区到码头那边都修了轨道,翻斗车可以直接通到码头。

  “这个冬天你们就好好休息吧,等明年开春了,寻来做工的还要更多,矿场那边的宿舍翻着倍盖。”

  李冬儿把明年的事也提前说了,做惯事情的人,一句话就搞定。

  真的是万幸,在这个世界里遇到的都是靠谱的人,才让她无论做什么都有顺畅有顺利。

  “好的,夫人。现在也可以的,不修路,我们都有时间。”

  顾工头表示。

  “那你们自己安排,去五郎那边备个案就行,该休息就休息,这几年,你们都没闲着过。”

  李冬儿自己是真没那么勤快,而且经常偷懒。

  她虽然也很忙,但是都是嘴皮子的事。

  而且她是集中的一次性忙碌,就像刚刚回木石村的时候,几个月的时候几乎干了几年做的事。

  之后就是维护跟收获了。

  顾工头的工队可真是实打实的干活,木石村没活的时候他们也会在附近做活。从开始到现在几乎没停过。

  “忙好,手里有活,家里有钱,心里不慌。”

  顾工头答得实在。

  “那就再盖一两栋大一点的客栈,脚店,还有那种驿站的配套,马厩什么,都备上,老吴说有客商拉煤一时不满船的时候,只能去夹马营住,在矿场等的时候也只能在马车上呆着,让我们弄个能吃能住的地方。矿工的媳妇子也都有活干了。出来讨生活的都闲不住。”

  听着两个人的对话,关羽长补充了一大段。

  “这倒也是,不过不是这么盖,顾工头去把矿场现在的整个地方画个地形图过来,我们再看看怎么盖客栈。”

  李冬儿想把矿区重新布局,后世一个矿能养活一整个城市呢。

  原来觉得没有现代机器,光靠人力产量不高可以慢慢的建设。看書溂

  现在加了斜井跟运输车,效率提高了,必然要扩大经营。

  看来得提前建设了,房子可以慢慢盖,规划图要画好,不然以后真是的乱七八糟的。

  “是,夫人,我现在就去,趁着入冬前,能盖一些是一些。”

  顾工头很有干劲,男人们盖房子,家里的女人也都没有闲着,矿工们也是一样的,有拖家带口的,都是希望能多挣几个钱,有好几个熟悉的还问过他书院的事。

  【小科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的宋代采煤

  ——凡取煤经历久者,从土面能辨有无。

  ——初见煤端时,毒气灼人,将巨竹凿去中,插入炭中,其毒烟从竹中透上。

  ——一井而下,炭纵横广有,则随其左右阔取

  ——巷道其上支板,以防压崩耳。

  通俗的说就是当时,一辨矿从土色就能分辨了;二竹筒排矿坑里的煤气,井里可以点灯照明;三矿井在地下可以纵横交错;四矿洞用支板支撑防止崩塌。

  同时期的欧洲,还在摸黑挖矿。

  附上宋代开采剖面图。

  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河南鹤壁宋代煤炭遗址。】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